范文小鸟天堂教案中班4篇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21800174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4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小鸟天堂教案中班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范文小鸟天堂教案中班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范文小鸟天堂教案中班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范文小鸟天堂教案中班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范文小鸟天堂教案中班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文小鸟天堂教案中班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小鸟天堂教案中班4篇(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范文:小鸟天堂教案中班4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推荐:小鸟天堂教案中班4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鸟天堂教案中班(篇一)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2. 调动幼儿各种感观,让幼儿感知音乐的高低。 3. 培养幼儿用创造性的方式表达高低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大树四棵、背景图、各种小动物、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2、 1. 律动:小动物律动2. 练声,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故事:鸭妈妈和小鸭,引出妈妈和孩子的叫声。(高和低) 2. 幼儿讨论各种动物的妈妈和孩子的叫声(出示贴绒) 3. 游戏:看谁玩得对师:妈妈 幼:孩子(交换角色) 4. 出示音乐(一)欣赏并讨论音乐有什么变化(有高有低) 5. 幼儿再听音乐(一)听到高的音乐学孩子叫,听到低的音乐学妈妈叫。 6. 幼儿听音乐(一)根据音乐的高低变换动作。 7. 游戏:大树和小鸟 1) 幼儿讨论并学习小鸟飞的动作。 2)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当听到高的音乐时小鸟在树林里飞,当听到低的音乐是就蹲下来对着大树点头。 3) 先分组请幼儿游戏,最后一起游戏

3、。 三 结尾部分欣赏舞蹈:绿苗 教学反思: 诗歌中大树和小鸟是幼儿熟悉、喜欢的朋友,激发了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让他们进行诗歌仿编,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本次活动,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出示背景图大树后, 引导小朋友做小鸟和大树做游戏,摸摸、亲亲等,但小朋友看见背景图后都显得很兴奋,个个拥到背景图前欢呼跳跃,场面比较混乱,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只好草草收尾,马上进入了下一环节。孩子

4、们在观察图片熟悉诗歌内容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图片,自己说出诗歌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就被积极地调动起来了,而且也更容易记住。同时我引导孩子发现儿歌中的特点,发现和认识叠词,这个环节孩子还是能较好的完成的。在巩固儿歌的,我于孩子们玩对接游戏,教师说一句,孩子说一句,很默契,而且也在反复的朗诵中巩固了学习内容。在创编环节中,当我提出问题:“大树上除了住着小鸟,还会有谁也住在那呢?”小朋友一下子说不出什么小动物,但我也准备了很多的替换动物图片,当我让笑朋友从自己的椅子后面请出这些小动物的时候,小朋友的思维就不再显得那么局限了,开始了踊跃的创编。 本次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温馨的场景,

5、让笑朋友主动的投入活动中,积极回应孩子们,达到了一个良好的师幼互动。 在整个活动设计时,我把学习儿歌,初步认识叠词作为活动的重点,而进行部分创编作为活动的难点。在活动准备上,也运用了背景图、动物图片等来进行辅助教学,这样孩子在反复学习中就不会觉得枯燥了。 不足之处: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我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图片的准备上,而疏忽了对活动环节的反复除揣摩。虽然我也做了一定的修改,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还比较顺利。 整个活动中,我除了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将社会方面的内容巧妙的渗透在其中,比如,让幼儿了解了好朋友之间那种相互依存、友好的关系。增强了幼儿之间礼貌交往的意识,

6、充分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幼儿自始至终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通过仔细观看和积极讲述,幼儿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小鸟天堂教案中班(篇二) 【活动目标】 1、多通道欣赏画作,充分感受画作蕴含的大自然和谐之美。(重点) 2、乐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感受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师幼合作,(教案网)用水墨画的方法共同表现小鸟的天堂。(难点)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活动准备】 1、小步舞曲。 2、教学挂图:小鸟天堂。下载小鸟声音,下载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引起兴趣 老师带来的了一

7、段好听的音乐,听听音乐里有谁?(播放音乐) 二、出示图片,分层次欣赏作品 找找看,小鸟藏在哪里?(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1、感受小鸟的色彩 幼儿自由讲述在哪里找到了小鸟。 师:你怎么会一下子就找到小鸟呢?小鸟的身体上有哪些好看的颜色? 师:画上最多的是什么颜色?(黑、灰)(感受色彩的对比,小鸟的颜色鲜艳、突出) 2、感受小鸟的动态 幼儿大胆想象小鸟的活动 师将小鸟局部放大,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猜测,大胆描述 3、模仿小鸟的动作 4、引导幼儿观察、表现树的不同造型,教师简单分析画家的主要的表现方法。 师:“小鸟们在哪里唱歌呢?”“哪些是画家画的树呢” 引导观察发现画家用浓淡不一的墨表现树。 师:“这

8、棵树长得什么样呢?” 引导幼儿感受画家表现树的丰富姿态,或直或弯,或粗或细,或长或短。 三、播放视频,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 1、欣赏视频“小鸟的天堂”,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美丽的树林是鸟儿的天堂。 2、幼儿尝试给画作起名字。 3、教师初步介绍水墨画。 四、幼儿用水墨尝试表现“树林里的小鸟” 1、教师用儿歌的形式示范介绍小鸟的画法 2、出示背景 师:“这片小树林也想听小鸟快乐的歌声,让我们用自己的画笔请小鸟在这里安家吧!” 3、幼儿小组合作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颜料的使用,不混用色彩,可以和同伴交换毛笔。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活动反思: 在鸟的天堂这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的

9、特别投入。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堂语文课。 首先,我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听到这个话题,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举起了小手。学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美好”、“天堂是幸福的” 等学生稍平静了一些,我说:“我想小鸟在天堂里一定也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吧!”同时我板书了课题鸟的天堂。让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进一步引导:“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稍做思索,又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有什么?鸟在鸟的天堂里过很快乐吗?“鸟的天堂”是

10、怎样形成的? 在解答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完成自己能解答的问题。有些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回答说:“鸟的天堂是一棵很大的大榕树”、“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县环城乡天马村前的天马河中”、“有许多鸟在鸟的天堂里过着辛福快乐的生活”有些问题学生能合理地做出解答,有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够全面。对此,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稍加整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全面、合理地解答问题。 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非常强烈。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读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有些学生独自阅读、独立思考,有些同学阅读课

11、文再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只见学生一阵是读书,一阵是用笔在书上点点画画,找出了有关词句,一阵又是默默思考;有的学生在书上相互指点,有的在滔滔不绝地陈述着自已的观点,有的在补充他人的叙述,也有的在争论着 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思考、讨论问题、到组织语言,解答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做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 小鸟天堂教案中班(篇三) 活动名称:小鸟的天堂 设计背景: 云雀原本是一首罗马尼亚民间乐曲,它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的云雀在蓝天上欢快鸣叫的情景,这首乐曲在也广为流传,因为笛子的音色轻灵,也常常被用来演奏云雀。聆听云雀,它欢快活泼,音乐形象鲜明,应该很适合大班孩子的欣赏。赏析云雀,仿佛能看到

12、云雀在空中忽上忽下、欢腾飞越的情景,与此同时,我的脑海里也闪现出小鸟的天堂的画面。 小鸟的天堂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课程“玩水墨”中的一个国画活动,活动的设计借鉴了吴冠中水墨作品中特有的形式美、简洁美和节奏美,让幼儿用浓淡墨画树林,用彩色油画棒添画小鸟。画作色彩鲜艳、线条简单明快,同样表现了小鸟在树林里快乐嬉戏的场面。那么云雀能不能把小鸟的天堂整合进来,以收到112的效果呢?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需要高度的整合。幼儿教育应该充分协调多种资源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有效地促进

13、幼儿的发展。而近百年来音乐感知心理的研究也反复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而且是一种多感知通道协同工作的感知活动。立足于整合观和多通道参与理论,我们完全可以在幼儿丝竹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幼儿利用尽量多的感知通道来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学习,激发幼儿对丝竹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云雀的欣赏活动也改名为小鸟的天堂,通过音乐活动和绘画活动的渗透,通过欣赏表演活动和绘画活动的整合,让欣赏表演活动为绘画打基础作准备,让绘画活动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最终达到让幼儿感知、熟悉、理解并表现云雀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云雀”,感受乐曲表现的快乐小鸟形象,能用身

14、体动作进行模仿,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给予展现。 2认识口笛,了解口笛的音色,感受丝竹乐丰富的表现手法。 活动准备: 笛子曲“云雀”、画有背景的画纸四张、笔和颜料。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倾听笛子曲“云雀”。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曲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听一听是谁来了? 2)幼儿欣赏。 3)提问:A谁来了? B你为什么觉得是小鸟来了? 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C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是什么乐器能演奏出像小鸟的音乐) 4)看图片了解口笛: a.你认识这种乐器吗? b.你觉得它和什么乐器比较像?哪里像?哪里不同? c.老师介绍口笛:是最小的笛子,音色比笛子还要高。 d.师:口笛的声音是怎么样的?(细细高高)小鸟的声音呢?(也是细细高高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口笛来表演了吗?(引导幼儿说说口笛的音色与小鸟的匹配) 二、倾听音乐,模仿表演,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1)你好象听到小鸟在干什么? 请幼儿大胆模仿小鸟的各种动作。(老师可重点指导几个动作如:飞翔、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