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心理学知识点总结900字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21784754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194 大小:16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表情心理学知识点总结9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微表情心理学知识点总结9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微表情心理学知识点总结9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微表情心理学知识点总结9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亲,该文档总共1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表情心理学知识点总结9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表情心理学知识点总结900字(1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微表情心理学知识点总结900字 微表情心理学关键词:微表情,谎言,行为微表情是一个心理或生理上的一个名词,人们在不经意间的表情中往往会泄露自己的心理状态,而这些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我们将他们称为微表情,微表情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探究别人的心理,比如说解破他人的谎言,在美国,有一部电视剧叫做Lie to me,其中讲的就是关于谎言的识破的技巧,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微表情还有更多的用处,下面就是我的这次对于微表情的一个心理报告。首先是个人对微表情中的表情与反应的心理状态的总汇:1,嘴角翘起,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高兴 2,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可能会眯眼,眼角纹皱起伤心3,眉毛上扬

2、,嘴巴或眼睛张大,额头可能会折起皱纹害怕 4,眉毛下垂,前额紧皱,嘴唇紧闭,眼睛会显得比较紧张生气,愤怒5,鼻子上折起皱纹,嘴唇上抬,眉毛向下垂,可能会眯眼讨厌,厌恶6,嘴部和眼部显得比较放松,眉毛向上抬,下巴下倾并且这些表情仅仅会持续一秒钟左右的时间惊讶,惊愕7,一侧的嘴角抬起,可能眼睛微闭,表情呈现得意状,面部整体较为放松轻蔑,不屑对撒谎与行为所反映出的人们心理的总结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2.撒谎的人不像人们理解的那样会躲开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3.对问题的不停地重复是撒谎;4.男性鼻子里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撒谎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惭愧,羞愧6.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

3、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所说的是真话8.说话时单肩耸动,是说谎的表现9.人在害怕时手的温度会下降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会微微上扬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与轻蔑,一般来说你的质问都是真的12.假笑的时候眼角没有皱纹的13.如果面部表情两边不太对称,很可能表情是装出来的14.摩擦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15.抿嘴两次,是模棱两可的表现16.双臂缠绕、退后一步,说明他的话可能是谎话17.虚情假意的人说话不会眨眼18.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忽,说谎后又显得镇定以上就是我对微表情与谎言的研究总结报告。第二篇:20xx年全国联考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85600

4、字第一章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概念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6、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7、注

5、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8、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性原则就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9、观察法;在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10、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三个主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11、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

6、常用来发解个体和群体的基本情况。即谈话、问卷、活动产品分析。12、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也称个案法。13、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测验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的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等。14、活动产品分析:通过分析活动产品来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方法。它不仅研究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试卷、图画、自制教具、手工作品及其他劳动产品),而且还要分析产品创作的过程。15、系统性原则:对心里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根据系统性原则,必须研究各个心理过程

7、、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不能把心理现象看成是孤立存在的内容去研究。16、问卷法:一种间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它根据研究目的,以书面形式,将所要搜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应回答的问题,控制被试回答的范围或将答案框定在卷面上,要求被试任择其一作答,然后对回答结果再进行分析研究。17、情感过程人对各种事物产生的主观的态度体验如:热爱憎恨喜欢讨厌高兴难过。18、意志过程自觉的确定行动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二、填空题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2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

8、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心理学有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短暂的历史。4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6、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应该有三个变量,一是自变量,二是因变量,三是无关变量。7、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8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流派,创始人为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冯特首创了实验内省法。这个理论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继承和发展。9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等,强

9、调意识的功能和作用,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10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曾试图引进中间变量,但斯金纳反对任何形式的内因论,拒绝中间变量。认为强化和改变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结果。11行为主义完全否定了对人的心理、意识的研究,以行为和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华生12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太海默等,后期的代表任务是勒温,强调心理的整体性。13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而精神分析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

10、该研究无意识。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1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被视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强调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5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皮亚杰学派,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纽厄尔、西蒙、奈瑟。16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三、问答题:1、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 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

11、认识过程。(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 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 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2、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

12、力、气质和性格。心理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西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算起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心理学在发展方向上出现了以下特点:1.各心理学学派之间协调、互补2.呈现了一种汇合的趋势。3.转向解释某种心理现象的小型理论模型。4.重视应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简答题1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心理学中,人们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心理现象。一个方面是心理过程,它是探讨人的心理的共同性;另一个方面是个性心理特征,它探讨人的心理的差异性。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

13、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过程。人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注意。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和互相影响的。个性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个性一旦形成后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并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一、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探索心理规律,所谓探索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变化与心理变化的确定关系。二、人的心理的实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心

14、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比心脏更重要。中国人早在十六世纪就认识到这一点,而西方在十九世纪初才认识到。真正用科学方法鉴定出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在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通过对失语症患者的尸体解剖,在大脑左半球发现言语中枢为标志的。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果没有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脑自身不能单独产生心理活动,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机械、被动的反映,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1、研究心理学的理论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作斗争,具体论证和丰富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命题。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

15、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这些学科更加深入地认识其研究对象。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教育学科都是以心理学为理论根据的。2、研究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根据心理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2).通过控制影响心理的因素来控制心理。3).能够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4).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的影响。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研究心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这是最高原则和指导思想。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应该具有下列条件;1)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是应该可以得到共证的。2)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测量的,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2、发展性原则:就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不仅要求阐明人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而且还要求阐明那些刚刚产生、处于形成状态的新的心理品质。3、系统性原则:必须研究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4、教育性原则:研究的选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