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5500字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21002701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55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55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55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55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55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5500字(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5500字 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一、高考考什么1 高考试题命制的三要素:高考命题的三要素即情境,立意和设问。其中,立意是灵魂,体现考试的目的,情境是立意体现,设问则是联结立意与情境的纽带高考试题命制的三个目标:一个是命题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一个是能力考查的目标;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2、大学命题专家关注的问题? 关注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关注独立思考和主干知识。? 强调材料意识和论从史出? 只把教材看做是命题的背景和依托3、 历史学科考核能力(做题能力)? 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

2、力;? 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4、新课程高考题能力要求分配比例(1)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约15%);(2)对史料信息的释读能力(信息获取 甄别、整合、概括、运用等)(约50%);(3)历史学科素养(研究素养和方法)(约5%);(4)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解决问题的技能(约30%)。二、三周强化训练同学们后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知识框架混乱,学科体系不完整,不系统。时间空间定位不准,有同学甚至不审时间,缺乏历史感。

3、当题目切入一定的历史阶段,涉及到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时,普遍存在答题不全、思路放不开的现象。2 历史概念模糊。3审题解题技巧不娴熟。对复杂材料所包含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依然薄弱。不联想所学知识(思维不发散);不了解命题意图 (不知道试题考什么)。不深入比较选项(凭感觉猜答案);4从文综测试来看,部分学生不适应文科综合测试的题量,掌握不好答题节奏。从文综试卷上看,历史放在最后。有些同学匆忙做题,不求质量,审题不够深入,答题不够全面,书写不太规范。甚至更同学根本没有时间做历史。三 今后的复习思路1.理清史实的先后顺序(通史复习)2.阶段特征3.注重课本结论的得出过程。4.答题技巧的

4、培养四、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1.关注史学观点:?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现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高三二轮复习要按考纲规定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可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按照各专题要求,梳理单元知识,归纳理性认识,进一步巩固落实专题知识。对这些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相联

5、”的原则,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从近两年高考命题情况看,体现和涉及这些方面的试题有不少。因此在复习指导时,要以新的史学观点与方法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古今中外的历史事物与现象。 特别要关注文明史的命题角度五 用新的学习观念贯穿复习过程从“以本为本”到“重整教材”。“以本为本”曾长期左右着教、学、考的过程。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命题超越教材,体现了三个不拘泥思想、不拘泥于教材内的知识、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不拘泥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因此备考指导必须具有整合意识,重构复习内容二轮复习的知识结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依存于教材中的基

6、础知识,但另外还应包括一些延伸性的、隐性的知识:一是通史体系下各模块专题之间内在联系方面的内容,因为各模块教材内容是按专题史体例编排的,而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内容是按通史体例罗列的,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各模块内容之间的联系,适度深化对有关内容的处理,建立起通史基础之上的专题知识体系。为此,就要注意相同时期、相同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注意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内容的总结。需要指出的是,必修模块之间内容的联系整合要适度,切忌大量扩展通史知识;二是各专题内部总结出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启示、结论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的复习专题内容层次完整、系统,宏观与微观结合,史论结合。

7、但这一部分内容的挖掘也要适可而止。另外,设计复习内容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复习方法、技巧的指导,包括理解、记忆、掌握知识结构的方法,应试过程与解题的方法技巧等。许多教师缺乏对这一方面进行系统的、有效的指导。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训练题目、方法技巧三方面。二,资料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既有知识框架,又有知识重点,还有思维引导、自我检测。自学案由学生课前自学完成,二、紧扣课程标准,吃透课标要求,减少学生无效看书时间,提高复习效率以人民版历史?必修I专题一第一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教材内容包括“夏商政治形势”、“西周分封制”、“西周的宗法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

8、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材和课标相比,多出了“夏商政治形势”。又如,人民版历史?必修专题一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内容包括“神农的传说”、“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沉重的赋税和力役”、“贫者无立锥之地”、“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历史课标对同一课的要求是“知道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与课标相比,课文多出来很多内容,如阶级关系、赋税制度、水利工程,而对土地制度教材又讲得不够详细。很明显,如果我们忽视对课标的学习与解读,一味地一本为本,就会陷入盲目,既抓不住重点又不全面,导致看书、复习效率低下。所以,只有研读课标,简化教材,

9、才能做到减负增效。章节目的标题,必须掌握从学习过程看,很多学生看书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对教材逢字必读,缺少选择性。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看书,要让学生明确什么内容该看,什么内容不用看。像一些基本史实,务必要求熟练记忆、理解掌握,对那些主观色彩浓厚的结论、评价等,不必强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求理解即可,更没有必要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提高历史复习效率,教师要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特点,编写复习纲要,精选一部分习题,让学生结合提纲复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减少无效劳动。 再以世界古代史为例说明。第一层面,古代史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两个阶段。第二层面包括政治

10、、经济、思想文化。第三个层面把教材中这个时段的内容按政治、经济、文化来复习。奴隶社会:(一)经济:海外贸易频繁,商品经济繁荣,奴隶制高度发展。(二)政治:1.希腊民主政治:A.形成条件: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公民素质。B.发展过程:梭伦改革(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形成)伯里克利改革(高峰)。C.影响: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2.罗马法律制度:A.形式上:习惯法成文法自然法。B.内容上: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C.影响上: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三)思想(人文精神滥觞):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封

11、建社会的历史这里不再赘述。四、注意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横向比较,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史的背景下考察,形成全球史观 在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几大文明区域的民族和国家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催生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隔绝状态被彻底打破,世界逐渐走向全球一体化。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更是和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孤立看待中国历史,必须树立全球史观。在整个奴隶制时代,世界基本形成以中国为代表的大河文明和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使这两大区域的文明各具特色,各自独立发展,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东西方文明产生

12、的条件是什么?内容有什么不同?产生了哪些优秀代表?如何评价各自的文明?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可以把这一时段的东西方历史贯穿起来,通过问题设置启迪学生思考,在比较中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封建时代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足以令每个中华儿女为之自豪与骄傲。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化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欧亚大陆,推动了这些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同时中国也以她开放的胸怀吸收来自欧亚大陆各国的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华夏物质文化,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在指导复习过程中要注

13、意中西历史的联系与贯通,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所在和发展走向,了解双方交往情况以及这种交往对双方历史未来走向的影响,在分析中提高历史思辨能力,把握历史发展脉搏。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近代一百多年来列强先后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深受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不甘受辱的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在抗争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从师夷长技到太平天国,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从以欧美为师到以俄为师,从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紧密相连

14、。所以,要把中国近代史放到世界近代史的背景中去考察,这样才能把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必然选择。两次鸦片战争可以放到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讲述,分析这个时段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及特征。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反映了列强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输出要求和瓜分世界的愿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放到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以及三十年代世界局势,这有助于揭示中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深刻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武装干涉和俄国十月革命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兴衰也与西方资

15、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历史的横向比较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不能与世界近现代史割开。五、准确把握历史概念,重视历史时段、时间教学历史概念、历史时间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是高考中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之一。概念模糊,时间不清,直接影响着学生答题的效度,制约着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下面就以20xx年广东历史高考卷第27题为例说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问题:(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制订了哪些纲领和政策?(3)19xx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下面是参加阅卷的张向阳老师对该题的点评:这是一道具有宏观视角的题目,综合概 括了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和发展的历程,所 选材料是费正清观察中国中的一句话,仅为题引,对解题没有支撑论点的作用。本题共有三问,全都属于列举题,以再现所学为主,思维成分不多,作答难度本应不大。第一问只需列出六项近代中国各阶级的“努力”即可,但不少考生没有把握好中国近代的时间概念,将答题的主要内容置于新中国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