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疏意广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孔子的第20世孙孔融才学很高,名声大,但缺乏政治、军事才能,因与董卓不合,被派去镇压黄巾起义军,经常被起义军包围,刘备帮他解围袁绍的儿子袁潭率军攻打孔融,活捉了他的妻小,这个才疏意广的孔融吓得仓皇逃跑 【出处】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后汉书·孔融传》 【解释】疏:粗疏;广:广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抱负大才能不高 【近义词】才高意广 【示例】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而公且谓“才疏意广”,岂不悲哉!宋·苏轼《孔北海赞》 才疏意广的成语故事2 【汉字书写】:才疏意广 【汉语注音】:cái shū yì guǎng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抱负大才能不高 【才疏意广的意思】:疏:粗疏;广:广大志向很大,但是才干有限而不能成功 【才疏意广的近义词】:才高意广、才疏学浅; 【才疏意广的反义词】:才高八斗,鸿鹄之志 【才疏意广的故事】 东汉末年,孔融小时侯就被称为才气无双的'奇才,成年后志向虽然远大但缺乏实际才干。
《汉书.孔融传》中称他“才疏意广”当时黄巾军起义声势浩大,占领好几个州孔融触犯董卓被派到黄巾军要攻击的北海郡为相孔融到北海后一边表彰儒家,一边集合民众,迎击黄巾将领张饶,但很快被张饶打败,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退保朱虚县黄巾再次攻打北海时孔融溃不成军,移兵都昌县,又被义军包围,无可奈何只好向平原相刘备求救,刘备派出三千人马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后来袁绍、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孔融揣摩两人野心勃勃,立志平定这两股势力,但最终毫无成效建安元年,袁谭攻打孔融,孔融最后仅剩几百人,孔融却依旧凭桌读书,谈笑风生,直到夜间城被攻破,才惊慌失措地逃到东山,后来孔融死于曹操之手 【才疏意广例句】 宋.苏轼《孔北海赞》:“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而公且谓‘才疏意广’,岂不悲哉!” 清.黄宗羲《徵君沉耕岩墓志铭》:“鹿溪之殁也,家业零落,藐诸孤为逋负所逼,耕巖鬻田以偿之,不足,贷诸人,又不足,属诸门人,鹿溪始有完卵故自言才疏意广 【才疏意广造句】 他一厢情愿地想在自己的岗位上牛刀小试,可惜才疏意广,愿望最终还是成为沤浮泡影 【才疏意广的成语故事】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