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课带动教学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9088962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微课带动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微课带动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微课带动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微课带动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微课带动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微课带动教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以“微课”带动教学 李春梅Summary: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来说,目前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该文针对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微课”为途径,拓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Key:微课;C+; 教学改革:G642 :A :1009-3044(2016)20-0115-021 概述C+程序设计是本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进入计算机程序编程领域的敲门砖,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思想和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本校近几年

2、也进行了几次的教学改革,使得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思维逻辑训练和算法设计方面,“案例教学”、“类比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也逐步地被应用到了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但教学方式上却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内容为本”的传统理念,从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就业单位所反馈的信息来看,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改善,整体效果上提高不大,知识掌握不牢固,动手能力弱、理论与实际脱节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制约着学生的就业状况。“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短小精湛、重点突出是其重要的特征,是课下教学、学生自学、知识巩固、难点解析等最好的辅助手段。以正常教学为主以“微

3、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应为目前本校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大的改善目前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2 微课介绍“微课”随着近年来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的迅速走红而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它是一段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

4、用自己的设备(手机、Pad、电脑等)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1。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2。3 我校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目前本校将C和C+两门课程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理论教学为48课时,实践教学为24课时 ,课时量非常的有限,这对于一个系统完整的程序设计语言,特别是学生所

5、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来说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很难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目前,本门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由于本门课程是本专业所教授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面临着从无到有的学习情况。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教师的讲解上,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就造成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每部分内容都给予足够的讲解,那么就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而若将完整的课程内容都讲解到,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实现。2)学生接受能力不高近几届

6、的学生整体水平都不是很高,资质较好水平的学生大约占15%,中等资质水平的约占45%,较差资质水平的约占40%,再加上课时少,学习时间短,从而导致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门程序设计语言,不但对后续的相关课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使得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高。有些同学课前很少预习,课下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学习了后面的又忘了前面的,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影响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反思,这就造成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情况。另外,有不少的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请假、不能按时上课,更是加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负担。4 以“微课”带动教学的C+程序

7、设计课程教学改革4.1 用“微课”分解教学内容在设计“微课”时首先要确定知识点的顺序或包含关系,然后再确定如何通过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链接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任意跳转3。另外,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水平不平均,还需要结合教学目标以及重点把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类,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的选择学习。比如在教学C+类的构造函数时,其主要的知识点包括:构造函数、构造函数重载、复制构造函数等。其实构造函数就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将类实例化到对象的函数),它与普通的函数除了调用时机之外几乎一样,而在实际教学中则是先学习函数、函数的重载等内容,之后才学习类以及类的构造函数等,这时我们设计“微课”内容时就需要

8、充分考虑到以前已经学过的内容,再按照自简入繁的顺序划分内容:内容1:构造函数的意义和作用;内容2:构造函数的定义与重载;内容3:复制构造函数;内容4:构造函数拓展。其中内容1比较简单,纯理论;内容2则可结合以前学过的函数以及函数重载进行教学,重点在于讲解构造函数与普通函数的区别,实现方法则可以稍微介绍,引导学生查阅或学习以前讲过的函数以及函数重载部分的内容,二者关系为构造函数以及构造函数重载是函数以及函数重载的一种特例,这样就不会重复教学,也保证了教学的连续性。内容3则是内容2的特例,参数为同类型实参的构造函数,其中涉及了浅复制(值传递)和深复制(引用传递、地址传递)的概念,而这些问题在以前学

9、过的函数部分也学习或接触过,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内容,既扩充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内容4则是知识的深入,如异类型参数,父类型参数,子类型参数等,不必深入介绍,留待学生在学习了后续相关内容之后回头再学习或解决这部分内容,通过一些悬念或未知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后续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这部分内容是针对那些学习能力强、上进的学生的。 4.2 用“微课”整合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直指具体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4。所以,在“微课”的设计上要把创设问题作为设计的重点,使问题成为推动学生去思考和探究的纽带,成为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中心和保证5。C+课程是按

10、照知识点的不同以及由易至难的顺序安排教学的,教学时的知识点很集中,相同的知识点几乎都在一块,不同的知识点教学时间跨度又很大,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了新的忘了旧的,或者是知识点固化,不能灵活的交叉使用。所以,不时地以“微课”的方式将不同的知识点糅合在一起,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经常的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会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如C+中类与对象来说,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设计和编写一个关于机动车的程序。机动车分好多种,如小轿车,公共汽车、救护车、渣土车等,这些车都能鸣笛,而且鸣笛各有特点,各不相同,这些车都能载人或载物,承载物的类型和量

11、上也不尽相同。这个问题就涉及了许多的知识点,如类的继承和派生、虚函数、多态等,具体的实现也涉及了诸如程序的流程控制、不同类型变量的使用以及变量的作用域等等基础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这一个“微课”,就可使得学生去回顾许多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也会使得学生从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提高自信心等,不但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可能也会在学生心中埋下获取更多知识的种子,一举多得。4.3 用“微课”扩大教学成果C+课程不但是学习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基础课程,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是有很多的用武之地的,可以说是走向程序设计之路的奠基石,学习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的敲门砖,也是以后工作岗位中的好帮手。适当的设计一些与实

12、验相关,又不与现实工作太脱节的“微课”,能更好地契合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如制作一些诸如“走迷宫”、“下象棋”等实验类“微课”,不要求“微课”中讲解具体的实现步骤,重点在于讲解问题的解决思路、实现方法,以指导为主,让学生们通过组队等形式解决或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再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指导或帮助,一则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二则使得学生在荣誉或竞争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甚至还可以将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以C+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们进行观摩和学习:如制作一个使用C+实现学生成绩录入、查询和统计的“微课”,让学生们了解C+语言的实用性。这些“微课”的推进不但满足了C+课程的教学实

13、验目标,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指引了方向。4.4 用“微课”完善教学流程1)课前预习教师在上课之前,将制作完成的“微课”上传至班级学习平台等学生可以方便访问和浏览的平台上,如QQ群、微信群等,学生可以下载“微课”并自主学习,达到课前预习的目的。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微课”,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微课”提示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小组自主探索学习,共同探讨不动的问题。2)课堂答疑教师可在课堂上针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统一的讲解,学生在讲解的基础上再对照“微课”,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理解,巩固学习成果。3)课后巩固练习,知识补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问题分

14、析,有针对性地制作能够突出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微课,供学生在课下巩固学习,使得学生在遇到困难或上课没有听清楚老师所讲的内容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的从“微课”中答疑或解惑。对学生来说,如果有足够丰富的“微课”资源,那么就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实现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5 结束语“微课”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有利于建立“微课”视频学习资源库,并使之成为教师教学的参考资源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6,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系统整理知识和科学运用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相互融

15、合的产物,能够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Reference:1 吴楠增.运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7):47-48.2 朱网兰.微课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新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8):136-136.3 孙振华,戎丽霞.浅谈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6X):129-130.4 刘繁荣.问题驱动视域下“原理”课微课构建策略探究-基于师生交互关系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16(1).5 吴凌鸥.对于高职院校应用微课的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4(12):47-48.6 李新英,王文红.高职院校微课应用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208-209.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