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论道德资本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9083415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论道德资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论道德资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论道德资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论道德资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论道德资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论道德资本(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论道德资本 Summary道德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不仅具有一般资本的特点,而且具有自身的特质。正如一般资本根据其性质、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不同的资本形态一样,道德资本也同样具有不同的资本形态及其职能形式。从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来看,道德资本主要有四种形态,即道德制度形态、理性关系形态、主体觉悟形态和道德产品形态。从类型学视角来切入道德资本问题,不仅可以厘清四种形态的内容、特,最及其功能,而且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来认识道德资本及其具体存在形式,并进而为探究道德资本的运作机制提供理论前提。Key)道德资本基本形态道德制度理性关系主体觉悟道德产品B82-053()A(1007-1539(2009)0

2、4-0004-06近十年来,笔者以系列研究成果阐述了道德资本问题,尤其是多视角地探讨并强调了道德资本的功用问题,可以肯定地说,“没有道德资本,其他形式的资本都很容易由企业的优势转变为其衰败之源”。理论、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这一点。道德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不仅具有一般资本的特点,而且具有自身的特质。正如一般资本根据性质、作用和功能可以分为不同的资本形态一样,道德资本也同样具有不同的资本形态,它至少有道德制度形态、理性关系形态、主体觉悟形态、道德产品形态等四种主要形态。研究和阐述道德资本的四种形态,有助于我们以新的视角来认识道德资本及其具体存在形式,并进而更好地把握道德资本的运作机制。一、道德制

3、度形态道德制度形态是道德资本的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基本形态。社会中存在着诸多规范和约束,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制度是一种“有形”的规范形态。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经济的运转和企业的营运就无从谈起。因此,制度是经济运行过程正常化、程序化和高效化的基本保障。但制度本身是为了人并服务于人的,应该具有某种价值合理性,因而,理性的制度本身不可能游离于道德“应该”之外,它应该是道德化(道德性)的制度,即道德制度。所谓道德的制度化或者制度的道德化,实际上是在寻求道德与制度的良性互动,而非在绝对对立的两极之间来思考道德与制度的关系,不然,就很可能得出“道德不是制度、制度无须道德”的极端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

4、,如果一项道德制度能通过规范制约人的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利益的增加,那么这项制度就可以被视为具有道德资本意义。因此,道德制度也是道德资本。而且,道德制度形态的道德资本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旦制度缺乏道德性,甚或制度成了摧残人性、扭曲人际关系的工具,那么,采取任何手段的任何经济活动都将达不到预期效益,甚至正常的经济活动也会被破坏。美国学者诺斯的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制度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他说:“决定经济绩效和知识技术增长率的是政治经济组织的结构。人类发展的各种合作和竞争的形式及实施将人类活动组织起来的规章的那些制度,正是经济史的中心。”加以引申,我们认为道德制度更有其特殊的经济作用。历

5、来有人认为,市场无伦理,经济无道德,制度无人性,几个世纪以来理论家们宣称公司是一个“非道德”的实体,公司无须承担道德责任就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然而,与之相反,今天的社会赋予了公司应有的道德责任。管理和制度“伦理无涉”的时代宣告终结了,“主管们开始重视公司道德,不再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或特殊嗜好,而是把它作为有效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涉及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这就是经济活动中所谓商务管理上的“价值的回归”。这种“价值的回归”就是马克斯韦伯语境中的“文化”回归,因为他认为,利益驱动行为,文化(以宗教的形式)决定行动的方向。笔者认为,道德引导行动的合理性,因而它是一种重要的制度资源。作为制度资源的道

6、德实现制度化后有何作用?一般而言,它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没有这种“必要的”约束,生产经营活动的自由是难以实现的。概要说来,道德化的制度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功能主要有二。其一,从企业外部来说,它是一种有效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机制。在交易中,双方行为具有不确定性,交易成本产生甚或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就是交易双方侵犯对方利益的“道德风险”行为。道德制度可以制约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所以,交易过程中必要的道德制度约束,会使交易成本降低。进而言之,道德制度的“应该”特质构建了交易各方的自律机制和激励机制,减少了交易成本,增加了互利收益。其二,从企业内部来说,一方面有了必要的道德制度的

7、约束,就可以促使劳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资源利用率更加充分和良好生态环境及社会生态的形成。因此,“经理们所确定的伦理氛围对于其组织的成功也是关键的”。一方面,道德制度约束可以保证产品的人性化程度和产品销售后的服务承诺兑现程度;另一方面,道德制度约束可以保证人性的完善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正如西松所言:“研究所得的主要的最终产品,或者说研究结果,并非是一种独立的人造物品,而是一种日常道德习惯。个人从中获得的是一种美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自我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这就是说,理性企业行为创造的不只是物品,更造就人的完善。而理性企业行为的基本前提是不断完善道德制度。今

8、天,在以各种诸如从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环境的和安全的维度展开的全球性的拓展中,道德资本是必备的。然而,我们如何将道德的观点融入到企业管理制度和经济决策过程中去呢?佩因认为,有四个问题代表着四个模式,这四个问题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我们亏欠别人什么?我们有什么权利?与此相对应的四个模式分别是:其一,目的这一行动是否是为一个有价值的目的服务,其二,原则这一行动是否与有关的原则一致,其三,人这一行动是否尊重了可能涉及的人的合法权益,其四,权力我们是否有权力采取这一行动。如果按照上述四个模式来决策和制订制度,其实也就是在实现道德制度化即进行“道德资本”的创制了。这就是说,道德

9、制度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企业责任或企业道德。对于何为企业道德,西松指出:“在基本的道德资本货币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美德是公正:一种持续而坚定的意志,依法为公司的关系人以及公司的每位股东提供其所应得的一部分。公正使公司尊重他人的权利,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促进平等和友善的氛围。”这应该是制度化道德之本。当然,就我国当今的道德理念来说,企业道德制度化之道德就是爱国、公正、诚信、人道、友善等。二、理性关系形态理性关系形态是道德资本的主体性维度的基本形态。作为道德指向的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理性关系的形塑,它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成败与效益,这就是作为理性关系形态的道德资本。它的主要功能

10、是通过协调人际关系,减少人际“摩擦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说到底,它能够产生“1加1大于2”的巨大经济效益。首先,企业内部的理性关系的建构助推道德资本的形成。企业内部理性关系可以减少人际关系的“摩擦消耗”,走向人际的和谐,实现人际生态。同时,体现理性人际关系之道德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就凭着他们被信任、被爱着这一事实,那些不值得我们去信任或去爱的人或许也会变得可信和可爱”。这种信和爱主导下的人际生态是一种特殊的道德力。企业是由复杂的主体构成的,由扮演着各种角色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合作共同构成企业实体。同时,企业内部有着复杂而严密的分工,即使是简单的产品往往也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协作才

11、能完成。因此,员工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合作关系,没有竞争的合作和没有合作的竞争都是不可想象的。需要强调的是,尤其是在现代化、集约化的大生产条件下,理性关系形态会使员工树立起现代性的竞争理念,即竞合(Coopetition)的理念。这一理念的养成会直接促进生产活动和经济交往活动朝着理性、自觉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效率。但是有些企业和公司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泰勒制”管理模式的影响,管理手段是以“物”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只是把以劳动者身份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人当作“物”、“会说话的工具”来对待,企业异化为“一个由提供劳动力来交换金钱的场所”,损害了员工的人格,挫伤了其工作的积极性,

12、难以发挥其最佳劳动效能。“见物不见人”且目光短视的企业已逐渐为市场所淘汰。相反,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跨国公司工作场所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和合理,它能融工作、教育和休闲于一体,这本身就是构建理性关系形态的必要条件,因而受到了人们的称道,并引领着企业人性管理的潮流。而且,事实上,大凡管理和竞争理性化的企业,一定是“和谐生财”的企业。其次,在企业外部,企业关系包括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其他社会因素(个人、集团、社会等)之间的关联。企业外部关系的和谐协调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可能共享的资源,发挥资源自身的最大效益。如前所述,竞合理念不仅对于企业内部员工,而且对于企业之间都是适用的。合作是共赢的基础。比如

13、,企业竞标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形式,而就业主的利益来说,因为竞标项目内容比较庞杂,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独自完成。化整为零,分项招标,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控制项目的质量、进度和造价;就竞标单位来讲,大家都有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入围”的话,又多了一次合作的机会,大家各用所长、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这就告诉我们,竞争和合作的统一,就是道德人和经济人的统一,这样就由原来竞争中的“我赢你输”对抗性、排斥性的思维方式变为“我赢你也赢”的合作性的思维范式,在企业之间就会构建和生成一种理性关系形态,并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道德资本。同时,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理性关系也是道德资本形态的表现。和谐合作能够充

14、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也能够充分协调各种力量,最大限度地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在社会是理性的这一假定的基础上,认为企业首先要承担必要的社会道德责任,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使得与社会的交往关系成为增益的依据和条件。当然,企业内外部理性关系的成熟及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关系各方尤其是企业本身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关于企业有何社会责任的问题有三种观点:一则是“利润优先论”,认为企业以“赚钱”为正业,对社会只有经济责任,其他责任都服从于经济责任或在经济责任之中;二是“伦理优先论”,认为企业具有法人地位与道德人格,其社会责任是包括直接经济责任以外的责任,如企业对环保、政府和公众、顾客与雇员的责任等;三

15、是“调和论”,主张从动态的社会系统来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关键是在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不让企业承担过多责任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只有企业承担了必要的社会道德责任,在企业和社会之间才会构建和生成一种理性关系,进而会生成所谓企业形象和“信誉”,而拥有良好商业信誉的企业和没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是具有质的差异的。信誉直接决定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良好的信誉会使得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换个角度说,企业信誉是达到相互之间信任、合作的根本,是实现理性关系并促进增益的前提,正如西松所说:“信任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并且是解决协同行动问题的关键。”当然,应该看到,作为理性关系形

16、态的道德资本的形成和建构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因而其运作机制也就更难、更复杂。三、主体觉悟形态主体觉悟也是道德资本的主体性维度的基本形态。如果说,制度化形态和理性关系形态的道德资本是着眼于主体之间的关系、环境、交往和博弈等复杂的互动关系的话,那么,主体觉悟形态的道德资本就是着眼于主体的崇高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人是文化的携带者,更是道德的承担者。主体觉悟形态的道德资本主要体现在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主体身上。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主体不单是载体(被动的、机械的),同时还是主体(主动的、创造性的)。换言之,从事现实经济活动的人,不是莱布尼茨语境中的“单子”,而是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6既然人的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自发冲动,那么,可以说,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