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上传人:差**** 文档编号:318036169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原文: (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解释: 1、锷:剑刃。 2、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赏析: 第一首写的是山的崔嵬和险峻,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长征其实就是大范围的转移,前有崇山峻岭,后有几路追兵,这就促使部队快速行进,所以当毛泽东上到一高点回望时已经很高了,好像离天已经很近了。1934年12月,红军进入贵州

2、,解释中的八宝山在贵州雷山县境内。毛泽东在这首小令里对山体的巍峨没有具体的描写,只是单单从自己在马上的感觉来说。试想,由于山势的险峻,坐在马上的人不得不上体前倾来保持平衡,这时他无暇顾及身后,等上到山巅,才能宽松地饱览周围的景色。而这时可以发现,原来苍浪的青天也仿佛伸手可及。这种描写是非常准确生动的,并不完全是毛泽东的伟大气势造就出了词本身的力量,而当时当地崔巍险峻的带有神话色彩的群山才是根本的材料。当然,当毛泽东把它们精确地描绘出来的时候,也显示出了他卓越的观察能力和超凡脱俗的审美眼光。 第二首写的是山雄浑的气势。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这一句没有用典。山是静止不动的,最多是

3、山上风大时,草木会随之摇摆,而由于毛泽东本身是行动的,他观察的角度也是动态的,或许他还是骑在那匹大白马上。那么山在他的眼里就可以像是江海那样翻腾起波浪来,而他本身也在这种波涛当中。他觉得山势实在是太磅礴了,在奔腾,在怒吼,在旋转,甚至是在跳跃和倾倒。于是他可以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伟岸的群山就好像千军万马厮杀正狠。 第三首写的是山的宏大。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个人感觉写到这里,气势更大,意象更加悲壮。()如果说第一首里的山是离天三尺三,还有三尺三的距离的话,那么这首词里的山更是好像枪和戟一样直接刺破了青天,甚至成了天地间赖以存在的中介。没有山支撑的话,天就会坠落下来。这是一幅难以描摹而又宛若眼前的画面,个人主观色彩浓厚,很好地说明了毛泽东极度雄奇和大胆的想象力。 三首词是一个整体,毛泽东写的是山,但是通过对山的描写,毛泽东那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抱负和超凡的品格完全显露了出来。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