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葛”的意象

上传人:卢卡****7 文档编号:318029969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中“葛”的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诗经》中“葛”的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经》中“葛”的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中“葛”的意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中“葛的意象?诗经?中葛的意象?诗经?中的动植物以及自然景观,都是作为一种意象而存在,与诗之所咏只有形象上的比喻、象征关系,而无事理上的逻辑关系。?诗经?中的动植物以及自然景观,都是作为一种意象而存在,与诗之所咏只有形象上的比喻、象征关系,而无事理上的逻辑关系。本文就以葛这一植物为例,对此问题试作说明。一.?葛覃?朱熹?诗集传?以为:盖后妃既成絺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綌而赋其事。追叙初夏之时葛叶方盛,而有黄鸟鸣于其上也。故标赋也。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亦采之民间,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前咏初婚,此赋归宁耳。因归宁而瀚衣,因瀚衣而念絺綌,因絺綌而想葛之初生,以见一物之感,亦非易

2、易,而服之者敢有厌心哉?如此说,那么葛于黄鸟同为劳动环境,而葛又是劳动资料。作者写即目景物,似乎无所喻意。这一意象,前人也予以注意。引此以说明,诗中所咏物象都可赋以某种象征、寄托和比喻,从而关系到对诗旨的领会和理解。二.?樛木?共三章,只在双句换了第三个字,字义相近,句意根本一样。朱熹标兴也,以前两句为兴辞,以喻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徳而称愿之。未明其所以然。?郑笺?解释:木枝以下垂之故,故葛也得藟而蔓之而上下俱盛。兴者,喻后妃能以意下逮众妾使得其次序,那么众妾上附事之,而礼仪亦俱盛。盖谓樛木虽高,而葛藟得以蔓延,犹后妃至贵,而众妾得以上附耳。三家说诗旨都缺乏取,但他们已明白指出诗

3、中樛木和葛藟等植物作为意象,有比喻意义,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即所谓喻依,是其外部特征,诉诸人们感观的色、声、香、味、形体。方玉润?诗经原始?说:观累、荒、萦等字,有缠绵依附之意,如葛萝之施松柏,似于夫妇为近。着眼在樛木与葛草缠绵之形状。假设说葛藟纠缠、覆盖和萦绕着樛木,以喻福禄桔祥全都降落到快乐的大人先生身上,这是说得通的,很形象的。三.?旄丘?毛诗序?:?旄丘?,责卫伯也。狄人迫逐黎侯寓于卫,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君也。引史解诗,并无内证,其说缺乏龋朱熹说同?毛传?,而重视兴辞:登旄丘之上,见其葛长而节疏阔,因托以起兴曰:。而?国风?中称叔的三首,称叔兮伯兮的三首。都是女子

4、称其所爱恋之人,相当于?乐府?中的欢,近代民歌中的情郎之类。那么这种藤绵长而节疏阔的葛的形状正是缠绵悠久的恋情的具象。女子的情感起伏:伤叹、疑心、嗔怪、怨慕等等情绪,不但可以从语辞中领会,也可以从葛的意象中体察入微了。这可以叫感情纠葛吧!四.?葛藟?毛诗序?:葛藟,王族刺于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朱熹?诗集传?以为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虽标兴也,对于兴辞绵绵葛藟的意象不置一词。方玉润?诗经原始?那么着眼另一方面:葛藟本蔓生,必有所依而后附,今乃在河之浒与涘与漘,无乔木高枝以引其条叶,虽足自蔽本根,而本根已失,奈之何哉!故人一去乡里,远其兄弟,那么举目无亲,谁可

5、因依。因此说是伤叹民穷无依也,是可信的。五.?旱麓?全篇六章,属?大雅文王之什?,朱熹说它此亦咏文王之徳,言旱山之麓,那么榛、楛济济然矣。岂弟君子,那么其干禄也,岂弟矣。说的是周文王修先王之徳,所以享受福祉。末章曰: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茂盛的葛藤,连续攀附高枝;快乐平易的王公,继承祖先的徳泽谋求福祉。取象于葛藟的连绵不断的性状和繁荣兴盛的长势,以喻其不违犯祖训而兴隆兴盛。此外,还有一篇?葛生?,全篇较长,不具录。总之,在我们这个古老的诗国,诗人们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仅仅葛这一蔓生植物,因其具有绵延、连续、缠绕、攀附、茂盛等等诸多特征,就被诗人们取象起兴,运用得出神入化,至今犹值得学习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