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舞》教学设计2800字 《秧歌舞》教学设计府谷四小:高 军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秧歌舞》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2、指导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3、用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学歌唱曲《秧歌舞》并学跳秧歌舞步,随音乐表演 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七度大跳音准2、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手绢、锣、鼓、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语2、播放MTV——《爱我中华》a歌曲演唱的内容及情绪b学生表达,教师评价鼓励c出示图片——56个民族3、师生简单展示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师:二、学习新课1、揭示课题,教师播放《秧歌舞曲》教师随音乐表演2、板书课题3、介绍秧歌舞秧歌舞又称扭秧歌,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汉族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耕耘,耘田的劳动,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秧歌舞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的娱乐形式三、学唱歌曲1、出示大歌谱2、欣赏动画歌曲秧歌舞,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3、教师范唱4、学生评价,给予教师掌声5、跟节奏朗读歌词6、教师弹琴,按乐句教唱7、弹曲填词:老师弹一句,同学填词唱一句8、 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四、歌曲处理:出示重、难点——渗透乐理知识1、重点:附点八分音符(教师示范唱)2、难点:七度大跳——歌曲结束句五、学跳秧歌舞1、出示手绢2、教师教跳十字步3、教几个简单的秧歌舞到动作4、“十字步”采用两进两退的方法让学生感受5、 学生分组展示六、用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锣 2/4 :× ×|×× ×||镲 2/4 :× ×|O× ×||鼓 2/4 :××× ××|×× ×||1、拍手练习2、教师教授敲鼓、敲镲3、分组练习,并汇报表演4、部分学生用手绢花,而部分学生扭秧歌,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加上锣鼓伴奏七、 欣赏1、 师语:2、 欣赏陕西秧歌3、 浏览民族舞步——拓展知识八、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表达:我学会了秧歌舞,还了解了其他民族的舞蹈,这节课就上到这,再见同学们随音乐扭出教室)《秧歌舞》说课稿府谷四小:高 军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脚步》之活动课《秧歌舞》。
一、说教材:1、《秧歌舞》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歌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是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得新民歌2、秧歌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是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流星于陕西、内蒙古、东北等地,跳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情绪欢快热烈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秧歌舞》2、能力目标:学歌曲《秧歌舞》,指导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3、情感目标: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歌唱曲《秧歌舞》并学跳秧歌舞步,随音乐表演2、难点:①、歌曲中的七度大跳音准②、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四、说教法:音乐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呢形式,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强调 要 加 强“听”、“奏”、“唱”、“演”、“说”、“写”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表现 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学生情感的变现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演”即富有情感的肢体表现——律动、形体、舞蹈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多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以至现在的许多人在文娱活动中,唱奏有余而表演见拙、不会运用肢体更好的抒发、表现内心的情感21世纪音乐课程标准注意到这一问题,在教学要求中提出:“培养音乐表演兴趣,有勇气、有表情地独自在众人面前演唱或演奏……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在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表演内容,“秧歌舞”这一教材,就是要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1、“情趣激趣法”,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2、“游戏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的掌握本课知识点3、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将运用“听唱法”、“示范法”让学生在多听、多唱中把握音准,唱好歌曲五、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引导者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听唱、教唱、讨论、合 作、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获取知识六、说设计理念本节课,我运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教学中,我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并汇报,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宣讲资料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教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的也有兴趣对于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差的,我把“扭秧歌”简化成2/4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用“两进两退”的步法代替了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的“秧歌步”。
用“两进两退”步法来实践、体验不同速度的2/4拍音乐,这一做法很好,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十字步”,对学生来说是很生疏的,一时间内很难运用自如如果由于一时没能掌握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用“两进两退”的步法代替“十字步”,并不是不要求“扭秧歌”要走“十字步”,而是将“十字步”做为知识介绍给学生,让接受快的学生走“十字步”,让接受慢的学生走“两进两退”,待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至熟练,再做统一要求这样的分层教学利于保护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扭秧歌”用红绸、方巾、扇子做道具,已司空见惯本课让学生使用节奏乐器“响板”和“串铃”,是别有用心的:一、二拍用响板是“进”,三、四拍用串铃是“退”,用这种方法即提示了学生的动作,又培养了内在节奏感还增加了节奏乐器的实用效果,用学生自己奏出的音响来烘托课堂气氛,对学生、对教学都是有特殊意义的七、说流程:……八、说教学启示: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教学目标的提出,教学过程的安排,到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表现欲,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的情趣、在此,希望各位各位专家老师及同学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第二篇:秧歌舞 2400字音乐教育教案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 吴甜甜教学课题:第七课《民族的舞步—秧歌舞》四年级上册《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分析:《秧歌舞》是一堂典型的活动课,它集歌曲演唱、秧歌舞蹈、锣鼓表演等形式于一体,通过教师指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将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的学习、练习、处理,真正发挥了活动课的意义。
1、 歌曲《秧歌舞》这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2、 活动《秧歌舞》东北秧歌是我国四大秧歌流派之一,典型的步伐为“十字步”,人们随着锣鼓音乐的鼓点,手舞红绸,情绪热烈欢快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黑板、粉笔、锣、鼓、镲、丝绸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秧歌舞》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能够运用音乐乐器和自备乐器演奏秧歌舞的典型节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3)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并掌握秧歌舞“十字步”的简单律动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在学唱歌曲《秧歌舞》时,对基本的音准、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准确把握2) 加入锣鼓等乐器对秧歌的典型节奏进行演绎时,学生之间的准确配合能力教学方法:范唱法、讲授法、分组学习法、问答法、听赏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一) 音乐导入:(1) 播放《秧歌舞》音乐片段,请同学们跟老师活动起来师生活动,共扭秧歌舞)师:刚才我们跳的这个舞叫什么啊?(秧歌)师: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扭秧歌这也是我们汉族人所喜欢的一种歌舞形式。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秧歌舞》二)新课学习:1、学习歌曲《秧歌舞》(1)听赏范唱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歌曲《秧歌舞》的片段,下面我们将完整欣赏歌曲《秧歌舞》,感受歌曲的基本曲调和演唱情绪2)学歌词师:歌词描写了什么内容?生:师:你能跟着老师的鼓点,读一读歌词吗?来试试 生: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教师对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尤其注意讲解小附点、前十六后八的节奏3)唱歌词教师范唱,让学生加深歌曲曲调的印象师:老师把这首歌曲唱一下,唱得好请同学们给老师掌声师:谢谢同学们,我相信同学们比老师唱得更好那老师弹琴,同学们来唱吧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但是个别地方需要注意,(讲解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我们再完整来一遍,这一次要努力记住歌词,并请同学们拿出红绸,让我们唱着歌舞起来吧2、了解秧歌(1)介绍秧歌,学习“十字步”秧歌是我国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流行于陕西、内蒙古、东北等地跳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情绪欢快、热烈)(教师画出“十字步”的图示,示范十字步的步伐2)跟着音乐,做出“十字步”律动第二遍聆听《秧歌舞》音乐片段,师生跟着音乐,共同做出秧歌的简单律动3、课堂拓展:学习一段锣鼓经,分小组合作师:在秧歌中,为了渲染热烈欢快的喜庆气氛,人们常用锣鼓来助威,下面我们就学习一小段锣鼓经,为歌曲伴奏。
1)学习一小段锣鼓经,了解所需的乐器2∕4 X ∣∣︱‖ 鼓鼓 锣 鼓鼓 锣 鼓鼓 锣锣 鼓鼓 锣镲 镲 镲镲 镲(带领学生学习并练习该节奏,清楚的标出各个节拍所需要运用的乐器2) 全班分为三大组,进行小组合作和集体合作教师请两位同学与自己合作,先进行示范;再将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为A.鼓组 B .锣组 C. 镲组,通过分组而又团结协作的方式对上述的节奏进行演绎4、综合实践音乐活动a.小组合作:请若干名同学上台进行表演,其中三名同学分别拿着鼓、锣、镲进行歌曲伴奏,几个同学跟着老师的动作进行秧歌舞的表演,剩下的同学齐唱该曲b.集体合作:全班分为歌唱组、表演组、伴奏组(三)扩展探究:课后创编或演奏秧歌锣鼓节奏,为歌曲伴奏四)课堂总结:(1)回顾本堂课所学的内容2)对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提出表扬,激励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开心快乐的成长!(3)下课!教学反思本节音乐课的课题是《秧歌舞》,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音乐上册,是一堂融合了歌唱、舞蹈、器乐合奏(鼓、锣、镲)的综合实践课本课的教学过程要经历学唱歌、学秧歌、练乐器合奏,最后完整的表演这四大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歌曲的学习是比较简单的,重点在于把握好小附点节奏,并在演唱中表现出秧歌舞热烈欢快的情绪。
关于秧歌舞中的“十字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对学生来说是很生疏的,一时间内很难运用自如对于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差的,我把“扭秧歌”简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