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Ⅲ衡水金卷2021年高三先享题信息卷(三)语文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315564613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Ⅲ衡水金卷2021年高三先享题信息卷(三)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卷Ⅲ衡水金卷2021年高三先享题信息卷(三)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卷Ⅲ衡水金卷2021年高三先享题信息卷(三)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卷Ⅲ衡水金卷2021年高三先享题信息卷(三)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卷Ⅲ衡水金卷2021年高三先享题信息卷(三)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Ⅲ衡水金卷2021年高三先享题信息卷(三)语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全国卷,衡水金卷)2021年高三先享题信息卷(三)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成13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个重要论断,既具有深邃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深思。从起源上看,人民才是文艺的真正创造者。文字是文学的载体,而文字正是劳动者的发明。造字的方法最初就是象形、会意。史官出于记事的需要,将民间的文字采集起来,以代替之前的“结绳而治”,文字开始被专门化。至于文学家用文字来写“佳句”,完全是坐享其成。当然,也存在不依赖文字的文学和不识字的作家。鲁迅说过:“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

3、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诗经里的很多诗作原都是无名氏的创作,经文人采录和润色后,留传下来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对文艺创作方法的高度概括。人民是文艺的创造者,不仅是指人民是狭义的作家、画家、表演艺术家,更是指人民及其实践活动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中外文艺创作实践表明,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来自人民群众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

4、活动,而不可能是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的产物。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非其作为作家的“创作”成果,而是其深入农村的“副产品”。抗战胜利后,丁玲主动请缨,先后赴河北怀来、涿鹿农村深入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受到广大农民对土地的渴望,领略了农民的淳朴、热情,积累了大量生动的素材,并产生了写作一部小说的冲动。当丁玲从涿鹿县离开时,一幅当时中国农村的壮丽图景在她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在后来的写作过程中,丁玲又数次参加深入农村的活动,以检验自己的构思是否妥当,判断是否准确,人物刻画是否真实。古今中外,有名目繁多的文艺评判机制。表面上看,充当“审判员”的往往是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但历史证明,只有经得起人民

5、评判的作品,才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成为经典作品。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生前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评价。杜甫42岁时,殷璠编纂的河岳英灵集出版,共收录24位唐代诗人的234首诗,没有杜甫的一首诗。杜甫去世九年以后,高仲武编纂的中兴间气集,依然没有收录杜甫的任何一首诗歌。直到中唐时,杜甫才引起诗坛有限的注意。毫无疑问,是贯穿于以“三吏”“三别”为代表的“诗史”之作中的人民性思想,最终为杜甫赢得“诗圣”的地位。人民文艺观既是一种崭新的文学实践,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和政治实践。当代中国作家艺术家需要虚心拜人民为师,沉潜到生活深处,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

6、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与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摘编自李茂增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字是人民创造出的,作家用文字进行创作,是无视人民创造成果的表现。B.诗经中有很多无名氏的创作,可见,中国古代较早时期还没有文人创作。C.作家深入农村生活,与农民交朋友,积累大量的素材,就能写出伟大的作品。D.那些经得起时间以及历史的考验经得起人民评判的文学作品才是好作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人民性的科学论断置

7、于首段,有统摄全篇的作用。B.文章主体部分从文艺创造者、创作源泉、评判者的角度论述文艺的人民性。C.文章以鲁迅、丁玲和杜甫的创作实践为典型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D.文章末段阐明了当代中国作家、艺术家要担当起深入人民、表现人民等责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艺创作是缺乏人民性的,而文艺创作一旦脱离了人民,其作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B.人民及人民的实践活动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作家、艺术家只有秉承这种理念,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C.杜甫之所以没有被历史埋没反而赢得“诗圣”的地位,是因为他在作品中贯穿着人民性思想,这是关键之所在。D.人民的口

8、碑代表作品的质量,因此,那些名目繁多的文艺评判机制、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也就失去了权威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不久前,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和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新在直播平台上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对话。在对话中,他们认为,疫情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加速器,教育正以看得见的变化走向未来。俞敏洪:大约在20年前,朱老师就开始推广不同于应试教育的中国新教育实验。很想知道是什么促使您搞新教育实验的?朱永新:我在苏州当副市长的时候分管教育,当时我就考虑怎样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教育实验是源于想探索一条教育改革的道路。2

9、000年,我写了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把我心中美好的教育愿景描绘出来。我当时提出的教育理想,很多人都认为那是梦想,不可能实现。于是我就从一个学校开始做新教育实验,现在全国已经有5200多所学校参与进来。俞敏洪: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什么?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现在孩子们学得很苦,其实教育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应该把幸福还给学生。所以新教育实验提出,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开始,包括让他的整个人生都要有一种幸福感。俞敏洪:怎么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幸福感呢?朱永新: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假设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要学一样的课程,要达到一样的目标,然后用一样的标准来评价。这样的教育理念

10、显然有问题,因为人本来是不一样的。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去要求所有学生,会不断挫伤很多学生的自信心,破坏他们内在的成长力量,也会使绝大部分学生失去自我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新教育的理想目标和课程的时候,会大幅度降低学校学习的难度,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掌握那么多、那么深、那么难的知识。新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已。生俞敏洪:您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提出,未来教育要以学习中心为核心,而不再以学校为核心,不再把学生塞进学校这种统一的教育体系中。您描绘的未来学校,是希望走出一条中国教育的新路吗?朱永新:我坚信,在未来,所谓的学校终将消亡。因为学校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学校的整体设计就是

11、一个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我提出的学习中心就不一样,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中心来解决。比如择校问题,因为你可以在不同的学习中心里学习,所以你不需要择校。未来的学习中心是“课程为王”,你在哪里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学什么课程。俞敏洪:法国有一所著名的厨师学院叫蓝带学院。很多法国人宁可不上大学,也要去那个学院学习。经过蓝带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收入高,而且还受人尊敬。未来的学习中心,是不是也像蓝带学院一样?.朱永新:我在未来学校这本书里专门提到,未来会进入一个“能者为师”的时代。什么叫“能者为师”?也就是社会上最优秀的精英群体来当教师,就像蓝带学院一样,它是由这个领域顶尖的厨师来当教师。

12、在未来的学习中心体系中,需要建立一个大的教育资源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优秀的课程无偿提供给所有的学生学习。总而言之,未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重视真才实学的社会。(摘编自徐蓓未来的教育,究竟会怎样)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为何在中国推广新教育实验的问题,朱永新表示自己担任过主管教育的领导职务,对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所考虑,试图探索教育改革。B.被问到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感时,朱永新分析了当下教育用一个标准评价学生的弊端,明确指出新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C.面对“未来学校”是否意在探索中国教育新路的提问,朱永

13、新以择校为例明确了“未来学校”与现在学校的区别,坚信未来教育将以“课程为王。D.关于未来“学习中心”是否与蓝带学院一样的问题,朱永新表示未来“学习中心”将汇聚最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会直接将优秀课程提供给学生。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俞敏洪与朱永新并非面对面进行访谈,而是利用直播平台进行对话,他们对新冠疫情客观上促使了教育变革及带来的显著成果达成共识。B.俞敏洪作为对话的一方和教育界知名人士,关心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对朱永新的教育专著未来学校和外国教育有一定的了解。C.朱永新作为对话的另一方和教育专家,既有“新教育实验的理论研究,又有使众多学校参与的实践

14、,以期探索与当下学校教育不同的教育模式。D.尽管朱永新的“未来学校”尚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网络平台的完善,“未来学校”模式将有望实现。6.在后三个环节的对话中,俞敏洪的提问方式分别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最喜荔枝红蒋子龙2020年是荔枝的“大年”。何见其“大”?登上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的牛首山顶,俯瞰满山遍野的荔枝林,一片片翠绿、浓绿,挤成一团团瓷实的绿疙瘩。无涯无际的绿海中,浮荡着密密麻麻的珍珠般的红色颗粒,恰似“朱弹星九粲日光”这就是已经成熟的名为“桂味”的荔枝。然而

15、,漫步荔枝林,却是另一种景象。荔枝林深处,并非像在高空鸟瞰那样密不透风。荔枝累累垂挂,一层一层,拉开了荔树的枝叶,使荔枝林里阳光缕缕,清风徐徐。清澈的山涧水,自上而下,迂回曲折,时缓时急,给荔枝林增添了一种清凉的韵致。采摘荔枝的人,将保险绳系在较结实的树枝上,然后爬上荔树顶端,在晃晃悠悠的树梢上,将一挂挂结满荔枝的小枝剪下来,装进挂在树上的竹筐,然后一筐筐地用绳子吊下去。从采剪到装筐、装箱、装车,无不小心翼翼。成熟季节,外地的大客户,每天单是从萝岗,就要买走七八万斤荔枝。任何水果都有人爱吃,有人不爱吃,却很少听说有人不爱吃荔枝。但是,天下人都道荔枝好,却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荔枝?荔枝首先是历史之

16、果。广州市建城两千年,荔枝的栽培历史也是两千多年,萝峰寺至今还生长着一株一千三百年的古荔树,大多数年份还能硕果累累。后汉书中说,旧南海献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路途险阻,前赴后继。汉武帝不想这么麻烦,干脆在长安修建了“扶荔宫”,将一百株荔枝树移栽至皇宫庭院,可惜最终一株也没有成活。后来的唐玄宗、杨贵妃使荔枝的声名大振,“年年驿使走红尘,贡入骊宫色尚新”。据传是身为广东高州人的高力士,向唐玄宗和杨贵妃推荐了这种他家乡的特产。荔枝在古代是贡品,大臣们也不一定能吃上。广东人张九龄,身为唐朝开元名相,一边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边写荔枝赋聊以解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出“荔枝”的名字就是诗。其品种很多,如“水晶丸”,俗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