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9套+答案

上传人:liu****123 文档编号:314806297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9.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9套+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9套+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9套+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9套+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9套+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9套+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9套+答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9套+答案统编五语下期末测试卷(一)(用时:100分钟 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监生(jin) 蘸酱(zn) 长膘(bio) B.禽兽(qn) 扳手(bn) 发怔(zhng) C.桅杆(gu) 咆哮(po) 琴弦(xun) D.刷浆(jing) 喧哗(hu) 窈窕(tio)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 A.吆喝 渺小 生畜 手忙脚乱 B.耻笑 露陷 喉咙 养尊处优 C.慰问 停泊 由衷 一声不吭 D.引荐 飞弛 遮掩 神机妙算3.下列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杨氏子

2、甚聪惠(甚:非常) B.乃呼儿出(乃:于是,就) C.孔君平诣其父(诣:拜访) D.为设果,果有杨梅(果:果然)4.下列诗句表达的情趣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B.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C.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D.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5.不查字典,我也能猜出“耢”(lo)的本义可能是指( )A.农具 B.劳动 C.力气 D.劳工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及笄:孩子年满十五岁 B.古稀:指人到了七十岁 C.而立:指人到了三十岁 D.不惑:指人到了四十岁 7.下列语句使用的描写手法判断不准确的是( )A.水手们笑得

3、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神态描写)B.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下来,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神态、语言描写)C.“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心理描写)D.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外貌描写)8.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上课时我突然想到一件好玩的事,便情不自禁地笑了出来。B.李大夫是个德高望重的医学泰斗,治疗病人总是一针见血。C.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天时地利人和竟然都在他的掌握中。D.三更半夜,这个人鬼鬼祟祟的,一定是有什么不良的企图。9.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他在全国大赛中获金奖的原因是他坚持

4、不懈练习的结果。 B.通过老师一番语重心长的告诫,使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C.袁隆平、屠呦呦、杨利伟这些名字,对中国人谁不熟悉? D.工人们在建设大坝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永不妥协。10.下列生肖对联对应准确的是( )A.丛林吐信 琴瑟留声(蛇)B.灵睛贼亮 捷足先登(牛)C.尾端闲韵 蹄下威风(鸡)D.威披草木 啸破山川(羊)11.根据语境,横线上应该填入的短语依次是( )书是_,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_,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_能医治愚昧之症。A.钥匙 阶梯 良药 B.良药 阶梯 钥匙 C.阶梯 钥匙 良药 D.良药 钥匙 阶梯12.这段话最想告诉我们的是( )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

5、,在整整一个夏天以自己的本色隐没于大树的盛装之中,给炎热的日子平添上一抹绿意,可是秋天到了,它在瑟瑟风声中日渐干枯最终飘落到地上。它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可悲啊,我现在一无用处了!”恰好这时,一只小虫子钻进了落叶下,“多厚实的被子!这下冬天不用发愁了,我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 A.遇到再大困难也不要放弃 B.不要低估自己的价值C.一无是处也不要自怨自艾 D.活着就要努力做贡献二、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共4分,共32分)13.做坏事的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就像左传中所说的:“_,_。”14.乡村四月中表现农忙的诗句是:“_,_。”三、阅读。(选择题每题2分,简答题每题4分,共32分)(一)

6、中国茶日:中国树叶的秘密你知道吗?(16分)2019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茶日”也是我国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彰显了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可。那么,你对茶这片来自中国的树叶,到底了解多少呢?15.“国际茶日”是每年的( )A.5月20日 B.5月21日 C.5月22日 D.5月23日16.根据文本信息,不建议以下哪些人喝茶?( ) A.长期失眠的人 B.过于肥胖的人 C.需要熬夜的人 D.胃功能好的人17.下列关于茶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种植规模最大、产品

7、种类最全的国家。 B.专家们根据发酵程度将茶分成了绿茶、白茶、抹茶、红茶等。 C.常喝隔夜茶虽然不太利于身体健康,但是并不至于诱发癌症。 D.茶的颜色和营养没有直接关系,并不是颜色越深营养越丰富。18.以下茶按发酵程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白牡丹-碧螺春-青砖茶-红碎茶-大红袍-君山银针B.白牡丹-君山银针-大红袍-碧螺春-红碎茶-青砖茶C.大红袍-红碎茶-白牡丹-君山银针-碧螺春-青砖茶D.碧螺春-白牡丹-君山银针-大红袍-红碎茶-青砖茶19.第一部分的画线句中,作者介绍时列举了很多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说明。 20.这篇非连续性文本使用了小标题,还是问句的形式,你认

8、为好不好,为什么? (二) 窗前的母亲(16分) 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 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知道楼层高楼梯又陡,自己老了,腿脚不利落,磕着碰着,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家务,脚不识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没什么事情可干,大部分的时间,她就待在窗前。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的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一株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着,让身子有一种暖烘烘的感觉。有时

9、候,不知不觉地就倚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着窗外。 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时湛蓝的天空,遮挡住了更远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着,从窗子的一边移到了另一边,然后移到了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我们回家,只要走到了楼前,抬头望一下家里的那扇窗子,就能够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一个恰到好处的画框。当我们爬上楼梯,不等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就在我们在楼下看见母亲

10、的时候,母亲也望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的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即使是晚上很晚回家,楼下已经是一片黑乎乎的了,在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她早已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是,那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了门。 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跟风似的呼呼地跑,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

11、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还挺津津有味。 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维系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维系着她和我们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她年轻时在农村老家的回忆。听母亲讲述这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的时候,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讲述都写下来,才是真正的意识流。 母亲在这个新楼里一共住了5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

12、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家的窗前,空荡荡的窗前,像是没有了画幅的一个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一张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5年时光里窗前曾经闪现的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也才明白窗前该落有并留下了母亲多少企盼的目光。当然,就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动人的一幅画。21.第段画线句中“十拿九稳”指的是( ) A.母亲总是能在漆黑的夜里辨别出“我们” B.母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力求胜券在握C.母亲总能凭感觉知道“我们”回家了 D.窗户的位置能方便母亲看到“我们”22.以下选项符合原文内容的是( ) A.母亲是一个残疾人,无法自由行动 B.母亲非常唠叨,总爱说一些无聊的琐事 C.母亲很懒惰,整天待在家里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