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解析版高考历史个微专题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82.50KB
约18页
文档ID:314096259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解析版高考历史个微专题_第1页
1/18

微专题2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专题剖析】一、秦汉时期1.秦朝,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夷越,设置三郡2.汉朝,在中央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1)北面:对匈奴,先和亲,后出击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窦宪两大战绩:封狼居胥,勒石燕然2)西面:设立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护羌校尉等3)东北:设乌桓校尉;公元前108年,攻灭卫氏朝鲜,设乐浪四郡4)南方:公元前112年,攻灭南越,重置郡县5)边疆:实行屯戍政策;向北方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3.对外交往,开通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1)陆上: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派使者到达洛阳2)海上:倭国使臣到达东汉,光武帝赐金印一枚二、隋唐至两宋时期1.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有礼部和鸿胪寺2.隋朝(1)北方,厥遣使入朝,接受管辖;西突厥与隋朝密切往来2)岭南地区:589年,隋文帝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3)边疆地区:推行郡县制,以当地的豪强大姓任郡守、县令4)流求:607年、610年,隋炀帝先后派朱宽、陈棱等抵达流求3.唐朝(1)北方:630年,厥归附唐朝,西北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西南:640年,文成公主入藏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数次会盟3)云南:唐玄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后唐朝多次册封南诏首领4)边疆管理机构,有大都督府、都护府、羁縻州等今新疆地区,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4.对外关系(1)隋炀帝命裴矩驻守张掖,管理与西域的通商事务2)608年,常骏出航到达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南部)3)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教文化,并编著《大唐西域记》4)日本向唐朝多次派出遣唐使,伴有留学生、留学僧等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促成社会转型5)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6)751年,唐朝与大食怛罗斯之战,造纸术由此西传7)唐朝对外交往的三条路线:广州——越南——阿拉伯;明州——日本、朝鲜半岛;泉州——南海三、元明清时期1.元朝的政策: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因其俗而柔其人”,因地制宜(1)任用大量色目人当官,促进民族交流2)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总制院事,后改为宣政院3)在东北、云南设立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4)东南,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屿与琉球(今台湾)2.明朝,中央设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管理民族事务(1)北方:修筑边墙,形成明朝长城;设置军镇,号称“九边”。

2)册封俺答汗与三娘子,并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3)采取羁縻政策:东北,设立奴尔干都司;漠南,设蒙古卫、所;西南,设土司(实行土官制度)4)敕封西藏宗教首领“法王”“国师”等称号,管理藏族地区3.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1)北方:实行满蒙联姻,加强双方合作;1771年,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2)西北: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于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3)西南:在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后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在青海,设置办事大臣沿袭土官制度,推行改土归流4)东南:1684年,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4.对外交往(1)明朝前期,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倭寇骚扰东南沿海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3)1553年,葡萄牙取得中国澳门的居住权4)16世纪初,荷兰侵占中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5)1685、1686年,清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重创沙俄侵略势力6)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的边界7)1793年,乾隆帝拒绝英国马嘎尔尼使团的贸易请求,坚持闭关自守。

四、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形式1.民族迁徙,如魏晋时期“五胡”的内迁、三次大规模的北民南迁2.民族战争(表现为反对外族侵略、平定分裂叛乱),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战争3.友好交往,如唐朝与回纥之间互派使节,北宋时期榷场的设置,明朝后期蒙汉之间的互市4.政治改革,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等5.和亲与联姻如西汉后期的昭君出塞,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6.会盟与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南宋与金国的绍兴和议7.进行册封如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明朝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清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8.羁縻政策(主要指设置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管理新疆;明朝设立奴尔干都司管理东北高考真题】1.(2022·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  )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B.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C.确定行省之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D.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答案】B【解析】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故选B项;宋代设立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排除A项;元朝确定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排除C项;元朝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排除D项。

2.(2021·北京高考·4)唐代以来,中国瓷器远销欧洲明末“海禁”后,瓷器出口大幅减少,同时期日本学习中国制瓷技术,生产出色彩艳丽的伊万里瓷,在欧洲广受欢迎清前期,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借鉴伊万里瓷的艺术设计,质优价廉,重新占领欧洲市场中国瓷器再次畅销欧洲的原因是(  )①制瓷技术保持世界领先 ②艺术设计注重借鉴创新③官营制瓷业占主导地位 ④国内民众的购买力下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瓷器制造业一直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故①正确;根据题干中“清前期,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借鉴伊万里瓷的艺术设计,质优价廉,重新占领欧洲市场”可知中国瓷器的艺术设计注重借鉴创新,故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明代中期以后,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私营手工业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故③错误;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中国瓷器再次畅销欧洲的原因之一是“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借鉴伊万里瓷的艺术设计,质优价廉”,而不是国内民众购买力的下降,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3.(2020·北京高考·2)“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可知,魏晋以来“清乐”不断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音乐相融合,隋统一后被称为“华夏正声”,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故选B项;材料中反映了中原文化不断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后得到新发展,并未消亡,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汉代乐府与其他民族音乐融合,并非汉代礼乐制度的复原,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现象,不能说明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排除D项4.(2021.1·浙江高考·2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引自司马迁《史记》材料二(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摘编自《清实录》、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

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4分)(2)阅读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实现“边境自固”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从“幅员”角度概括康雍乾时期统治者的突出贡献5分)(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而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的标志,列举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简述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②材料三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扼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6分)【答案】(1)原因: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秦的统一顺应了民心意义: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2)观点:修德安民贡献: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使中国成为亚州东部最大的国家,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

3)选择阐述①: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选择阐述②:民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结合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