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模块说课个性化策略 说课的基本形式是四大模块模式,它由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构成按照这种基本模式要求的框架去进行说课,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课、盲目课和单纯的传授课等不规范、教法陈旧的教学形式,逐渐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或虽然有教学经验但初次接触说课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快速规范教学行为的好方法,便于教师逐渐提高研究层面,取得更大收益 四大模块的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说教材这一板块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要说清这一课在整个教材的位置,又要说清在这本书以及本单元的位置只有既清楚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又清楚学生后续学习内容,才能定位准确内容确定,目标从三维角度即可确定,勿需多说 第二,说教法与学法针对内容,针对学生情况,找准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以上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说教学程序上面两个板块的内容搞清楚以后,下面就是如何实施的问题,采用何种方式导入,如何突显重点,突破难点,要说出具体的方式方法等,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预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都可一一说明。
第四,说板书设计这一板块如有,可说明其作用,如无,不用赘述 其中第二、第三板块是说课中的亮点,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教师的整体素养说课就如一篇论文,体现了是什么(教学内容)、为什么(教法与学法的设计)、怎么样(教学过程的实施)三方面的问题 一、说课的万能模式 (一)自我介绍 姓名、单位(现从事工作)、课题 (二)说课内容 1.说教材 (1)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①本课内容所选教材; ②本节内容所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哪些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 ③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又有什么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 ①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实际; ②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③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 2.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 (1)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2)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实际水平状况; (3)教师实际水平 目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能。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这种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效果?选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新颖性 3.说教学程序(说教学设计) 说教学程序包括:新课程导入,新课讲解,评价教学效果,巩固新课 (1)导入 故事、歌曲、名言、明知故问(换位思考)用什么方法导入?有什么好处?能有什么效果? (2)讲解 ①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参与哪些内容?学生独立完成什么? ②在新课讲解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定势须克服?如果学生没有按教师的思路去做,有什么补救措施? ③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3)评价教学效果(反馈) 评价教学效果包括提问和课堂练习练习要有针对性、系统性 (4)归纳总结 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 4.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要根据教学的思想、学习的思路、教材意图,对原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重新组合,产生一种暗示效应,使信息得到浓缩。
优秀的板书设计,不是文字与线条的简单结合,而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有目的的构思按一定规则画出的图形,是老师心血的结晶,它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讲究艺术构思,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表达情境化,同时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遵循板书的基本原则,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针对性、高度的概括性、周密的计划性、适当的灵活性、布局的美观性、内容的科学性、形式的直观性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清晰、顺畅、整洁、明快的感受 二、说课的个性化策略 (一)理论运用策略 说课与授课不同,它不仅要讲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说明为什么,这是说课的质量所在理论运用策略在说课过程中体现在教师设计的各个环节需要理论的支撑,教学实践需用理论来指导但应试者应注意不能孤立地谈教育教学理论,而要把说理论与说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这个结合,应当自然,具有某种必然的逻辑联系,不要为说理论而说理论,而要使理论为教学实践服务,成为实施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以达到增进说课效果之目的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说课中必须重视说课程标准:一要说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二要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要求;三要说本节课内容应该贯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哪些教学原则,可以采用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哪些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和探究式学)。
其次,还要把握好理论深浅程度浅了,仅仅点到,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