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探索学科教育论文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13110539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探索学科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探索学科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探索学科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探索学科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探索学科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探索学科教育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探索_学科教育论文【摘要】通识 教育 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 发展 ,培养全面发展的、敏于探索、乐于奉献的“全人”。案例教学法由于比传统的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达到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 论文 就西方 经济 学通识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案例的选择、运用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以期寻找一种更适合进行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通识教育 案例教学 通识教育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敏于探索、乐于奉献的“全人”。而西方经济

2、学因其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被许多学校作为社会 科学 领域通识教育课程开设。但由于通识教育课程与传统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授课对象、教学方法上有很大不同,所以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在探索中,本文对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方法作了深入探讨,旨在为通识教育的推广做出有益尝试。 1 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常常要通过大量的图形、表格、数学论证来加以分析和说明,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且难以掌握。例如,在厂商均衡理论一章中,要比较分析在不同市场结构平均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等多条曲线的相对位置及生产规模的决定;在分

3、析经济增长时,则是用不同学派的多种模型。而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其重心并不在于理论的探究和公式的推导,所以有必要寻求一种恰当的载体,将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案例教学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通识教育经济学案例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依托,其中不乏一些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足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便是采集大量的经济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对学生具有启发教育的作用。开展综合案例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内容复杂的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尤其以现实问题为研

4、究对象,例如讲完宏观经济政策原理后,可以以这一原理为依据对当前热点的国际 金融 危机进行剖析,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之中,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大量的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从而进一步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并学会用基本原理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 (3)有利于培养学生经济思维的习惯和意识。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的教学目的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所体现出的思考方法或分析工具。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本课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不以教师经济学原理的讲述为切入点,而让学生从精选出的案例入手,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的情景,

5、迫使他们去思考、分析、处理问题,从而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而通过实际锻炼掌握了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同时,案例教学本身也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分析与研讨,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共事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2 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的选择 通识教育主要为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授课对象大多未系统学习过前期课程,鉴于与经管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专业课授课对象的不同,教学案例的选择力求深入浅出,突出实用性。具体体现在: (1)基本性:相对于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而言,通识教育理论内容更具有概括性、基本性,在课堂中只讲授经济学最基本原理,如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

6、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博弈论,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案例的选择则从实际出发,突出实用性、通俗性,但要包含经济学原理之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学的通货膨胀理论一节,就选取通货膨胀的表现、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影响等多个案例来尽可能全面的阐释所涉及的知识点。 (2)逻辑性:为使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保留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因此案例的选择应注重内在逻辑关系,使案例分析的过程成为对原理的进一步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例如“导论”单元,以“经济学帝国主义”小品文说明经济学的假

7、设和模型,尤其是可以使接受通识教育的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经济学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选择“水和钻石悖论”来说明资源的稀缺性,使学生了解经济学进行研究的前提条件,再分别选择“人生离不开选择”和“鲁宾逊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阐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的核心“怎样生产”的问题;之后,选择“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分离”小品文说明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分支,最后用关于蜜蜂消费习惯的寓言故事揭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样,通过六个内在逻辑关系密切的案例可以循序渐进的介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二者之间的演进过程。 (3)多元性: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以拓广学生视野、消除专业隔阂、使学生养成用经

8、济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为目标。因此案例选择应以学生作为主体出发,突出广泛性和实用性,不仅要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加以分析,而且要涉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如“明星的巨额收入”、“天津丑女张静事件”等,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并兼顾后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通过讨论、思辩、批判与比较,去了解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甚至于自己所面对的 自然 世界与社会环境。 (4)整合性:案例内容应整合不同领域之知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有助于发展专业研究之直观与创意,赋与专业知识新的诠释与意涵。尤其应与所涉及原理内容进行充分整合,力求做到举一反三

9、、融会贯通。例如“我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与政策搭配”案例,涉及宏观经济政策、国际收支等多个知识点,对此类案例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对经济学原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深入理解,并在运用原理分析复杂多变的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方面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5)穿越性:案例所讨论的问题应深入浅出,可藉由问题的探讨而逐步穿越专业知识,并以不预先设定学生须已修读系统性专业知识为前提。笔者认为,此为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之精髓,正如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说:“学习经济学并非是要让你变成一个天才,但是,如果不学经济学,那麽命运就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为使学生了解经济学不但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门选择的 艺术 ,选取大量幽默

10、、通俗的寓言案例来表述枯燥、沉闷的经济学原理,如用“和尚与梳子”说明需求与供给 规律 、用“老鹰的故事”说明机会成本等。 3 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的运用 (1)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应在认真备好理论课的内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缜密庞杂、内涵颇广,进行通识教育时要面面俱到的逐一讲述是不可能的,所以应对原理脉络进行重新梳理,用最简洁、清晰的方式把原理阐释清楚,而把相关次要内容作为课后资料放入 网络 平台,供有兴趣和精力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同时,教师应精心选择相关案例。案例的选择应典型实用、前沿新颖、适合国情、说服力和示范性强。也就是说,案例不仅要符合课堂的教学要求,而且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

11、才能寓教于乐,收到最佳的效果。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课前准备的重点是学生的准备工作,通识教育的授课对象之前没有相关课程基础,只有课前充分熟悉讨论的案例,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尤其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的案例更应做充分的准备,同时课前预习案例的过程,也是初步传授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阶段。准备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应该预习相关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这是进行案例分析的前提条件;其次,学生要通读案例,概括问题,提出决策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案例讨论课的质量。 (2)组织课堂教学。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通常的做法是在上案例课之前把案例资料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要求学生要预习案例。上课时把

12、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老师强调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后,进行5到10分钟的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发言,表述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 总结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以单纯的“知识权威”的形象出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主要任务由原来的知识讲授变为指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做的是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例分析中去。 (3)展开课后研讨。充分利用 网络 资源,搭建网络平台,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课堂教学以启发式为主,为学生讲解最基本的 经济 学原理,并附以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案

13、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良好互动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延展和巩固,利用 现代 化手段,形成丰富的网络资源,课后通过网络平台提供阅读资料、 参考 书目、课后习题,以弥补课堂学时有限的不足,学生可通过网络提交作业和 论文 ,并通过网络进行课后辅导和答疑,尤其是开设讨论专版,对热点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评选出每期最佳答案,经过长期积累,建立“常见难点解析库”。网络资源还可以为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并使更多学生加入学习的队伍中来。 3 西方经济学通识 教育 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且教学方式以理论

14、讲授为主,经济学原理较为深奥、枯燥,所以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转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位置,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形象出现,其责任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学生是讨论案例的主体,而对案例的讨论又是教学的中心,所以教师要处理好自己讲授与学生讨论之间的关系,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一般来讲,案例教学占用50%55%的时间为宜,也可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案例讨论以作为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补充。 (2)正确处理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之间的关系。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仍应占重要地位,如果整个西方经济学教学以案例为主会造成学生对某些问题了解得比较深入,但知识掌

15、握缺乏系统性。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也不能完全以案例教学为主,而尤其要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案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选择时应在强调反映知识点的典型性的同时,充分体现密切联系实际的应用性。 (3)正确处理课堂教学和课后研讨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是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课堂上由教师把相关理论知识简明扼要的介绍给学生,学生则依据这些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很快发现理论知识与相关案例之间的联系,并有意识的用理论去分析案例,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迅速提高,所以课堂教学是通识教育的主要方式。但由于通识教育课程的特殊性质,课后研讨的作用不可小视。 参考 文献 1 卢晓东.通识课程的设置与通识教育的理念. 2 徐辉,季诚钧. 中国 大陆、香港、 台湾 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8):2 3 李曼丽,林小英后 工业 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8 4 于善波.宏观经济学案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 5 刘志迎,程瑶.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