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的中国镜像现当代文学论文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13108814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家物语》的中国镜像现当代文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平家物语》的中国镜像现当代文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平家物语》的中国镜像现当代文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平家物语》的中国镜像现当代文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家物语》的中国镜像现当代文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家物语》的中国镜像现当代文学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家物语的中国镜像_现当代文学论文 关键词:平家物语 儒家文化 镰仓时代摘 要:平家物语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古代物语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日本古代的社会生活面貌和思想文化,而且也透视出它与 中国 传统的思想文化的密切联系。作品采用日文和汉文混用的形式,脍炙人口,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内容实例出发,分层面引证平家物语受古代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关系。引 言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文化深受 历史 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泽被,特别是对儒家文化传统的吸收和改造,更是造就了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和魂汉才”接受方式的巨大成功。平家物语是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3)的古典文学名

2、著,多年来广为流传,曾出现过200多种不同的版本,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部作品不仅包含着佛教思想,而且反映了儒家的因果观和道德观,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正在兴起的武士精神。它宝贵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和生活的史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对书中所反映的历史观、忠义观、天命观等来加以阐释。一、形同神异,借史集儒释道“儒”原本是中国古代对学者的尊称,为“优”及“和”之意,是指其思想、学问能够安定他人,足以说服别人。平家物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大量地直接引用或借用中国史实。开篇“祗园精舍”用“远查异国实事,秦之赵高,汉之王莽,梁之朱异,唐之安禄山,都因守不住先王法度,穷极奢华,不听诤谏,不悟天下将

3、乱的征兆,不恤民间的疾苦,所以不久就亡了”,给平家作了预言性的评价。“立匾的纠纷”中,清和天皇九岁接受文德天皇禅位,明确指出是仿效了中国周公辅成王,南面临朝,日理万机的先例。“烽火”篇章讲到小松公为了让父亲明白一切富贵、荣华、朝恩、要职总有用尽的道理,举证了萧何虽然功勋越侪辈,官至大相国,但违背了君心,高祖仍然给他以重罚的史例。继而,对其下属用周代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来告知他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严岛临幸”一篇,高仓天皇在平家势力的压迫下,过早地让位于东宫(高仓天皇的儿子,是入道相国的外孙)。面对人们的非议,平大纳言时忠卿(新帝乳母帅典侍的丈夫)辩解说:“在外国,周成王三岁即位,晋穆帝两岁登基后汉的

4、孝殇皇帝诞生百日就践祚。天子幼年即位,和汉两国都不乏这样的先例。”可见日本人对中国历史相当熟悉,往往当作有典可查的经验之谈。“迁都”写天皇将都城迁到福原。当时日本国内的形势很混乱,天皇又迁都,又建造皇宫很不合时宜。所以人们讨论说:“楚灵王建章华台,使人民离散;秦始皇造阿房宫,致天下大乱。有鉴于此,唐太宗虽作骊山宫,因恤万民靡费,卒不临幸,以致瓦顶生松,墙生薜荔,与现今后人相比,可谓大相径庭了。”中国儒家文化东传日本后,日本民族接受、利用并 发展 了儒家文化。平家物语中多把中国历史故事甚至是传说作为生活经验。“两代皇后”中,二条天皇好色,偷偷地叫高力士在外面搜求美人,将情书送到了皇太后那里。事情

5、公开后,公卿们认为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唐太宗的后妃,唐高宗的继母。太宗驾崩,被立为高宗的皇后。但这毕竟极其特殊。而在日本的历史上还没有立过两代皇后的事情,但最终仍然将皇太后纳为皇后。可见,中国史鉴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立东宫”,新帝高仓天皇的继位标志着平家的荣华达到极致。书中以唐朝杨贵妃得宠时的杨家来比喻此时的平家,暗示两家的结局相似。随后谈到汉和两朝作为真言本尊的九曜陀罗的来历。一行阿阇梨因为和杨玉环的嫌疑引起唐玄宗的猜疑,被流放果罗国。一行阿阇梨在去果罗国的途中感化上天,然后在左衣袖上画出九曜的形象。书中故事娓娓道来,如同叙述本国野史传闻。追述平家历史时,提到清盛公任安艺守的时候,

6、从伊士海乘船到熊野途中,有一尾很大的鲈鱼跳进他的船中,向导对清盛公说,“古时候,曾有白鱼跃入武王的船里,这是吉兆”,因此清盛公将鲈鱼烹调了,让全家的子弟和仆人分吃了,自此平家的运气不断好起来,在整体上奠定了平家物语的基调。“僧徒齐集”中,高仓宫率领叛军在进攻六波罗的途中天亮鸡叫。于是伊豆守对高仓宫讲述了孟尝君过函谷关时,因为开不了门,他的食客学鸡鸣将门骗开的故事,以此安慰高仓宫。伊豆守的“经验”似乎有点可笑,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鼓舞军心),其用心已显而易见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社会心理的形成和变化受儒学文化影响的同时,又与原始神道相结合,使其附有了宗教信仰的成分,进而构成了民族所特有的天命观。

7、在征兆与应验的描写上, 日本民族总是充满盛者必衰的物哀情绪。“医师问答”中,小松公患重病,入道相国欲求宋朝名医为其医治,被小松公拒绝。小松公对劝他的人说:“汉高祖提三尺剑为流矢所伤,太后吕氏请来良医为其治病。但是医生要收五十斤黄金。汉高祖说:在我武运方盛时,曾多次打仗受伤,并不觉得怎么痛楚,现在我的命运已经尽了。人命在天,纵有扁鹊,又有何益最终给了医生五十斤黄金而没让他治病。”小松公认为自己也是到了命运将尽的地步,因此也拒绝让医生治病。又说:“今重盛身非佛体,名医又不如耆婆,即使他通晓四书,精于百病疗法恐怕也无法救助积秽的人。即使他熟读五经,能治百病,对于劫数之内的病孽也是难以治愈的。”这里的

8、“四书”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医书:素问、大素经、难经、明堂经。“五经”指的是素经、灵枢经、难经、金匮要略、甲乙经。由此中国古代医学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法印问答”中,由于内大臣小松公去世还未过七七,法皇就行幸八幡。入道相国对此非常生气。他用唐太宗因魏徵先卒,不胜感伤,亲自书写碑文“昔殷宗得良弻于梦中,今朕先贤臣于觉后”的例子来批评法皇对内大臣去世毫无哀悼之意。紧接下来的大臣被流放一篇讲内政大臣藤原师长被流放至东国,虽被流放但并不觉得忧烦。主要是想起古时唐朝太子宾客白乐天谪居浔阳江畔的事情,故赏明月,啸湖风,弹琵琶,吟诗歌借以排遣。可见,中国文化不仅影响到了日本统治阶级,而且被借鉴用来

9、当作统治国家的经验,同时也极深刻地触及到了日本文人的灵魂,他们在遭遇不平后,也寄情于中国文人的遭遇。因此,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也可视为是日本文人的精神归宿。 二、引用 中国 文献 之映像平家物语中引用中国文词典故共124处,直接引用原典文句的有72处。笔者在周启明、申非的译本中找出直接用中国典故或文献原句作译的就有70多处。涉及的文献范围非常广。“经史子集”、“白氏文集”、“汉书”、“文选”都能在书中找到直接引用的例子,本文不作一一摘出。只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作析。平家物语直接引用中国文献语句,使作品文笔生辉,富有韵律,铿锵有力,以此达到“兴”的手法。可谓先言他事,以引起要说之事。如西光被斩中用

10、“从兰欲茂而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而谗人蔽之”,比喻西光进谗法皇。治承四年的五节会上,有人咏歌“竹斑湘浦”11,邦纲大纳言在外边听见了觉得这是不祥的话,还不如不听的好。这里都是在借用中国之古事,引出作者本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怀。 作品中,出于对异国文萃的欣赏,作者在创作中自觉地利用熟知的异文化语境进行描写,以便更好地烘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如“赦书中”形容中宫(入道相国的女儿)生产时痛苦的样子,用的是“当年一笑百媚生的汉朝李夫人在昭阳宫里患病的姿态就是如此”和“梨花一枝春带雨比起唐代的杨贵妃,其风情尤为令人怜惜”12等字句来形容。“临幸大原”引用论语中的“颜渊居陋室,箪瓢常空”和庄子中的“原宪住蓬户,藜

11、蘉遍地”13来形容女院庵室的破落,同时也渲染了法皇的那种愁苦、压抑的心情。结语众所周知,平家物语同古代物语不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以日本中世纪社会的没落及封建主义革命带来的变革为主要描写背景,融合协调地运用汉语、佛语、俗语等日汉混合文体,巧借汉史,在深刻地映射出古代日本社会各个方面的同时,也很好地接受和传承了古代的中国文化。在日本文学的 发展 史中,平家物语尚属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创作中模仿外国文学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比研究平家物语在题材上与中国文化的借鉴关系,可以更好地进一步考查中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这对今后研究两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关系及文学发展 规

12、律 会产生一定的价值取向作用。 平家物语祗园精舍,周启明、申非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典侍是内侍司的次官,帅是其父藤原显时太宰权帅的官职。 平家物语严岛临幸,第145页。 平家物语迁都,第193页。 平家物语鲈鱼,第8页。 平家物语医师问答,第125页。 平家物语医师问答,第126页。 旧俗,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为死者安魂诵经,日本称为“中阴”。 平家物语法印问答,第132页。 引自贞观政要杜馋,见平家物语西光被斩,第56页。11 和汉朗咏集,语出张读愁赋:“竹斑湘浦,云凝鼓瑟之踪;凤去秦台,月老吹箫之地。”第255页。12 平家物语赦书,第101页。13 平家物语临幸大原,第517页。 参考 文献:1 平家物语M. 周启明,申非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 西乡信纲. 日本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3 申非. 日语学习与研究. 平家物语与中国文学J.1985,3:7-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