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11472858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姚洁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Reference高校学生管理作为一种专业管理,管理对象以其学历高、可塑性高、定义管理尺度难等特点而有别于其他管理方式。但是,任何一种管理都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本文结合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思维模式,运用模糊理念,在对高校学生科学合理的假设的前提下,对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Keys人性假设模糊管理高校学生管理近几年,高校学生管理理论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国内在不断借鉴西方管理理论的同时,不断探索中国与西方管理理论的最佳结合点。随着我国高校环境多样化、学生多元化、发展个性化

2、等现象凸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管理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在借鉴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吸纳了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而建立的模糊管理理念对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弥补传统管理方法的不足,建立新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一、人性假设理论1957年美国学者DouglasMMcGregor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一文中首次提出人性假设概念,并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后,相关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和补充1 965年管理心理学家E-H-Schein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人性假设理论的“四分法”: “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

3、与此相对应,四种不同的人性假设又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管理模式。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理论产生于早期科学管理时期,其理论来源是西方享受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的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厌恶主动去工作,对工作没有热诚,凡事得过且过,尽量逃避责任,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悖。所以要达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用严密的控制、强迫、惩罚和指挥等手段来对付。基于“经济人”假设下的“任务管理模式”,管理者要制定详尽的计划和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被管理者,使其能较好的达到组织目标。在这种模式下,管理者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指挥者、监督者的角色,而被管理者要在管理者的监督指挥下,尽可能的完成事先由管理者制定的计划和

4、目标。“任务管理模式”注重效率和目标的完成情况,但是却忽略了人的情感因素。2“社会人”假设“社会人”是由美国行为学家GeorgeEltonMayo等人根据霍桑试验中的材料和结果得出的假设。Mayo认为被管理者是从社会的角度被激励和控制的,效率和士气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管理者的社会条件或物质环境的改善。因而企业管理者必须既要考虑到工人的物质技术方面,又要考虑到其他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在“社会人”假设人,管理者通常会采用“参与管理模式”。即管理者不再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其衡量管理效果实现的首要指标,而是通过培养被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增进被管理者的集体感和归属感,同时以集体奖励来激励被管理者。管理者在

5、此模式下,不单单是组织者的角色,同时还行使着联系人任务。 “参与管理模式”考虑到了人的社会性,但是激励方式会在一定时期后使这种模式的管理效能下降。3“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是由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哈基维斯的“成熟一不成熟理论”与McGregor的“Y理论”综合而成。 “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有追求满足自己欲望的动力,并在这种动力带动下主动去完成工作,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在一定的管理模式下会实现统一,人除了一般的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运用自己能力发挥潜能的欲望去“实现自我价值”。“民主管理模式”是基于“自我实现人”采用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在这种下充当着一种“中介”的作用:管理者通过

6、调查了解,根据每个被管理者的特点,创造有利于他们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条件;管理者的权利要下放;管理者在规章制度时要体现“人本化”,以保证在这种制度下被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4“复杂人”假设“复杂人”假设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EHSchein提出的。他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不仅是人们的需要与潜在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管理对象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并且由此组成复杂的价值观、目标和动机模式。“权变管理模式”是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JJMorse和JWLorsch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的。“复杂人”下的管理模式与前述三种管理模式并不排斥,它强调在管理主体的多样性

7、条件下,不可能寻找到一种永远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只有特定管理对象之下采用最适用的管理方式。管理者的任务在于根据具体管理对象,选择具体的管理模式,或对已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调整,并加以运用。二、模糊管理理论1模糊管理概念文章代、侯树森等认为:模糊管理( Fuzzy Management)是在批判吸收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以系统科学尤其是模糊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吸纳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管理方法论和管理模式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学,它是整体论的宇宙观、方法论与管理上的人本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与西方传统科学管理理念区别在于:后者是建立在不断规范化,量化的基础上,而模糊管理要求有限的规范、模糊的界限以及

8、人本化管理。2模糊管理的基本原则相对于理想化、规范化、封闭化为原则的西方传统科学管理模式,模糊管理则以非优化、非规范化、不确定性和开放性为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现今社会复杂的管理对象而言,模糊管理模式具有更强的适应性。(1)中庸化原则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包含着浓厚的反对追求知识和改进技术的色彩,而知识和技术是效率优化的基础。管理对象作为一个具体,复杂的个体,影响着正常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模糊管理模式在充分考虑到现实中事务的各个方面,更加能够实现管理目标。(2)弹性化原则传统的西方科学管理模式讲求严格、周密,强调的是高控制效能。而模糊管理模式则趋向给被管理者较大的自由度,使管理能够去繁从简、

9、去严从宽,讲究的是一种弹性发展,这样更有利消除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3)目标模糊性原则模糊管理的“模糊”实际上是相对于传统西方科学管理模式而言的,由于管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难以认知性,管理者往往不做也很难对管理对象做出一个精确的定位。目标模糊性原则使管理者在管理对象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管理对象的压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朝着预定目标发展。(4)开放性原则模糊管理模式根据开放系统的特性,提出了区别于科学管理模式的开放性原则。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模糊管理不强调细致的分工和目标完成程度,只粗略的提出大概性要求。并且对工作过程不做强制性规定,给管理对象以很大的活动自由,允许他们自主的改变

10、,调整计划,允许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周围一切有利条件,达到组织目标。三、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管理是人类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任何一种管理活动进行都是建立在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近代西方管理学主要是针对人性假设的前提下展开的,它分析了各种假设情况下管理对象的特征,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模式。美国心理学家Karman认为:有效的管理方式应该把关系行为、工作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结合在一起。当管理对象进入成熟阶段时,管理者应该积极与管理对象沟通、交流,鼓励管理对象参与到管理当中来。同时,他还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11、为较成熟的人,管理者应采取授权式管理模式,如:高校本科和研究生等。国内孙彤等人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对象认为有效的管理应是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个人空间和良好的环境。基于此,我们首先将高校学生假设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但人性假设理论下的管理模式过于机械化,片面强调管理对象的个体差异,却忽视了管理的普遍性,这点也正是科学管理模式相比于模糊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在模糊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从大局出发,全面衡量管理系统的因素,为管理对象的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基于此我们在全面分析高校学生特点之后,提出了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力求做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赢的局面。

12、四、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模糊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1注重人性教育,体现人本思想人性化教育是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的基础。人性化教育包括:高校学生工作者通过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本性进行塑造;教育的根本点是“做人”,而示范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人性化教育要求处于管理模式下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就进行学习和教育,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管理者的学习在于不断提高管理魅力,在管理对象即高校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其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人性化教育以接受为主。可以看出,系统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分别和对立是明显的,这也是此模型中唯一缺乏模糊特性的一点。2构建弹性空间,转变管理理念基于

13、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要求学生工作者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别于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宽松、简约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转变管理理念:变“要求”为“探求”,即将以往要学生怎么样改变为学生实际情况怎么样;由“静态”到“动态”,管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静止的管理智慧阻碍系统的发展,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在宏观基础上,动态的把握学生工作的情况,并适时对管理措施做出调整;由“点目标”到“面目标”,传统管理模式将目标完成作为衡量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尺,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则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着眼于宏观,把握长远,由点及面,总体衡量学生;由“制度控制”为主到“人本控制”来自Www.L

14、为主,传统管理模式要求学生严格遵照规章制度,严重的束缚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模糊模式则要求放活规章制度的尺度,将制度和人本综合考虑。3重视“自我”,内在激励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自然需要,尤其作为现代的高校学生具有鲜明的本我主义特点。如何做到管理目标与学生目标的一致,以及正确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目标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应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认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相信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管理工作开展中,下放权限,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倡物质为辅,精神为主的激励方式。4求同存异,全

15、面发展模糊管理模式要求管理工作从宏观出发,放松细节要求,基于人性假设的西方管理模式,则要求对每一个个体进行细致分析并对其进行假设。在此目标约束下,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思想行为不做一般性约束,在组织目标下将众多个体思想汇成整体:明确管理界限,学生一切的“自由”行为都是在界限控制范围之内的,也就是说学生的自由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深入学生生活之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个别学生个别对待,防止过于求同,忽略学生的特点。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综合了二者特点,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从大局出发,总体把握学生动态,严受界限,模糊规则,同时要细致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到个案个别对待,以

16、此保证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和实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本我色彩愈发鲜明,这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要把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释放,以及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提升到提倡学生管理的中心要地位,并在保证组织目标的前提下,最大可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组织和谐发展,实现双赢。基于人性假设理论的高校学生模糊管理模式以组织与人共同发展作为其最终目标,通过对高校学生新的管理模式的探讨,寻找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思路,为国家的建设培育合格的接班人。Reference:1赵本全:人性假设理论基础上的高等学校管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0 (1):35-372林培锦:运用人性假设理论推进大学管理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