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精述事巧寄情——纪实散文写作技法例说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04KB
约7页
文档ID:310094410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精述事巧寄情——纪实散文写作技法例说_第1页
1/7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精述事,巧寄情一纪实散文写作技法例说统编教材选修中册第二单元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两篇感 人至深的纪实性散文优秀的纪实散文就是这样的充满魅力下面我们不妨以《记念 刘和珍君》为例,来学学这种文章的写法一、深入生活,捕捉火花善于写作的人一定善于感受生活深入生活,你的心灵往往会被生活中的某些人 和事所感动不过,这些感动像火花,很容易转瞬即逝会写作的人应该是最能深入 生活,最善于捕捉住这种火花的如《记念刘和珍君》:(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评析:刘和珍是暴徒吗?她是受人利用吗?作为熟悉刘和珍的先生,鲁迅听到这 污蔑和流言,能不愤怒吗?(二)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 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 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 ”我说“没有” o她就正告我, “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评析:鲁迅如果不出席追悼会,没听到程君“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之语,其悲哀之情会如此强烈吗?技法领悟:正是因为关注“三一八”惨案的有关新闻、传言和参加追悼会,鲁迅 才激起并捕捉到了 “悲愤”(悲哀和愤怒)这一 “火花”,纪实散文《记念刘和珍君》 才有了 “神”。

纪实散文必须有“神”,没有统帅全文的“神”,就无法动人神”靠的是像 鲁迅先生这样,深入生活,及时捕捉二、围绕主题,展开联想会写作的人,一定不会作无病呻吟有了要表达的主题,他一定会围绕这个主题 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人和事,展开丰富的联想,争取做到内容充实如:(一)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 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评析:《莽原》提倡“撕毁旧社会的假面”,注重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是当时 的进步刊物,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从这个实际情况可见刘和珍 不是“暴徒”,而是一个可敬的进步青年二)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对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 总该是有些桀鹫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 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 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评析:“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显然与“暴 徒”性格不符对抗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有思想啊,她不是“暴徒”,也是不可能被人利用的。

这些细节就如今天的录像三)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 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 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 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评析:“从背部入” “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 “猛击两棍”等特写镜头,有力 地证明了段政府对请愿者不仅是杀害,简直是虐杀而与之相较,三位沉勇而友爱的 青年学生显然不是“暴徒”暴徒”者,非段政府卫队莫属技法领悟:鲁迅因失去进步青年而悲哀,因段政府的污蔑和流言的诽谤而愤怒, 他在刘和珍生命的细节中,找到了有力的材料,来寄托这种悲愤之情,内容真实,很 有感染力写纪实散文,就要像这样围绕主题,展开联想,用真实的事件或细节,丰富内容, 增强感染力三、通盘考虑,精妙布局纪实散文与一般散文一样讲究“形散神聚”除了取材广泛外,特别讲究结构的 灵活自由优秀的纪实散文作者,为突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特别注意通盘考虑, 巧妙布局的如在刘和珍惨死后,鲁迅经历了很多:1 .段政府有令,说他们是“暴徒”2 .流言说他们是受人利用3 .知晓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等人徒手请愿被虐杀的真相。

4 .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散布阴险的论调5 .离三月十八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6 .北京女子师大学为刘和珍、杨德群举行追悼会7 .追悼会上,程君请求鲁迅为刘和珍写一点什么8 .程君告诉他刘和珍最爱读他的文章9 .想起了在生活艰难中,刘和珍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10 .想起了刘和珍不为势利所屈,对抗广有羽翼的校长杨荫榆11 .想起了赁屋授课,刘和珍听讲义,微笑的神情12 .想起了复校后,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的情况鲁迅因刘和珍的惨死而非常“悲愤”现实和回忆,更增强了他这种感情他是如何运用所掌握的材料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我们不妨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第一局部写作缘起北京女子师大学为刘和珍、杨德群举行追悼会程君请求“我”为刘和珍写一点什么程君告诉“我”刘和珍最爱读他的文章在生活艰难中,刘和珍毅然预定了全年的《弃原》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散布阴险的论调第二局部离三月十八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第二局部烈士 事迹刘和珍不为势利所屈,对抗广有羽翼的校长杨荫榆赁屋授课,刘和珍听讲义,微笑的神情第四局部复校后,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翳然至于泣下刘和珍欣然请愿,喋血府门刘和珍死后,段政府有令,说他们是“暴徒”第五局部刘和珍死后,有流言,说他们是受人利用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等人徒手请愿被虐杀的真相第六局部请愿意义第七局部结构内容评析:从这个结构图表,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先生并没有按照获得写作题材时间顺序来 写,而是先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我”为刘和珍写文章,说刘和珍最爱读“我”的文 章起笔,再联想到刘和珍预定《莽原》,从个人感情上表达“我”对其牺牲的悲哀之 情。

然后再联系两个星期来的现实一一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散布阴险论调虽只两星期, 人们就快要忘却这个惨案作者以纪实的方式交代了写作缘起,文章的“神”一一悲 愤之情自然而然地就表达出来了第三到五局部作为文章的主体,重点记叙刘和珍的行事和遭遇其对抗广有羽翼 的校长杨荫榆让人感受到她的温和善良、富有责任心及斗争精神;温和善良、富有责 任心及斗争精神的她徒手请愿被虐杀,反映了段政府和流言者的狠毒与阴险温和善 良、富有责任心者被虐杀、被污蔑,“我”的悲愤之情最可得到强调突出第六、七局部是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于悲愤中探究事件意义,让文章现实 价值得到深化技法领悟:《记念刘和珍君》不按获取题材的顺序写,而从追悼会起笔,让联想和现实交织, 将刘和珍的温和善良与被虐杀的惨状突显,整体井然有序,详略得当,“悲愤”之情 表达得十分突出,具有非凡的感人力量写纪实散文,就应像这样根据“神”的需要,通盘考虑,选取最恰当的起笔处, 合理安排写作顺序和详略,力争做到井然有序、重点突出、感人肺腑四、语言助力,增光添彩文章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而情与理的表达那么需要通过文字来表现,散文对语言 的表达要求尤高如何在客观纪实中表情达意,是写好纪实散文需要注意的重要一环。

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 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 中灭亡评析:作者因事生情,由情生议,而“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 沉默中灭亡”,更是通过反复的手法,议中见情,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警告,以及 对后来者的激励和鼓动技法领悟:优秀的纪实散文要产生动人的力量,除了在纪实中直白的抒情外,还 要善于综合运用个多种表达方式,随事生议,在叙议中勃发情感又如: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疾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 请愿是不再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评析: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将“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 量的木材”比喻“巨大的流血牺牲”,“小块的煤”比喻“斗争的结果”,生动形象 地表现了人类血战前行的不易而紧随其后的“请愿是不再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这一议论,更是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主张,也让人清楚明白地感受到向反动派请愿这 种斗争方式的不可取技法领悟: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能够使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议论更为形象再如: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 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 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沉着评析:作者在对当局者、流言家以及中国女性作评点,句式排比,表达了自己对当 局者和流言家的猛烈批判和对中国女性临难沉着热情赞美文段气势非凡,不容阻挡技法领悟:为了让纪实散文情感能够得以彰显,写作时还应注意词语的锤炼及句 式的选择雅文共赏】纪实散文,在纪实时除了直接抒发强烈的情感外,最大的特点是将真情编织在流 淌的事实中,纪实不必面面俱到,要善于捕捉典型细节鲁迅先生记萧红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 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里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 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 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 ”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 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红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 ”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 ”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我还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在寒带的 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 的长桌子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 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 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 古人那么悠远了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丧失,虽然丧失了也就让 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 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 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 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 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评析:这篇散文是萧红在鲁迅先生逝世两年后,写下的作为回忆性纪实散文,作 者并没有对鲁迅先生的相关事迹做过多的表达,却饱含思念,将敏锐的目光聚焦到先 生家的花瓶和万年青上,更以“不怕冻”“耐久”,根须始终“站在瓶底”的万年青, 来象征着鲁迅先生的不畏艰难,永不凋零精神怀念之情跃然纸上技法总结:纪实散文,首先是要纪实,这就要求所写内容必须绝对真实,能经得起考证;其 次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