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背板的制作方法

上传人:ting****789 文档编号:310009836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接背板的制作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桥接背板的制作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接背板的制作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接背板的制作方法专利名称:桥接背板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接背板,尤其涉及一种不会因锁附物件而产生结构变形的桥接背板。技术背景 在一般的电子装置中,常会利用到下铁件来承载内部电子元件及固定于机台的机壳。传统的下铁件包含有小、中及大型三种规格,并皆可通过外部固定元件,如螺丝,的方式锁固于一金属背板上。金属背板的主体的中间形成一开口,以供连接缆线贯穿。开口两端具有卡合部与扣接部,用来接合至机壳的卡槽内。金属背板的主体另在开口的两旁设置第一穿孔结构与第二穿孔结构。第一穿孔结构的长度较长,设置在开口的一侧;第二穿孔结构的长度小于第一穿孔结构的长度,设置在开口的一侧且位于第一穿孔结构的

2、端边。小型下铁件与中型下铁件通过外部固定元件而锁扣在第一穿孔结构;而大型下铁件则通过外部固定元件而锁扣在第二穿孔结构。下铁件与金属背板之间具有一段差,因此锁附外部固定元件后,金属背板便会产生拉扯而造成其主体扭曲变形,卡合部与扣接部的位置则随着主体扭曲偏离原预设的初始位置,故传统的金属背板在锁上下铁件后就难以卡扣到机壳的卡槽上。因此,如何改善传统金属背板的设计,使其除了仍保持适用三种规格铁件的功能外,还可维持其结构不发生变形的特性,即为相关机构产业的重点发展目标。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因锁附物件而产生结构变形的桥接背板,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一种桥接背

3、板,用来连接于一物件。该桥接背板包含有一主体、一卡合部以及一狭孔结构。该主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口形成于该主体的一中间区域。该主体包含有一第一穿孔结构以及一第二穿孔结构,该第一穿孔结构设置于邻近该开口的一侧,该第二穿孔结构设置于邻近该开口的该侧且位于该第一穿孔结构的一端。该卡合部设置于该主体的一端边,该第一穿孔结构设置于该开口与该卡合部之间。该狭孔结构形成在该主体上,且位于该第一穿孔结构与该卡合部之间。该狭孔结构的一长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穿孔结构的一长度。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开口呈一长方形结构,该长方形结构具有二相对短边及二相对长边,该狭孔结构设置于该主体上,且邻近该长方形结构的该短边的位置。本实用新

4、型另揭露该物件利用一固定元件锁固于该第一穿孔结构或该第二穿孔结构。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桥接背板另包含有一扣接部,设置于该主体相对该卡合部的另一端边,该第一穿孔结构的数量为二个,该二个第一穿孔结构分别设置于该开口与该卡合部之间,及该开口与该扣接部之间。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狭孔结构的数量为二个,该二个狭孔结构分别位于该卡合部及该扣接部与该相应第一穿孔结构之间。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桥接背板另包含有一折边结构,形成在该主体的一侧边,且邻近该长方形结构的该长边的位置。该折边结构的一指向实质上垂直该狭孔结构的一指向。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折边结构的一端未超出该第一穿孔结构。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折边结构的该端未超出该第

5、二穿孔结构。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桥接背板另包含有 一条状凹陷结构,形成在该主体的一侧边,且邻近该长方形结构的该长边的位置。该条状凹陷结构的一指向实质上垂直该狭孔结构的一指向。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一穿孔结构的数量为二个,分别设置于该开口的相对两侦牝该条状凹陷结构的两端实质上未超出该二个第一穿孔结构。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二穿孔结构的数量为二个,分别设置于该开口的相对两侧且位于该相应第一穿孔结构的该端,该条状凹陷结构的两端实质上未超出该二个第二穿孔结构。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条状凹陷结构的一长度大于或等于该开口的该长边的一长度。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第一穿孔结构的一宽度实质上相同于该第二穿孔结构的一览度。本实

6、用新型另揭露该二个第二穿孔结构分别设置于该第一穿孔结构的两端,且该二个第二穿孔结构与该第一穿孔结构的排列方向实质上平行该狭孔结构的该指向。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桥接背板另包含有一折边结构与一条状凹陷结构,分别形成于该主体的二相对侧边,且邻近该长方形结构的该长边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另揭露该桥接背板是由金属材质所组成的桥接背板。本实用新型是于桥接背板的主体上设计狭孔结构与折边结构(或条状凹陷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桥接背板可适用于各种规格的物件,明显改善现有技术的背板所具有易弯折扭曲而造成两端偏离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桥接背板可将其两端的卡合部与扣接部的弯折幅度控制在O. 0. 2板厚以内,其中板厚是指桥接背

7、板的结构厚度,故使用者可便利地将本实用新型的桥接背板连接物件,并流畅简易地将其安装在机壳上。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桥接背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桥接背板与小型物件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桥接背板与中型物件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桥接背板与大型物件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桥接背板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桥接背板的示意图。图7至图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桥接背板与不同规格物件的组合的首1J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3010桥接背板12物件12A小型物件12B中型物件12C

8、大型物件12IA卡合端121B卡合端121C卡合端14主体16开口18第一穿孔结构20第二穿孔结构22固定元件24卡合部26扣接部28狭孔结构003830桥接背板32条状凹陷结构40桥接背板42折边结构LI狭孔结构长度L2第一穿孔结构长度L3条状凹陷结构长度L4折边结构长度L5距离Dl条状凹陷结构指向Wl长边长度W2第一穿孔结构宽度W3第二穿孔结构宽度D3折边结构指向D2狭孔结构指向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桥接背板10的示意图。桥接背板10 般可由金属材质所组成,其用来连接于一物件12 (如金属铁件),并封闭在一机壳上以保护其内部的电子元件。物件12用来容置电子

9、元件或电缆线,其可大致区分为大、中及小型三种规格,本实用新型的桥接背板10可适用于任意规格的物件12,并且不会因桥接背板10与物件12之间的段差,造成桥接背板10因产生弯折及翘曲而无法顺利安装于机壳上的缺点。请参阅图I至图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桥接背板10与小型物件12A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桥接背板10与中型物件12B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桥接背板10与大型物件12C的元件分解示意图。桥接背板10包含有一主体14。主体14的表面较佳地可形成有一个开口 16、二个第一穿孔结构18与四个第二穿孔结构20。开口 16形成在主体14的中

10、间区域,第一穿孔结构18分别形成在邻近开口 16的两侧,且第二穿孔结构20分别设置于邻近开口 16的两侧且位于相应第一穿孔结构18的两端(上下两端)。换言之,第一穿孔结构18与第二穿孔结构20相邻并列地设置于主体14上。为了将物件12安装于桥接背板10,如图2所示,小型物件12A的两卡合端121A分别利用一固定元件22锁固至桥接背板10的第一穿孔结构18上;如图3所示,中型物件12B的两卡合端121B分别利用固定元件22锁固至桥接背板10的第一穿孔结构18上;如图4所示,大型物件12C的四卡合端121C分别利用固定元件22锁固至桥接背板10的第二穿孔结构20上,以限制物件12相对桥接背板10的

11、一位移。其中,因为第二穿孔结构20仅用来配合大型物件12C的安装,而第一穿孔结构18的尺寸需设计来配合小型物件12A及中型物件12B的安装,故第一穿孔结构18的一长度实质上可大于第二穿孔结构20的一长度。0049如图I与图2所示,桥接背板10另包含有一合部24、一扣接部26以及二狭孔结构28。卡合部24设置在主体14的一端边,扣接部26设置在主体14相对卡合部24的另一端边。扣接部26可为一曲型斜板,用来以斜向方式插入机壳的卡槽内,接着卡合部24再卡入机壳的内扣上,以达到支撑的效果。此外,其中一个第一穿孔结构18形成于开口 16与卡合部24之间,且另外一个第一穿孔结构18形成于开口 16与扣接

12、部26之间。狭孔结构28形成在主体14上,且分别位于第一穿孔结构18与卡合部24之间、及第一穿孔结构18与扣接部26之间。当物件12通过固定元件22而锁附至桥接背板10时,固定元件22施加的一外应力将为狭孔结构28所隔绝,不会传递至卡合部24或扣接部26,因此狭孔结构28的一长度LI不小于(意即大于或实质上等于)第一穿孔结构18的一长度L2,以有效确保其隔绝应力传递的功能。由于卡合部24与扣接部26不受到来自固定元件22的外应力的影响,卡合部24或扣接部26可维持在初始的预设位置(不产生扭曲变形),易于使用者将桥接背板 10安装到机壳上。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桥接背板30

13、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桥接背板30除了包含有主体14、开口 16、第一穿孔结构18、第二穿孔结构20、卡合部24、一接部26以及二狭孔结构28外,还另可包含有一条状凹陷结构32。条状凹陷结构32形成在主体14上且邻近主体14的一侧边,且条状凹陷结构32的一指向Dl实质上可相交(垂直)于狭孔结构28的一指向D2。如图5所示,开口 16呈一长方形结构,长方形结构具有二相对短边与二相对长边。狭孔结构28设置于邻近开口 16的短边的位置,条状凹陷结构32设置于邻近开口 16的长边的位置。条状凹陷结构32的一长度L3可大于或实质上等于开口 16的一长边长度Wl,但条状凹陷结构32的两端未超出二个第一穿孔

14、结构18 (或第二穿孔结构20)。第一实施例的桥接背板10在连接中型与大型物件12时,其狭孔结构28可有效隔绝来自固定元件22的外应力传递到卡合部24与扣接部26,因此当物件12扣上桥接背板10时,桥接背板10的两端卡勾(卡合部24及扣接部26)不会偏离预设的初始位置,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易产生无法卡扣至机壳的缺点。然而,第一实施例的桥接背板10在连接到小型物件12时,其卡合部24与扣接部26仍会有些微的部分扭曲,虽不影响桥接背板10与机壳的接合,但第二实施例是另于桥接背板30上设置两组条状凹陷结构32,其分别位于主体14的侧边。第二实施例的条状凹陷结构32可进一步强化主体14的结构刚性,因此第

15、二实施例的桥接背板30无论在小型、中型或大型物件12上都有极佳的连结表现。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一桥接背板40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的桥接背板40除了包含有主体14、开口 16、第一穿孔结构18、第二穿孔结构20、卡合部24、一接部26以及二狭孔结构28外,还另可包含有至少一折边结构42,例如二个折边结构42,设置于邻近开口 16的长边的位置。二个折边结构42分别形成在主体14的二侧边,如主体14的两相对长边,且折边结构42的一指向D3实质上相交(垂直)于狭孔结构28的一指向。如图6所示,第一穿孔结构18的一宽度W2可实质上相同于第二穿孔结构20的一宽度W3,因此折边结构42

16、的一长度L4实质上不大于(意即小于或等于)开口 16 (Wl)、第一穿孔结构18 (W2)、及开口 16与第一穿孔结构18间的部分主体14的一尺寸总和,意即折边结构42邻近卡合部24的一端不凸出于相应第一穿孔结构18的外缘。换句话说,邻近卡合部24的第一穿孔结构18 (或第二穿孔结构20)的外端与主体14设置扣接部26的侧边之间的距离为L5,由于长度L4不可大于距离L5,因此折边结构42的该端(邻近卡合部24的侧边)未超出相应第一穿孔结构18 (或第二穿孔结构20)的外缘。当使用第三实施例的桥接背板40时,两组狭孔结构28可有效阻绝来自固定元件22的外应力传递,避免卡合部24与扣接部26发生扭曲变形,且两组折边结构42另可有效加强主体14的结构强度,防止主体14受压而弯曲扭转成弧形,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便可完整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使桥接背板40无论搭配在小型、中型或大型物件12的情况下,都能保持主体14不过度扭曲,以确保卡合部24与扣接部26不会偏离初始的预设位置。一般来说,第三实施例的折边结构42可实质上等效于第二实施例的条状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