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设计2

上传人:大江****尽 文档编号:309957542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设计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司马谏议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2、 在掌握实词、虚词,以及各种句式的基础上翻译课文。3、 概括每段的段意,理清课文结构。教学重点:在掌握实词、虚词,以及各种句式的基础上翻译课文。总结归纳文言知识点。教学难点:文言知识归纳,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

2、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题目解说:“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2、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

3、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

4、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3、背景资料: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身为参政知事(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马光(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所以称为“司马谏议” )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列举了实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是作者的复信。信中主要辨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并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不满。文章批驳了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而又文笔犀利,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举重若轻而简明扼要,既表明决绝的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4、学习生字:强聒(gu) 卤莽(l mng) 见恕(sh) 拒谏(jin)

5、怨谤(bng)利弊(b) 不恤(x) 盘庚(gng) 胥怨(x) 会晤(w)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翻译课文:方法:分小组,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所翻译的课文的段落,这样避免学生只关注自己要翻译的段落;其他小组可以质疑、补充。第1自然段v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v 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v 窃:我私下,谦词。v 每:往往,常常。v 术: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v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v 重:又。v 反

6、复:指书信往来。v 具道所以: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v 见恕:原谅我。译文:昨日承蒙赐教,我私下以为跟君实您相处,彼此相好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而议论问题常常看法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即使我强做解释,最终也一定不会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略的给您回封信,不再一一加以辩解了。可是又想到您以厚遇待我,在书信往来时不宜草率失礼,所以今天我详细地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第二自然段v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v 儒者:这里指读书人。v 侵官:侵犯官员的职权。v 征利:与民争利

7、。v 以致:因而招致。v 见教者:指教我的问题(内容)译文: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现在君实用来指教我的。 认为是侵犯官员的职权、惹事生飞、与民争利益、拒绝接受谏议,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v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v 修之于朝廷:在朝廷上讨论修改。v 举:施行,推行。v 辟:驳斥,抨击。难:责难。v 壬人:善以巧言献媚的人

8、。壬:“佞”的假借字。v 固前知:本来事先就知道。 译文: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用来交给主管官署去执行,不算是“侵官”。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至于怨恨诽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 第三自然段v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v 恤:忧虑,顾念。 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译文:众人习惯于苟且度日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士大夫大多把不顾念国事、和大家一样媚俗认为是好的,皇上想改变这种现状,而我自己不估量政敌的多少,想出力帮

9、助皇上对抗他们,那么,众人为什么还大吵大闹呢?v 盘庚之迁,胥怨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du)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v 胥:相与。v 特:仅仅。v 度:计划。v 度(du):估计,考虑。v 是:认定做得对。译文: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一起埋怨。盘庚不因为有埋怨他的人的缘故而改变他的计划。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 v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v 膏泽斯民:施恩泽给这些人民。v 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v 守:墨守。 知:领教译文:如果君实责备

10、我已经在位很久了,也不能帮助皇上大有作为,来施恩泽给这些人民,那么我知罪,如果说今天一切事情都不做,还固守以前所做的事情,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v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v 无由:没有机会。 v 不任:不胜。v 区区:拳拳,专诚、恳挚的意思。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

11、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五、教师小结:“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本文是一篇书信体政论文,通过回答司马光

12、对推行新法的责难和攻击,揭露了反对派保守庸俗的思想和用心,表明了作者推行新法的坚定立场和决心。六、布置作业:1、课后习题一。2、识记文言常识1)通假字: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辩解)2)古今异义:(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私意,私下,谦词。今常用义为:偷窃。)(2)、虽欲强聒(虽:即使,表假设。今常用做表转折的连词。)(3)、不复一一自辨(复:再,又。今常用义为往复,重复。(4)、故今具道所以(“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不是今常用做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其意为:原因,的原因。)(5)、度义而后动(义:适当,恰当,今常用义为:正义,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等。)(6)、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诚心。今常用义为:数量极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