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景泰县人民政府二0二一年三月第一篇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新机遇1一、发展基础1二、机遇挑战12第二篇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15一、指导思想15二、发展原则16三、战略定位17四、发展目标19五、空间布局22第三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6一、积极融入黄河战略,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26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34三、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培育绿色产业新动能49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60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现代魅力新城市67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支撑力73七、立足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
2、众幸福感79八、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91九、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和谐美丽新景泰98第四篇着力保障规划目标全面实现102一、坚持党的领导102二、健全规划体系103三、强化实施保障103四、完善实施机制103景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2022-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科学制定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对于推
3、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景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依据中共景泰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阐明“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奋斗目标和重大任务,贯穿了省、市决策部署和发展战略,是指导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的重要依据。第一篇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新机遇一、发展基础“十
4、三五”时期,是景泰发展进程中殊为不易、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头号工程”,突出打造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旅游名县“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兴水强县、旅游活县、民生和县、依法治县“六条路径”,着力建设政治清明、经济提振、文化繁荣、生态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和谐的“六新”景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x年,地区
5、生产总值达到61.98亿元,年均增长4.6%,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2:27:4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3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74亿元,年均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5亿元,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394元,年均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70元,年均增长10.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00.4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3.59亿元;生态产业增加值完成24.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2%;城镇化率达到53%。全县经济发展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态势。300002500014000202x年-202x年景泰县城镇居民可支
6、配收入及其增速29394.6710.5124422.1926131.7528264.11ntjH202x年202x年202x年202x年202x年12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202x年-202x年景泰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速8309.251210700.93202x年202x年-20(二)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优基础、兴水利、治盐碱、抓搬迁、育产业,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001户45159人,202x年底整县脱贫摘帽,6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路引提灌、寺滩引水、黄崖坝上水、永泰川灌溉引水“
7、四大旱变水”工程建成使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4万亩。盐碱地“16字”治理模式全国推广,水产养殖面积达2万亩。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显著,建成集中安置区17个,搬迁贫困群众2396户9961人,同步配套后续产业,寺滩乡瞳庄安置点被列入“十三五”时期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美丽搬迁安置区典型。建成总装机容量46.5兆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2个,惠及63个村,7292户贫困户。建成脱贫产业园72个,特色产业园79个,产业达标率100%。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带贫益贫机制不断健全。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零辍学”,行政村卫生室及村医全覆盖,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养老保
8、险参保率均达100%。累计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13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9%、自来水入户率为98%,全县98%以上群众喝上了水质更好的大通河水。(三)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9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21万吨。戈壁鱼虾蟹、黑毛驴、奶骆驼等“独一份、特中特”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牛、羊、猪、鸡饲养量稳步增加,分别达到2万头、140万只、27万头、130万羽,粮经饲结构不断优化,“3+4+5”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六大产业园”“十大示范园区”巩固提升,“五大基地”加快建设,海升23万平米钢构玻璃大棚、牧原100万头生猪养殖、正大18万头生猪养殖、前进牧业5万头奶牛循环发展等一
9、批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1家,规范运行农民专业合作社1756家,家庭农场达到398家。“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达30万亩,获证企业36家,产品62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单位2家,登记保护产品4个。果蔬保鲜库储藏能力累计达到24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5%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43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5%以上。(四)工业经济持续提振。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水泥、铁合金、石膏建材、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5.74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12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
10、企业22家。景泰工业集中区正路工业园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所、加气站、大唐工业区供水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工业园区承载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入驻企业达到27家。甘肃亿丰混凝土生产线、中海新能源建材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锦泰蓝禹防自粘防水卷材生产线、远昊节能岩棉制品生产线、甘肃酒龙高精度建筑砌块生产线、金宏桥油漆树脂涂料生产线、元盛鸿业金属制品、云芯智能大数据中心等项目相继建设及投产,发展后劲和活力不断增强,产业基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五)第三产业提速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创建黄河石林5A级景区,黄河石林大景区开发、石林驿站、赵家水指挥部遗址公园、黄河石林国际
11、露营地等项目建成投用,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成功举办白银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兰洽会旅游专场推介会、第二届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暨山地马拉松赛、甘肃景泰葵花节、国际自行车越野赛等国内国际大型赛事活动百余场次,黄河石林走进全球视野,景泰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龙湾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大水砂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旅游优秀村,柏林山庄、大水穆石头部落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369.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13亿元。服务业发展提质扩容,地产开发、商贸餐饮、电子商务、物流金融、冷链配送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全覆盖,成功创建
12、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保禄购物超市、三和国际、振源商贸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线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35家。(六)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景中高速、国道338线、省道217线建成通车,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528公里,公路网密度达46公里/百平方公里,油路通乡率、建制村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均达100%。改造电力低压台区175个,架设光缆980公里,农村动力电覆盖率、无线通信网络、光缆覆盖率均达100%o中泉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正路工业园调蓄水库、中北部及寺滩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省道217沿线绿化供水等工程建成投用,累计衬砌灌溉渠道190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2636户、棚户区3147户26万平方米、
13、老旧住宅区41个、人车行道27.6万平方米、农村卫生厕所15296座。建成城区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新增供热面积179.8万平方米。完成北山公园、体育场北大门绿化景观等项目,新增绿地面积990亩。建成美丽乡村89个、清洁村庄135个,打造草窝滩镇西和村、喜泉镇大水穆村、中泉镇龙湾村、红觇台村、寺滩乡嚏庄村等精品村8个。(七)生态治理成效明显。深入贯彻“两山”理论,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农田林网、道路村庄绿化等工程,累计完成绿化34.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66%。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五源”管控,“散乱污”企业有效整治。落实烟花爆竹限放禁令,整治淘汰
14、“黄标车”345辆、燃煤锅炉283台,改造城区周边小火炉、土灶、土炕1.5万个。建成县级煤炭专营市场,规范二级煤炭销售网点66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88.6%,81.95%、79.4%,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落实河长工作责任制,累计治理河道240公里。深化黄河流域生态环保,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加大冶炼、火电、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监控力度,完成林家台、十里沟、冰草湾等煤矿关闭退出,退出产能45万吨。恢复治理矿区869公顷,植绿205公顷,矿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发展改革成果惠及民生,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创业就业、社会保障
15、等全面协调发展。建成第三幼儿园、石城小镇幼儿园、石城小镇小学、第七小学,改扩建一小、实验小学、四中等学校,完成二中实验楼、职专实训楼等项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35%、99.80%、95.32%。中考成绩居全市前列,高考上线率逐年攀升,名校录取实现历史性突破。建成文化广场25个、一村一场27家,全民文化素养、健康水平、文物保护意识全面提高。中医院整体搬迁投用,实现行政村卫生室及村医全覆盖,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95%。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力度加大,实现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一卡通”。城
16、镇新增就业2.5万人,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下。矿山、危化、建筑施工、金属冶炼、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新机制逐步健全。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以及气象、地震、档案、史志、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发展。(九)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33家单位101个窗口进驻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和行政村便民服务点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登记制度,非公市场主体达16168户,占市场总数的98.89%。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