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教师个人先进事迹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305501689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愿者教师个人先进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志愿者教师个人先进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志愿者教师个人先进事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志愿者教师个人先进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志愿者教师个人先进事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志愿者教师个人先进事迹 郎坤,武汉理工大学治理学院学生,一个美丽的80后女孩。和很多同龄人不一样的是,她的寝室里没有化装品,没有首饰,没出名牌衣服,而她每年的奖学金,几乎都捐给了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她的课余时间,也花在了对农夫工子女的志愿效劳上。本科4年,她是武汉农夫工子弟学校“屋顶小学”的编外教师;毕业后,又志愿去贵州山区支教。6年来,她累计志愿效劳5000小时,走访1.8万公里。 “屋顶小学”来了大学生教师 4月21日,小雨初晴。经过一路颠簸,从常青花园站下车,穿过几条曲折狭窄的小巷,再绕过一片破旧的房屋,郎坤和她的3位同学拎着大包小包带给孩子们的小礼物,赶到“屋顶小学”成才分校门口。“

2、郎姐姐来了!”郎坤刚刚进校园,就被同学们发觉了。孩子们像群小鸟一样快速围拢过来。 “屋顶小学”名叫凌智小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高家台菜市场的屋顶。楼顶平台就是孩子们升旗、做操、嬉戏的地方。由于高家台前不久的拆迁,这些孩子目前只能四处流淌。 3月,一篇关于“屋顶小学”的报道,深深触动了当时读大一的郎坤:简陋、嘈杂的环境,求知若渴的眼神她打算竭尽所能去帮忙这些“流淌的花朵”。 郎坤提出为学生开设“其次课堂”。最初一个月里,她来回“屋顶小学”17次。学校被感动了,同意由郎坤组织有特长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五为学生们上美术、舞蹈、音乐等课程。 从今以后,无论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骄阳似火的酷暑,每周去

3、一次“屋顶小学”,成为郎坤和同学们风雨无阻的“必修课”。为了能给学生们上好课,郎坤反复观看和琢磨优秀课程视频,听课记录和心得写了厚厚一大本。她还常常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试讲,直到嗓子疼得说不出话。 就这样,郎坤坚持了4年。4年里,她和志愿团队还募集衣物1200余件、学习用品500余件、资金5000元,用于资助贫困农夫工子女。她牵线组织“屋顶小学”十几名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和武汉理工大学不同班级结对子,为这些学生解决每年的学费。 10月19日,郎坤组织“屋顶小学”局部孩子走进武汉理工大学校园参观,“一路上,孩子们兴奋得又是叫又是唱,边走边看边在本子上记”。活动完毕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将写的观后感给朗

4、坤看。看着那一行行童稚的文字,她的眼睛潮湿了。 贵州山区开放支教花朵 ,本科毕业的郎坤胜利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打算讨论生支教团,并担当队长。如火8月,她带着支教团前往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支教一年。 郎坤主要担当龙里县城关三小毕业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该校90%以上的学生是农夫工子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郎坤把寝室当成了自习室,拿出当年备战高考的劲头,一个课件反复修改十几次,挑灯备课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 经过不懈努力,郎坤提倡的“欢乐英语、激情英语”教学活动初见成效。“之前是上课困难,一个月以后下课却成了最难的事情,几次都要班主任亲自出面,强制下课。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200多名学

5、生毕业考试平均分到达了91分。当听到这一消息时,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郎坤回忆道。 正值教学步入正轨,郎坤却在其次学期开学时遇到了另一个难题:5个孩子因贫辍学了。郎坤打算和队友亲自上门去看一看。 经过4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郎坤最终来到一个学生家。她惊呆了:家里除了床铺,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墙板“千疮百孔”,大点的缝隙能容一个人进出。她和同伴抓紧联系公益网帮孩子筹集学费,联系民政局帮孩子父母办理社会救济 郎坤和同伴们利用周末走访了龙里县的许多乡镇,提倡建立了龙里县贫困学子工程库,一年时间里募集了4万余元物资,发放到各乡镇的学生手里。“我们只有朴实的想法,不想看到一个孩子由于贫困而放弃读书,放弃

6、他的梦!” 除了让孩子们能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郎坤她们主动担当起龙里县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工作,在几所学校中建立了“为了明天七彩阳光工作站”,下设雏鹰志愿者基地、素养拓展训练营和心理救济爱心联盟等机构。少先队大队部也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地方,“在那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自信,一样的欢乐,一样的富有爱心。”郎坤说。 郎坤的坚守,感染了身边许多同学。12月,武汉理工大学团委成立“郎坤关爱农夫工子女青年志愿效劳队”,结对帮扶农夫工子弟学校。 课余时间,朗坤还到武汉周边的农夫工子弟学校调研。她向往着将来能够通过“爱心联盟”等主题行动,开展近100项志愿效劳,发动武汉地区高校的志愿者团队与农夫工子

7、弟学校建立1000个帮扶对子,效劳6到8万名农夫工子女。 “有盼望的地方,苦痛也成欢快;盼望在,明天在,年轻没有失败!”这是郎坤喜爱的诗句。她说,为农夫工子女志愿支教,可能很辛苦,但心里总是甜的。 一次偶然让郎坤走近一群农夫工子女,与这些“流淌的花朵”结缘。6年来,她风雨无阻前去支教。我们反复追问:究竟是什么“定力”在支撑一个女孩,让她可以坚守这么久?我们总在设想,这个女孩确定有不同寻常之处。可是,我们最终绝望了。她就是一个一般的女孩,生活、学习顺顺当当,波澜不惊,偶然的机遇让她牵起那些农夫工子女的小手,志愿生活就这样开头了。 “他们是将来的盼望,全部的孩子都一样。”农夫工子女尤其需要关怀,郎坤想帮忙他们,盼望把他们“托起来”。正是这种善念,使她义无反顾走过6年风雨路。6年里,她的执着,她的坚韧,已不知不觉成为一种习惯。是啊,当志愿效劳成为生活的一局部,一切都那么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