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上传人:种**** 文档编号:304080206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年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年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年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年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析版)【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 “此制度的实行,使中国的国家形态逐步脱离(夏商周)古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转向单一的中央集权模式。”材料中的“此制度”()A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B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各项工作C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D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答案:C2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

2、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答案:D3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期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致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材料所述现象表明()A国家观念的兴起 B官僚政治的完善C宗法制度的衰落 D中央集权的成熟答案:C4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保证了吏治清明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3、 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答案:D5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 B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C考试内容较为繁多 D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答案:B解析:由材料“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可知,作者认为虽然科举制存在一定缺陷,但有一定积极作用,故选B项。考试内容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C项错误。由“制度则昭若日月”可知,题干材料意在强调科举考试制度的重要性,D项错误。6关于中国某朝官制,有史学家如此评述:“当时的官,仅以寓禄

4、秩,而别以差遣治事。”这说明该朝官制()A规范了官员职责 B加强了对官员控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削弱了专制君权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仅以寓禄秩,而别以差遣治事”可知,某朝官制的职能是仅给予官员职位即“寓禄秩”,但真正管理事务的是临时差遣的官员,通过这种制度加强对官员的控制,这是宋代官制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规范官员的职责,A项错误。这种通过多种官员相互制约以加强皇权的办法不能提高行政效率,C、D两项错误。7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5、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答案:D8中共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

6、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宋 史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者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

7、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6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4分)答案:(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 原因: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3)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名师点睛,易错起源】易

8、错起源1 宗法制与分封制例1、(2014广东文综)“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答案】A【名师点睛】1 宗法制(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4)作用:目的: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 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

9、口。(4)作用: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锦囊妙计,战胜自我】宗法制、分封制在2014年高考中有七省命题涉及,备考2015年高考可关注以下要点:制度宗法制分封制关键词“世卿世禄”“凝聚宗族”“血缘亲疏”“家族祖宗”“家庭关系”“嫡庶之辨”“大宗与小宗”“家族等级关系”“分封授民”“授民授疆土”“拱卫王室”“随从作战”“朝觐述职”“交纳贡赋”“等级森严”“相对独立性”实质是家族内部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的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核心内

10、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是统治阶级内部根据宗法血缘关系,联合同姓及异姓贵族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核心内容是规定了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技巧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宗法制相关的内容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分封制相关的内容易错起源2 对中央集权制度理解不到位例2. (2014大纲全国文综)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侍机构,后来内阁首辅权力上升,也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据此分析,B项正确。【答案】B【名师点睛】一、中央集权制度 1秦中央集权制度

11、的形成 (1)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2)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两层官职: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守和县令。 (4)四个统一: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制度的创新:汉代设置中外朝机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置“二府三司”,元朝设置中书省。 (2)地方制度的变革: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两个结果: 皇帝与丞相矛盾凸显,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 自北宋后,地方势力已无

12、力改变国家一统局面,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告一段落,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重大举措: 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创立内阁制度。 清朝设置军机处。 (2)最终结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1含义 (1)专制主义即君主专制,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主要是指皇位终身制和皇位继承制,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带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特点 皇位

13、终身制;皇位世袭制;皇权至上。 3作用 (1)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处理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有利于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后期:其消极作用明显地暴露出来,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考查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014年高考呈现新材料综合考查中央对

14、地方的管辖,唐宋、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易错起源3 混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例3、(2014山东卷)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A【名师点睛】1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有关选官制度的古语解读: “大人世及以为礼”: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禅让制被破坏后,出现了世袭制,此制度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察举制实行初期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后来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

15、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起来,官宦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魏晋之际,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故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出现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2)荐举制和科举制的区别: 进入封建帝制时代后,选官制度大体分两个阶段汉魏六朝的荐举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两者最大区别在于荐举制是由他人推荐,以考试为辅;而科举制为自我推荐,以考试定取舍。荐举制时代有条件出任官员的人数有限;而科举制时代,随着门阀贵族的衰落、文化知识的普及,有条件有资格出仕任官的人越来越多,而能够安排的员阙却是有限的。所以,科举制的目的,除了选拔治理国家需要的人才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