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

上传人:种**** 文档编号:304071634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限时训练(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南通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2(2014烟台模拟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

2、是()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3(2014衡阳联考)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当时的国情D是理想的救国方案4(2014武汉训练)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创会的口号,实际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量日益壮大B西学已经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追求C新式学堂和学会创办人多为洋务派D以“中学为体”为旗号有利

3、于西学传播5(2014太原模拟)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郑观应感叹的是()A股份经营弊端丛生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外商挤压民族工业6(2014临沂模拟) “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D革命派的民主

4、共和思想7(2014荆州质检)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8(2014株洲检测)1916年新青年载文认为:“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据此,你认为这里的“恶因”和“根本之罪恶”应是中国的()A儒家思想 B封建制度C传统道德 D封建军阀9(2014保定模拟)“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

5、实是一剂猛烈的济世良方。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下面对作者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B认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毫不妥协C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D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不值得采取10(2014徐州质检)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11(2014济南模拟)1923

6、年,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传承:“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主要是指()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12(2014河西区检测)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孙中山在1922年的这段话反映了()A孙中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联合苏俄,发动民众B孙中山要消灭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C孙中山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

7、推翻清政府D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断追求真理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4天津市红桥区检测)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材料二19世纪的报刊、

8、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众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4分)14(2014临沂检测)近代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

9、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材料二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

10、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什么?(7分)(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7分)答 案1选B由题干中“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可以看出魏源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对清朝专制制度提出批评,因此 C项与题意明显不符;美国为总统共和制国家,故D项错误。2选B经世致用是针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提出的,内容并没有关于东西文化关系的主张,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时期主张“中体西用”,主张在维护封建体

11、制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故B项正确;维新思想提出时封建文化已打开了缺口,故C项错误;“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可以看出并非是全部引进,不符合“兼容并包”,这一方针是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对于中西文化采取的一种方针,故D项错误。3选C材料强调在封建浓厚的中国要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中体西用”是最好的办法,不是强调封建旧文化,A项错误,C项正确;也不是强调西用,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救国方案问题,故D项错误。4选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壮大,并不意味着必然要打“中体西用”的旗号,故A项错误;西学当时并未成为国人的共同追求,故B项错误;联系所

12、学知识,当时新式学堂创办者多为维新派,故C项错误;当时资产阶级力量还小,保守势力强大,以“中学为体”为旗号有利于减小阻力,便于西学传播,故D项正确。5选C郑观应感叹的是官督商办这种模式的弊端,故A项错误;政府大力干预经济与郑观应所处时代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揭露了官督商办在名义上是由官府来保护商人的利益,实际上却是借此把商完全置于官的控制之下,无论企业的方针大计,还是经营管理的权限,皆握之于洋务派官僚之手,从而导致“华商因此不及人”,故C项正确;外商挤压民族工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6选C注意题干中的两个关键信息“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即学习西方,“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即运

13、用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师夷制夷”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也没有运用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故B项错误;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故D项错误。7选A康有为两部著作“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而是选取其中符合自己需要的部分,是为了达到为政治改革服务的目的,故A项正确,D项错误;“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不符合客观的考据考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康有为著作中的“

14、今古文之争”,故C项错误。8选A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把斗争矛头指向传统的儒家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错误。9选A由题干中“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作者的观点批评了新文化运动中的过激倾向,有一定的道理,故B、C、D三项错误。10选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仅仅反映出外部的因素,故A、B两项错误;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

15、、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也有内部近代中国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即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故C项正确;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也是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11选A“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意即是从中国社会中已存在的思想继承而来,只有民族主义,故A项正确;民权主义属于“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故B项错误;“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是指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民主主义不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12选A“更多工人参加进来”说明孙中山思想的转变,提出了三大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消灭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目标,故B项错误;1922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C项错误;题目要求对史料的解读,而非评价,故D项错误。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