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精品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302912034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精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1 1997年1月,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要做一个大内网,加上一个官方政府网站。外经贸部最关切的是找到优秀的、最合适的人才,负责这个项目。 在杭州,因为经营中国黄页声名大振的马云,成了外经贸部领导眼中志向的人选。 刚到北京,团队成员一共13个人,分成三个小组,分住在三套简陋的房间里。 到了运营的环节,问题出来了,政府的“红头文件”下去了,业务特别冷清,缘由很简洁,大内网工程的商业运营模式行不通。 于是,马云起先游说高层,扩大内网,改建互联网。1998年7月,经外经贸部批准,成立合资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由马云出任。 “国富通”成立以后,马云带领团队

2、开发“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这是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项目,也是马云真心想做的。 很快,网站起先盈利,“国富通”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都是在创建的当年实现盈利的项目,纯利高达287万元。 可是,马云并不快乐。长期以来,他发觉许多事情在政府的框框里很难做,存在着很多说不清的问题。 尽管外经贸部给了马云很高的礼遇,很高的职务,但马云心里清晰,他就是一个做网站的高级打工仔。假如部里有会做网络的人才,谁会找他们? 到了1998年,网络大潮席卷全球,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网络热。直觉告知马云:中国的网络形式,已经起先发生改变,全世界互联网高 潮立刻就要到来,留在政府机构里,对不起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1998年

3、年底,马云突然向大家宣布:我要回杭州。 马云把从杭州带过来的团队成员召集在一起,说:“你们可以留在部里,有外经贸部这棵大树,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特别不错;你们也可以到雅虎,这是一家特殊有钱的公司,工资很高,每月几万块;也可以去刚刚成立的新浪,我可以举荐。反正我是要回杭州。” 接着,马云又说:“你们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创业,月工资只有500元,不许打的,办公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的房间里,做什么还不清晰,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的商人网站。如何选择,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 当时,不管别人多么反对,多么不理解,真正做选择时,马云这支13人的团队,没有任何人迟疑,也不用三天时间考虑。五分钟后,结

4、果出来了,都跟马云回杭州。 回到杭州,马云说:“我要创办全世界的公司。” 这个公司,就是此后的阿里巴巴集团,它诞生于杭州西部一个一般的居民小区湖畔花园。准确的地址是湖畔花园风荷院16幢1单元202号,一栋四层居民楼中的一套四居室的房子,面积150平方米,这里是马云的新家,“阿里巴巴”的办公地点。 “阿里巴巴”的模式,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是特别独特的。 起初,马云团队的大多数人认为,做一个像“雅虎”“新浪”那样的门户网站,是可行的方案。马云认为,“大部分人看好的东西,你不要去搞,已经轮不到你了”。于是,“阿里巴巴”选择创新,尽管创新的风险更大。 如此“出格”的冒险之举,放在北京,放在外经贸部,或

5、者放在“国富通”的框架里运行,明显是不行能的。 马云离开北京,他必需找个合适的窝,孵化“阿里巴巴”,孵化他的志向,在他还没有真正壮大之前。 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2 一列火车正开往费城,中途有一个妇女上了车,她走进一节车厢,并选了一个座位坐下。 这时,她对面的一个男人点燃了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几口。 女人闻着烟就难过,她有意扭了扭头,轻咳了几声,想提示对方不要吸烟。 可是那男人完全没有留意到她的举动,还是若无其事地吸着。 女人忍无可忍,生气地对那男人说:“先生,你可能是外地人吧,这列火车特地有一间吸烟室,这里是不允许吸烟的。” 听女人这样说,男人完全明白了,他微笑着,歉意地将手里的香烟掐灭,丢到了

6、车窗外。过了一会儿,几个穿制服的男人走了进来,他们来到女人身边,对女人说:“这位女士,很对不起,你走错车厢了,这是格兰特将军的私人车厢,请你立刻离开。” 女人惊悚不已,原来坐在她对面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格兰特将军,她感到特别胆怯。 但格兰特将军没有丝毫指责她的意思,他的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微笑,亲善可亲地对下属说:“没事,就让这位女士坐在这儿吧。” 格兰特将军的宽容赢得了女人的敬重,他的仁德被人们广为传颂。 格兰特将军正是靠着这样一种博大的胸襟折服了手下的士兵,使得他在战斗中攻无不克,在每一次险境中都能化险为夷。 宽容他人,不但不会令自己受损,反而会因此赢得人心。尤其是对待对手或敌人,宽容往往会产生

7、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3 乔纳森是一名在白宫做勤杂工的黑人,他的妻子戴维斯也是一名白宫里的保洁工。一天,乔纳森说他在锄草时发觉白宫的草坪上有几只鹌鹑。戴维斯从未见过鹌鹑,想了解一下鹌鹑的外貌特征,乔纳森却以在白宫里锄了一天草感觉很累为由给推辞了。当时,戴维斯很生气,负气地说了一句:“你不给说明,我去求助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没想到戴维斯真的这样做了!当时,罗斯福回答得很具体,并放下手头上的书,然后和戴维斯一起来到草坪,指认不远处那只栗黄色头顶的小鸟就是鹌鹑。 总统正为应对糟糕的经济而忙得不行开交,戴维斯不该拿这种小事打搅总统。为这个,乔纳森非常责怪戴维斯,认为她懵懂胡来,并

8、警告说:“假如还这样坚持下去的话,说不定明天就会被白宫炒鱿鱼!” 后来,这事被罗斯福知道了,他对乔纳森说:“我不觉得戴维斯哪里做得不对,也看不出她的懵懂和胡来!乔纳森,只是你把问题想得太困难了。我告知你,假如一个人连身边的小事也解决不了,就别希望他去解决大事情了!” 乔纳森还是“顶”了一句:“可我这是为总统您着想啊!假如每个人都在这个时候来打搅您,不就影响您的工作了吗?” “没有!身为总统,大事情须要自己去解决,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身边的小事情。”能得到乔纳森的了解,罗斯福很感动:“你说得也很有道理,但要分什么场合。假如实在太忙的时候,不能刚好回答他人提出的小问题,但也要说一声愧疚,并给他人说明

9、清晰有紧要事情在身,不能立马回答。假如下次有机会见面的话,我会记起这件事的” “白宫的草坪上,随时看到鹌鹑,假如你不把这件事看作是一件小事,答应明天带戴维斯前去指认,你们夫妻之间就不会闹出这么大的冲突!”说完这些,罗斯福的话回到了正题,“别以为这些举手之劳就能解决的事情是小事,就可以推诿,或不去理喻!假如这样下去,积怨势必越来越多,民愤就会越来越大。身为总统,不光能做大事,也要会做好小事。在大事与小事面前,我们不能因小而失大!” “毋以小益而不修,毋以小损而不防”。罗斯福能成为美国任期最长的总统,这与他一生中所秉持的“小事不小”的看法是密不行分的! 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4 尼克?胡哲诞生于198

10、2年12月4日。他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他自称“小鸡腿”。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他的父亲吓了一大跳,甚至忍不住跑到医院产房外呕吐。他的母亲也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直到尼克胡哲4个月大才敢抱他。 父母对这一病症发生在他身上感到无法理解,多年来到处询问医生也始终得不到医学上的合理说明。 “我母亲本身是名护士,怀孕期间一切根据规则做,”英国每日邮报7月1日援引尼克?胡哲的话报道,“她始终在自责。” 但是,武伊契奇的双亲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培育,而是希望他能像一般人一样生活和学习。 “父亲在他18个月大时就把他放到水里,”武伊契奇说,“让他有志气

11、学习游泳。” 武伊契奇的父亲是一名电脑程序员,还是一名会计。武伊契奇6岁时,父亲起先教他用两个脚指头打字。后来,父母把武伊契奇送进当地一所一般小学就读。武伊契奇行动得靠电动轮椅,还有护理人员负责照看他。母亲还独创了一个特别塑料装置,可以帮助他拿起笔。没有父母陪在身边,武伊契奇难免受到同学欺凌。“8岁时,我特别消沉,”他回忆说,“我冲妈妈大喊,告知她我想死。”10岁时的一天,他试图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是没能胜利。在这期间双亲始终激励他学会战胜困难,他也渐渐交到了挚友。直到13岁那年,武伊契奇看到一篇刊登在报纸上的文章,介绍一名残疾人自强不息,给自己设定一系列宏大目标并完成的故事。他受到启发,确

12、定把帮助他人作为人生目标。 如今,回想起那段倍感艰辛的学习经验,武伊契奇认为这是父母为让他融入社会作出的选择。“对我而言那段时间特别艰难,但它让我变得独立”。 事实上,他拥有“金融理财和地产”学士学位。 经过长期训练,残缺的左“脚”成了武伊契奇的好帮手,它不仅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帮助他踢球、打字。他要写字或取物时,也是用两个脚趾头夹着笔或其他物体。 “我管它叫小鸡腿,”武伊契奇开玩笑地说,“我呆在水里时可以漂起来,因为我身体的80%是肺,小鸡腿则像是推动器。” 游泳并不是武伊契奇的体育运动,他对滑板、足球也很在行,“最喜爱英超竞赛”。 他还能打高尔夫球。他先看射击的方向然后在击球时,他用

13、下巴和左肩夹紧特制球杆,然后击打,并击打胜利。武伊契奇在美国夏威夷学会了冲浪。他甚至驾驭了在冲浪板上360度旋转这样的超高难度动作。由于这个动作属首创,他完成旋转的照片还刊登在了冲浪杂志封面。“我的重心特别低,所以可以很好地驾驭平衡,”他安静地说。由于武伊契奇的英勇和坚忍,2005年他被授予“澳大利亚年度青年”称号。 关于励志名人小故事5 命运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残酷的:他念过三年小学,青春消逝在奔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16岁时,他腹部与头部严峻负伤,右眼失明。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对着命运的严峻挑战,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没比掉队更可怕的事情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命运进行了英勇

14、的抗争:他不想躺在残废荣誉军人的功劳簿上向祖国和人民伸手,他用沸腾的精力读完了函授高校的全部课程,如饥似渴地阅读俄罗斯与世界文学名著。书籍呼唤他前进,书籍陪伴他乘风破浪。 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文化和文学素养达到肯定水平后,他写了一本描述柯托夫斯基部队中英雄战士的中篇小说,寄给一家杂志社,却未被采纳。可他并未垂头丧气,他深深地懂得:一步登天的事是少有的。人们往往只看到胜利者头上的桂冠和颈项上的花环,而忽视了他们在未胜利之前倍尝的苦痛、冷落,甚至卑视。因此,一些向志向高峰攀登的人,一遇到艰难险阻,就畏缩不前,一遇到冷落、卑视,就半途而废,惊呼生不逢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忍受着病痛的熬煎,静默地向认准的目

15、标攀登。1932年,他最终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对此,他兴奋地惊呼:“生活的大门向我放开了!”“书就是我的战士!”站着用枪战斗,躺着用笔战斗,死后用书战斗。这就是做为一个战士和作家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 位于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本是当年苏维埃政府安排给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新居。当时,他虽然年仅32岁,却已双目失明,四肢瘫痪,全身不能活动,双手丢失了写字的实力,连转动头部也极为困难。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写:“体力几乎全部丢失了,所剩的仅仅是一种想要多少对自己的党和工人阶级尽些力气的热望。”他不想在安闲无聊中消磨自己有限的生命,一种剧烈的历史责任感,使他难以放下手中新的战斗武器笔。 据当时医生诊断,奥斯特洛夫斯基还可以活5年,但他本人对病情的严峻程度非常清晰。他曾对护士说:“我知道我的病情严峻,我感到缺憾的是,还有那么多工作没有完成。”在临终前一个月,他已经清晰地感到死神正向他扑来,但他没有要求去看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