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301835091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初三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语文2022.05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16分)1.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支持中国人(y)立于民族之林的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于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声声不息的血液。自强不息,无关天资。如果你天资聪(yng),它会使你如虎添翼;就算你资质平平,它也能助你成就精彩。自强不息,无关年龄。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对年轻人的告诫;“ , ”是对老年人的激励。 。奋斗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哪怕身陷泥沼,只要发愤图强、矢志不渝,终究也能取得辉(hung)成就。自强不息,包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历史传(chng),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有着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y)_ 立 聪(yng)_ 辉(hung)_ 传(chng)_(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请找出来并改正。A.声声不息 B.如虎添翼 C.矢志不渝 D.永不褪色(3)根据文意,在第三段的处填写恰当的古诗句。(4)根据第四段的内容,仿照二、三两段的首句,为该段拟写一个中心句。【答案】

3、(1) . 屹 . 颖 . 煌 . 承 (2)A 声声生生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4)自强不息,无关境遇【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y立”写作“屹立”,意思是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无法动摇。“聪yng”写作“聪颖”,意思是聪明敏锐。“辉hung”写作“辉煌”,意思是光辉灿烂。“传chng”写作“传承”,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A.有错别字,“声声不息”写作“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4、根据后文“是对老年人的激励”可以得知,划线处应填写激励老年人的诗句,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任选一句填上即可。【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注意格式,字数要对应。格式是“自强不息,无关”,在无关后面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即可。结合后文“奋斗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可知,形容的是人生境遇,因此仿句为:“自强不息,无关境遇。”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诗经)(2)_,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3)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俗子胸襟谁识

5、我? _。(秋瑾_)(5)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答案】 . 君子好逑 . 山随平野尽 . 李白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英雄末路当磨折 . 满江红 . 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详解】本题中的易错字“逑、末、折、侯”,注意正确书写。第二部分(54分)(一)名著阅读3. 下面对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尼摩船长有着魔鬼与天使两张面孔:指挥“鹦鹉螺号”撞沉军舰,让军舰上所有人葬身大海的是他;不顾生死,与鲨鱼搏斗救下采珠人的也是他。复杂多面的形象让海底两万里充满魅力。B. 自传体的叙事语气,使小说简爱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和引人人

6、胜的悬念设计,无疑是其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C. 保尔被神父赶出学校、与冬妮娅结识、得到朱赫来的引导、加入红军拼搏奋斗、开始文学创作这些生命的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布尔什维克党员的成长史,也让我们理解了生命的价值。D. 鲁智深本是经略府的提辖,因拳打恶霸镇关西而流落江湖。他大闹桃花山,火烧瓦罐寺,后来又为搭救林冲大闹五台山。这位嫉恶如仇、豪爽仗义的英雄人物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永恒的经典。【答案】D【解析】【详解】D.“又为搭救林冲大闹五台山”表述有误;鲁智深为搭救林冲大闹野猪林;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被押开封府,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

7、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霸、董超将林冲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后被鲁智深所救;故选D。4. 下面方框内是小明同学在阅读儒林外史时所做的几处批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A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要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屈了真才。”(第三回)批注:周学道推己及人,力求选拔真才,实属才德兼备之人。B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

8、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又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第三回)批注:范进这么多年无法进学,全是因为之前的学道未能细读范进的文章,埋没了人才。C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

9、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第七回)批注: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1)运用前后勾连的阅读方法,在读了C段文字后,你会发现A、B两处的批注有误。请你向小明同学指出其中的错误。(2)阅读C段文字后,小明同学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批注。请你从儒林外史中再找一个事例,来分析印证这一评述的准确性。【答案】(1)范进连苏轼是谁都不知

10、道,连遭景玉的戏言都听不懂,可见他并无真才实学,并非被埋没的人才;周学道反复查看范进的文章,最后强点中了举人,把他当作真才,可见也是无才之人。 (2)儒林外史塑造人物时,并不直接加入作者的主观评价,而是冷静地将人物置于直观刻画和具体情节之中,表现人物性格,表达作者态度。比如塑造胡屠户这一形象时,通过刻画其在范进中举前后,前倨后基的强烈反差,就突出了他嫌贫爱富、卑劣势利的丑恶嘴脸。【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批注的辨析。根据C段“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

11、查不着,不好意思的”可知,范进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连遭景玉的戏言都听不懂,可见他并无真才实学,并非被埋没的人才。结合B段“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可知,周学道反复查看范进的文章,最后强点中了举人,把他当作真才,可见也是无才之人。【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拓展运用。儒林外史塑造人物时,并不直接加入作者的主观评价,而是冷静地将人物置于直观刻画和具体情节之中,表现人物性格,表达作者态度。 示例1:严监生临死之时因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前边好几个人猜测错

12、误,突出严监生的吝啬本性,为赵氏的话作铺垫,起到强烈的讽刺效果。示例2:张静斋和知县、范进胡侃,将宋朝“雪夜访普”的故事安在了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头上。在座各位通过科考的“大知识分子”竟无一察觉,且点头称是。示例3: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汤知县赶忙叫人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他还是不肯,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汤知县见他居丧如此尽礼,正着急“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忽然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心才安下来。(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

13、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5. 孤雁一诗的尾联,诗人的笔触由“孤雁”转向了“野鸦”,有什么用意?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6. 两首诗中,“雁”和“鸿”是“孤独”的,也是“执着”的。分别找出一句具体表现它们“执着”品性的诗句。7. 中国文化中,“雁”常常被赋予浓厚的感情色彩。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两首诗中“孤雁”和“孤鸿”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5. 尾联写“野鸦”是运用对比反村的手法。以野鸦的无忧无虑,鸣噪纷纷反衬孤雁失群的孤独落寞,

14、6. 孤雁不饮啄;拣尽寒枝不肯栖 7. 苏词借心怀幽恨,又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暗示自己谪居黄州的失意落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反省,对理想的坚守。杜诗中诗人以孤雁自比,通过刻画孤雁失群哀鸣、不饮不啄的执着,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的孤独和对知己亲朋的思念。【解析】【5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坚持不懈。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

15、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6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筛选。孤雁“孤雁不饮啄”中的“不饮啄”。写得孤雁有品骨。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可选取“孤雁不饮啄”一句。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甘愿在小沙洲上忍受寂寞清冷。这里不能理解为最后的归宿,而是表明了决心。宁可忍受孤独痛苦,也绝不放弃自己所坚持的操守。可选取“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7题详解】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对主旨的把握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