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二 练案四 赏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上传人:HQ10****0545 文档编号:301834756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二 练案四 赏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二 练案四 赏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二 练案四 赏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二 练案四 赏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二 练案四 赏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二 练案四 赏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第二板块 专题二 练案四 赏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案四赏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1.(2021年1月八省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2)请简要概括

2、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隋宫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烘托出它的雄伟,用“紫泉”代替长安,色彩上与“烟霞”映衬,烘托出宫殿的壮丽。B.诗人借隋炀帝空置长安宫殿“欲取芜城作帝家”,是为表现江都风景秀丽、胜过长安,更愿意住在芜城。C.颔联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若玉印未落入李渊手中,杨广游幸江都的锦帆将漂到天边去。D.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

3、相遇的故事,以假设、反话的语气,把批判荒淫亡国的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2)诗人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山中感兴三首(其二)文天祥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挑灯看古史,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注作于1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居深山。北风急:暗指1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4、.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B.“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2)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朱熹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一笑支郎注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注支郎:

5、本是三国时期高僧支谦的称号,后世尊称僧人为支郎,这里代指溥公。(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写重阳之日,诗人重游频现梦中的故地,与久别的好友重逢,已是鬓发斑白了。B.颔联写梁间又添新燕,溪山如迎故人,亲切如旧的景物,让诗人内心充满重逢的喜悦。C.颈联写诗人与老友重逢后漫谈人生哲理,言涉佛教的三生、万法的由来宗旨。D.此诗前半部分抒情,后半部分说理,情理交融,体现了宋诗重视理趣的特点。(2)诗人和溥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友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6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江亭晚望宋之问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望

6、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写出了烟波浩渺,浸透了天边云的深处;下句写村中炊烟冉冉,远远地飘出宁静的村庄,写出江村的宁静之美。B.颔联将“鸟归有迹”与“帆过无痕”进行对比,由远及近地写出浩渺江面鸟归巢和千帆过的黄昏之景。C.颈联写诗人一“望”一“看”,并没有明写“山”之壮美,而是以“水”之“柔性”衬托“山”之壮美。D.尾联写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感染,回去时已到黄昏时分,让诗人顿生遗憾,表达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2)有人说宋之问的这首诗含有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

7、)题。(9分)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陶渊明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注虞渊:神话中日入之处。余迹:此指夸父之遗愿。邓林:桃林。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乃”字暗示作者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B.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合情合理。C.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式的吟唱。D.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2)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追日,陶

8、渊明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练案四赏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1.(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以及情感的能力。D项,“为自己上寿”理解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向西遥望长安,值此新春之际,举杯献酒,敬祝皇上寿比南山。(2)参考答案 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易,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感慨,喜中寓悲;诗人身在边关,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答出1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诗歌题目中便交代了创作的时间、地点,全诗紧扣题中“新岁”发出感慨。首联写诗人去年新年,在荆州看到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

9、看到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抓住“去年”“今年”这样的隐性情语,去年今岁,今昔对比,处境不同,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易,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感慨。颔联“人事何常定”,紧承上联抒发感慨,诗人感叹人事无常,变化不定;然而“喜年华去复来”,旧岁去了新年来,周而复始,不失常度,却也使诗人感到欣慰。最后两联,写诗人由边镇将士庆贺新年的情景,联想到京城灯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回到长安,为皇上敬酒,祝皇上寿比南山,渴望重新得到皇上信任。总的来看,这首诗紧扣题中“新岁”发感慨,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忧虑之情,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的怅惘之情,对时序循环、不失常度的宽慰之情,对新年伊始、普天同庆的

10、欣喜之情,对重返朝廷、再受重用的期盼之情,都表达得含蓄蕴藉,自然妥帖。2.(1)B解析:B项,是为揭示隋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本性埋下伏笔。(2)采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把“萤火”和“腐草”、“垂杨”与“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的变化,“无萤火”“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借今昔的对比、荒凉之景表达了对隋炀帝荒淫误国的批判与讽刺,并以此告诫晚唐的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3.(1)D解析:D项,“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不准确。“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是朋友信中之语,是安慰诗人罢官归隐故乡本是祸,但能避免权贵进一步的迫害和危局带来的灾难,这又是福。(

11、2)参考答案 前四句诗,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隐居深山的恬适之情;第五至八句,朋友的来信问候,却带来危急的消息,表达诗人为国事担忧之情;最后四句,虽然自己隐居深山能因祸得福,但面对国难危局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解析:前四句写出了秋景的自然清新,结合最后一句中的“自适”二字,可知表现了诗人隐居深山的恬适之情。中间四句,写朋友写信来问候,也捎来了时危的信息,朋友安慰诗人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最后四句,诗人想到史书记载的直臣大多是受屈而死,不禁感慨得眼泪直流,庆幸生在这圣明的时代,如渔夫、樵夫一样,在山水间自得其乐。但作为一位国家的忠臣,这其实是诗人的愤激之言,是为不能纾解国难出力而

12、忧伤。4.(1)C解析:C项,“言涉佛教的三生、万法的由来宗旨”错,原句着重在“漫说终无据”“由来本自闲”,在诗人看来,“三生”毕竟是无据的。所谓万法归根,实皆本于寂静。二人并不是在探讨“由来宗旨”。(2)参考答案 两人在人生哲学上虽见解不同,甚至在交谈中还会因为争执而恼怒,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友情。诗人仍然要写表达重逢喜悦的诗篇,说明诗人和溥公之间是“君子之交,和而不同”。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尾联分析。尾联“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意思是“相逢一笑之后你可能又对我的见解不满,可是,为表达重逢喜悦的诗篇恰恰不在这语言之中”,结合前文“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可知,二人在哲学

13、见解上有不同意见,甚至起过争执,闹过不愉快,但是“几年回首梦云关”,二人依然彼此思念,重逢之后充满无比的喜悦。说明诗人和溥公之间是“君子之交,和而不同”。5.(1)B解析:B项,“由远及近”说法错误,应是由近及远,近处写鸟儿归巢,远写千帆竞过的情景。(2)参考答案 以“沙有迹”“浪无痕”写人生的虚无;以“水之柔性”写“山之壮美”,写人生的刚柔并济;以“纵情未已”“回马黄昏”写人生苦短,韶华易逝。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写鸟儿飞过在沙滩上留下痕迹,但是,倏忽而过,这痕迹也就没有了,而船驶过的痕迹也是不留存的,因而这两句写出了人生的虚无之感。颈联中的“断魂”是被山的雄壮所感染的情感,这两句中一柔一刚,写出了诗人对人生刚柔并济的喟叹。尾联写水的柔性,“纵情”还没有停止,然而黄昏却已经到了,让诗人顿生遗憾,时间过得真快啊,人生的青春年华太短暂了,这两句写出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6.(1)A解析:A项,“欲扬先抑”错,本诗没有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2)作者不认为夸父不自量力,全诗表达的是对夸父逐日和那些“功竟在身后”的人的赞美;第一、二句赞其志向,夸父有宏大的志向,敢于与太阳赛跑;三至六句赞其力,夸父具有和太阳赛跑、饮尽河水的能力;最后两句赞其功,夸父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