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民间文化概说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01772938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东南民间文化概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鄂东南民间文化概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鄂东南民间文化概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鄂东南民间文化概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鄂东南民间文化概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东南民间文化概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东南民间文化概说(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鄂东南民间文化概说 鄂东南民间文化概说 【内容提要】鄂东南地区在古代是吴楚地区的主要组成片面,环境优越、历史悠久,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鄂东南即湖北省东南部,包括湖北省的武汉南部、鄂州、黄石、咸宁、黄冈南部等五市辖区。鄂东南民间文化指的是鄂东南地区民众创造的,存在于民间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本文从鄂东南自然环境与居住习俗、鄂东南的文化传统及信仰习俗、鄂东南端午龙舟节俗特色,鄂东南青铜文化为其幡帜、鄂东南民歌的重要特色-长篇叙事民歌、道教文化传承有序等方面,介绍鄂东南民间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发端,以扬越文化为标志,以青铜文化为幡帜、吴楚文化交融的民间文化

2、。” 【关键词】鄂东南 民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道教 长篇叙事民歌 鄂东南地区在古代是吴楚地区的主要组成片面,环境优越、历史悠久,民 间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一、鄂东南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 (一) 鄂东南的自然环境 鄂东南即湖北省东南部,包括湖北省的武汉南部、鄂州、黄石、咸宁、黄冈南部等五市辖区。鄂东南是一个地理概念, 属于中国中南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南岸(仅黄冈市处于长江北岸)。鄂东南历来是鱼米之乡,历史悠久、文化多元,该区域是湖北省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黄冈地处鄂东南、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

3、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幅员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万。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研发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 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进展做出了重要付出。 鄂州市,是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长江南岸,为鄂东南地区重要工业基地,属武汉城市圈。西邻武汉,东接黄石,北望黄冈。鄂州居中独厚,北距首都北京、东距上海、西距重庆、南距广州均在1000公里左右。鄂州以湖而名,依水

4、而兴。全市辖3市辖区: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另外,鄂州市设立了葛店经济开发区、鄂州经济开发区2个经济开发区。 咸宁市,位于鄂东南,东邻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靠武汉。区位适中,交通便捷。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享有“桂花、楠竹、茶叶、苎麻、温泉之乡”之誉。是全国“两型”社会创办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极具进展潜力的核心城市,是宜业、宜居、宜赏的实力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 黄石市位于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黄冈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接壤。市区外形呈“入”字形,三面环山,一

5、面临江,风光旖旎的磁湖镶嵌市区中心。全市现辖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4个市辖区、阳新县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大冶市(县级市),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2022年)。其中,城区面积233平方公里,人口77万。大冶县始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以前。李煜为南唐主时,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兴隆,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取自殷商以来一向“大兴炉冶”之意,便定名为大冶县。 1949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1949年5月15日,大冶解放。随后成立石灰窑工业特区办事处、湖北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1950年8月21日,黄石

6、市在此根基上过渡建成省辖市。 (二) 鄂东南的历史文化 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吴头楚尾,唐属江南西道,五代十国属南唐,是南方地区出名的“鱼米之乡”,湖北省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鄂东南地区占了将近湖北湖泊总数的三分之二。鄂东南主要位于幕阜山脉北麓,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鄂、湘、赣三省交界的低山丘陵,鄂东南大地四处闪动着三国文化、江文化、湖文化的璀璨光华,流溢着秀丽的江南风光,山川秀美,人杰地灵,风光旖旎,表示着特殊的风土人情,因此也被外界誉为“鄂江南”,是旅游胜地,令客人神往。 扬越(扬越人),鄂东南境内古代民族越人一个分支。 “自古中原不过淮 ,自江以南那么曰越”。扬越自古居住在

7、长江中下游流域,可能分布对比广。扬越人居住地以山地、丘陵、盆地、河谷为主,以农业为主,过定居生活,主要依靠种植水稻。 扬越,即百越的一支。战国至魏晋时为对越人的泛称。 居江汉一带地区。西周末周夷王时,楚君熊渠曾兴兵伐庸,扬越,至于鄂,扬越之北疆汉水地区被兼并,扬越被灭,后为楚所并,楚王熊渠封其子为越章王,其封国当即扬越之故地。 到西周中期,鄂国是一个强盛的地方国。鄂侯御方曾率南淮夷大举侵伐南国。到达汉水下游,渡过长江、梁子湖,侵占了当时扬越的经济中心今鄂州市境。鄂侯劳师远征,无非是为了开拓领土,掠夺资产,而大冶铜绿山的铜可能是其掠夺的重要对象之一。鄂侯占领了湖北扬越的经济中心,扬越丰富的铜矿资

8、源就成了鄂国的巨大资产。所以鄂侯把这块邻地也叫“鄂”,相对中原的西鄂而言,为东鄂。 荆楚民间文化大系卷首语认为:从湖北最东面的黄梅、武穴,经过阳新、大冶、黄石、鄂州、黄州,一向到武汉(抑或超过武汉),是为吴楚文化区域。吴、楚文化从相距甚远到反复进退,直至楚文化笼罩吴越地区,因相互交流甚久,诸多民俗文化现象,甚难区分定性,但也并非全无踪迹可寻。此区域中,从文化形态来看,所谓吴、越,只是名称不同, 基底都是越文化。所谓吴楚文化,本质上应称之为“越楚文化”。在这一区域里,除了吴、楚文化成分外,还有中原文化及后来“出峒”的“巴蛮文化”成分。 二、鄂东南民间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 鄂东南民间文化(含非遗

9、)概念 民间文化(folk culture)指的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留存了较多传统色调的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养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学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

10、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鄂东南民间文化指的是鄂东南地区民众创造的,存在于民间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 (二) 鄂东南民间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养护工程 湖北省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名录160项,省级名录312项(466个工程养护单位),有国家级工程代表性传承人57人,省级工程代表性传承人450人,有国家级文化生态养护测验区1个,省级文化生态养护测验区1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养护示范基地19个。 鄂东南地区的民间文化养护工程多,内容丰富,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西塞神

11、舟会、鄂州雕花剪纸;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养护名录25项,主要有民间文学4个工程:木兰传闻、禅宗祖师传闻(黄梅)、李时珍传闻(蕲春)、黄鹤楼传闻(武昌),传统戏剧6个工程:汉剧、楚剧、黄梅戏(黄梅)、提琴戏(崇阳)、京剧(汉阳)、采茶戏(阳新),曲艺3个工程: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武汉、团风)、湖北小曲,传统美术6个工程:黄梅挑花(黄梅)、大冶石雕、武汉木雕船模、汉绣、阳新布贴、鄂州雕花剪纸,民俗2个工程:西塞神舟会、汉阳归元庙会,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个工程:岳家拳(武穴),传统舞蹈1个工程:龙舞(汉阳高龙),传统音乐1个工程:鄂州牌子锣,传统医药1个工程: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等。 据不完全统计

12、,截止于2022年,鄂东南地区地级市非遗养护工程处境如下: 1鄂州市 鄂州雕花剪纸,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养护工程。 雕花剪纸是古荆楚大地的民间艺术瑰宝,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传递着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表现手法融合了南北剪纸艺术之长,工艺手法包含“剪”和“雕”两种方式。以长寿、吉利、美好、幸福、喜庆为主题,用谐音、寓意、象征等艺术手法,表现人们的美好敬仰。作品构图精良,线条简练,刀法流利,破功严谨,富有浓重的参观性和装饰性。多用作刺绣花招,如鞋花、帽花、枕头花、围兜花,亦用于喜庆活动,作礼花、喜花,表达祈福之意。我省孝感、鄂州、仙桃等地的雕花剪纸颇具代表性。 2 黄冈市

13、 黄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共有6460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近1500人。其中,红安县的红安绣活、麻城市的花鼓戏、蕲春县的李时珍传闻、团风县的湖北大鼓、武穴市的岳家拳、黄梅县的黄梅戏、黄梅挑花、黄梅禅宗祖师传闻等8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养护名录。黄州点子、畈腔等36项列入省级非遗养护名录,75项列入市级非遗养护名录,467项列入县 级非遗养护名录。国家级非遗工程代表性传承人2人,他们是:黄梅挑花传承人石九梅、黄梅戏传承人周洪年,省级非遗工程代表性传承人23人。全市有4个国家级艺术之乡,7个省级艺术之乡。 3咸宁市 咸宁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崇阳提琴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市级非物质文

14、化遗产26项。 4.黄石市 黄石市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西塞神舟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阳新采茶戏、阳新布贴、大冶石雕、西塞神舟会,省级名录12项:西塞神舟会、大冶石雕、阳新采茶戏、阳新布贴、佛像雕塑工艺、大冶刺绣、王寿牌子锣、黄石港饼制作技艺、还地桥鱼面制作技艺、陈贵舞龙、折子粉制作技艺、浮屠玉堍油面制作技艺等。 三、鄂东南民间文化的主要特点 鄂东南民间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发端,以扬越文化为标志,以青铜文化为幡帜、吴楚文化交融的民间文化。”概括有如下特点: (一)鄂东南自然环境与居住习俗 鄂东南主要位于幕阜山脉北麓,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鄂、湘、赣三省交界的低山丘陵,

15、兼有高山、平原和湖区。我国自然村有三种类型:(1)单一家族村落,它们最初只是一家一户定居,以后进展成了大家族,再分成若干户成为一个群落,形成宗族群居;(2)姻亲联合体村落,这种村落往往是单一家族村落的进展,是由姻亲关系联结起来的几个家族(或几个大姓)村落;(3)杂姓移民聚居村落。它们在现实中 多为集体移民户定居形成。鄂东南地区这三种类型的村落兼而有之,其中以第一种类型最多。不管是哪 一种类型的村落,都离不开村舍民宅的建筑,而村舍民宅的建筑过程中,有一种思想贯穿始终,以至于家族昌隆与否、子孙后代生活幸福与否,亦受这种思想的影响,那就是风水。风水可说是村落建筑的精神支柱。 风水先生是鄂东南村舍民宅建筑的主角,宅基到房屋的构造,以及户与户之间的关系,乃至对整个村落形势的想象,都离不开他们。他们能说出一套又一套如何建筑才有利于子孙富贵,宗族昌隆的风水理论,使听者折服。聚族而居,为其居住习俗。 鄂东南地区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既受当地山区丘陵自然环境的影响,更是自宋以后,更加是明清以来外来移民不断迁入定居、繁衍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