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01727751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蔡海燕Summary: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我国社会的热门话题,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在校大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与民生稳定。本文首先提出当前我国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通过调查研究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面临的难点,提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打造专业培训师资团队、深化人才培育机制、建立创业互助团体等多条具体实践路径,以培养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之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Key: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新路径:G717:A:1673-7164(2021)06-0150-02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经济下行压力

2、及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就业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相比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高职大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但他们接受的是实践能力和专门技能的教育训练,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更明显的职业技能优势。然而,社会经验缺乏与资金不足等给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如何选出一条适合高职大学生创业者发展之路,是高职院校和高职大学生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一、当前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1万名毕业生到2020年的874万名毕业生,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如今激烈的社会竞

3、争使得大量的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鼓励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解决应届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大学生可以在学校就业部门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性格特点、特长优势选择创业内容及创业方向,在自身爱好的领域内进行创新与发展,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但能增加学生个人财富,而且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还有利于扩大生产经济多元化,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二、我国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难点(一)资金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是创新创业的基础。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9届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为3.4%。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毕业

4、三年内上升至8.1%。但在高职大学生浩浩荡荡的创新创业大军中,成功率却明显低下1。根据统计,超过一半的创新创业团队未能经營超过3年以上,而其主要原因就是资金不足。一是启动资金不足,大部分高职大学生创业者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亲友和个人积蓄,这些资金并非源源不断的,用完了再积累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二是运作资金不足,创新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额的运作资金进行支撑,例如,企业的投资经营、员工工资的发放、办公用房租金的支付、办公器材的消耗等,一旦资金断链,就会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营运,且延误商机。资金不足是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大难点,也是当下大众创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二)人脉与创业经验不够创

5、业者不同于就业者,就业者只需要关注眼前的问题和具体工作,能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可以了;而创业者需要对企业整体的运作进行合理地把握,细化至每一领域、每一特点,通过协调各部门完美解决问题。创新创业需要灵活的思维方式,强大的人脉资源与丰富的社会经验,而这些恰恰是高职大学生创业者欠缺的。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他们往往因为经验的不足办事效率低下,进而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人脉一环也是现如今高职大学生创业者所不具备的。创新创业不是单兵种作战,而是多部门、多领域人才的协同合作,创业者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以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品质吸引周围人才的加入,聘请大量的相关领域人才来建设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

6、策尽心尽力。高职大学生创业者初出茅庐,无法快速找到大量志同道合者,缺乏挖掘人才的能力与获得人才的渠道,这会大大提高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效率。(三)抗压能力不强创业者会时刻面临工作上的各种挑战,棘手问题层出不穷,这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精神、强壮的身体以及强大的抗压能力,在遇到突发问题时临危不乱,排除万难,勇于向前。高职大学生创业者有梦想、有冲劲,但是缺乏市场的磨炼。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普遍本位思想严重,且如今高职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与长辈的溺爱和关怀使得他们长期在温室中长大,未受过太大的挫折,很容易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精神萎靡停滞不前,缺乏迎难而上的精神与百折不挠的毅力。三、高职院校培育大

7、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路径探索(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高职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打铁仍需自身硬,只有切实地提高高职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与专业实力,才能为其未来的创业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以科研与教学为中心,切实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定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讲座、学术交流、科技论坛等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人脉资源,提高学生交友沟通的技巧,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出入社会所必要的能力2;定期组织演讲或技能比赛类活动,增进学生演讲与沟通能力,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抗打击能力与抗干扰能力,积极开拓学生的眼界与视野,打开固化的思维模式,完

8、善自身,开拓进取,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促进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高职院校及社会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建立相应的辅助模式,加强大学生创业的平台建设。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优势,把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社会需求相结合,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包括创业过程指导,创业措施落实等一站式服务,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高职院校还可以创新创业平台为依托,定期组织线上与线下的培训,开展各类研讨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争论中拓展看待问题的多元

9、化思路。(三)打造专业培训师资团队,激发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优秀的教师团队是保证良好教育的前提,只有师资力量强大了,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良好的师资教学团队,在对学生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兼顾自主创业的能力培养。学校可以从社会或企业中聘请优秀的创业工作者进行辅导授课,学生通过与一线创业者的交流,快速获取宝贵的一手资料及经验,对今后自身的创业与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调整与细致的规划。创业需要多方面的经验积累与专业技能,学校相关辅导部门可以阶段性地聘请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答疑解惑,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书本之外的知识,为今后的创业发展提供动力与保障。(四)深化人才培

10、育机制,突出市场需求导向,产学研协同发展产学研模式是我国为适应现阶段社会的高速发展所提出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即相关产业与学校及国家科研所组成的三方联合体,学校通过培养学生为相关的对口企业输送专业的高质量人才,企业在获得高水平人才的同时为科研所及学校提供财力支撑,确保双方在专业仪器及完整配套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与实验。产学研三方是互利共荣的整体,彼此平台互通,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此类模式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培训,派遣即将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通过与一线生产员工、销售员工、管理员工、人力资源及文职员工的交流,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的流程与整体架构,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3。(五)建立創业互

11、助团体,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服务是多方面的。大学生创业初期离不开人脉的支持,学校应密切联络往届优秀毕业生,建立校友会性质的互助团体4-5。创业成功的校友可以指导在校大学生针对社会热门创业领域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做系统性的分析;待创业学生通过借鉴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少走弯路,降低创业风险。四、结语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种社会责任,对国家和民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既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职大学生应及早确立个人职业规划方向,将创新创业想法付诸

12、实践,通过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阻碍,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和成才梦。Reference:1赵颖,曹英慧.浅析如何开拓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新路径以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1379-1386.2李栋.基于创新精神培育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4):66-67+112.3葛凌桦,陈德虎,王勇能.大学生创业精神及其培育路径探析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03):303-308.4刘永俊.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5):174-175.5鲍晓萍,徐国辉.高校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与能力训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3):67.(荐稿人:夏爱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邹宇铭)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