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出师表》知识点归纳与练习及答案5500字 24《出师表》知识点归纳与练习班级 姓名 考号 得分一、【知识要点梳理】(一)、文学常识积累:《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二)、为加点字注音(1)中道崩殂(cú) (2)裨补阙漏(bì quē) (3)行阵和睦(háng) (4)以彰其咎(jiù) .....(5)陟罚臧否(zhì pǐ) (6)以遗陛下(wèi ) (7)庶竭驽钝(shù ) (8)猥自枉屈(wěi) .....(9)咨诹善道( zōu ) (10)夙夜忧叹( sù ) (11)费祎 ( yī ) (12)斟酌损益(sǔn) ....(三)、重点词语解释1)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2)引喻失义 (适宜、恰当) ..(3)以遗陛下 (给予) (4)悉以咨之 (询问) ..(5)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6)斟酌损益 (减少) ..(7)咨诹善道 (询问) (8)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 .(9)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10)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 通 “缺”,缺点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通 “捡”,挑选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 通 “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五)、一词多义(1)、道:而中道崩殂 (路,途,名词)以咨诹善道 (道理,名词)(2)、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而,可是,转折连词)然后施行 (这样,指示代词)(3)、遗: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以遗陛下 (给予,动词)(4)、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定,动词)每与臣论此事 (谈论,议论,动词)(5)、所:有所广益 (……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优劣得所 (地方,处所,名词)(6)、效:恐托付不效 (奏效,有效果,动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果,名词)(7)、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 把)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 因)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 表目的 来,用来)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 表结果 以致)受命以来 (连词 表时间 以)(六)、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意义(1)、诚宜开张圣听 古:扩大; 今:指店铺开业 ..(2)、晓畅军事 古:精通,熟练 今:语言表达通顺明白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低微而鄙俗 今:言语、行为恶劣 ..(4)、由是感激 古:感动 今:义是指激动感谢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时”的意思 今:指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痛心遗憾 今:是指十分憎恨 ..(7)、晓畅军事 古:精通、熟练 今:(语言)流畅、明白 ..(8)、临表涕零 古:眼泪 今:鼻涕 .(9)、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古:平民百姓; 今义:棉布做的衣服 ..(七)、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词类活用)(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名词用作动词:亲自;亲身) .(2)愿陛下亲之信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相信,信任) .(3)庶竭驽钝 (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4)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5)恐托付不效 (名词用作动词:奏效,有效果 .(6)亲贤臣,远小人 (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疏远 ..(7)恐托付不效 (动词用作名词:托付的事) ..(8)此皆良实 (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9)优劣得所 (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 ..(八)、翻译句子:(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翻译: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的勇气。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皇宫中丞相府里的人,都是一个整体,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异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能亲近信任他们(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我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翻译: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 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9)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翻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10)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九)、理解性默写(1)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2)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4)表明作者志趣(或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 “开张圣听 ”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建议中最重要的是:亲贤臣,远小人7)武侯祠前悬挂着一幅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你能在《出》一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内容吗?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8)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9)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十)、问答题(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表中向后主刘禅陈说了什么请求和愿望?)答: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计划得以实现2)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哪一条是主旨所在?为什么?答:(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远佞 ;主旨是:亲贤远佞(3)本篇开篇有何特点?(为什么先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再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呢?)答:本文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予以人警醒,在分析不利的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即使后主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又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4)谈谈亲贤远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亲近贤人,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也只有疏远小人,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响孟母择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亲贤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中考真题体验】【文段一】:(20xx桂林卷)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4~18题(共12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4.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臣本布衣 (平民,百姓) ②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感慨) ....③深入不毛 (草木) ④夙夜忧叹 (早晚)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2分)①躬耕于南阳 (在) ②还于旧都 (到) ..③以告先帝之灵 (来) 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拿) ..16.翻译句子(4分)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翻译: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文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1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18.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2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文段二】:(09黄石市)[甲]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2)悉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C.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翻译: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答: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文段三】:(09锦州市)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0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