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线沟渣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水文地质勘察)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299209765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0.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线沟渣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水文地质勘察)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毛线沟渣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水文地质勘察)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毛线沟渣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水文地质勘察)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毛线沟渣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水文地质勘察)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毛线沟渣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水文地质勘察)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线沟渣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水文地质勘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线沟渣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水文地质勘察)(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线沟渣场水文地质勘察 毛线沟渣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水文地质勘察)目录1前言11.1工程概况及任务由来11.2渣场由来11.3勘察目的和任务21.4勘察依据21.5勘察范围及水文地质勘察类型21.6勘察方案布置31.7勘察方法31.8完成工作量51.9前期工作资料收集52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62.1自然地理62.2气象水文62.3地形地貌82.4地层岩性82.5地质构造93勘察区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分析103.1工程地质分层103.2原位测试成果统计113.3室内试验成果统计123.4岩土参数建议值143.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144水文地质试验成果及分析154.1抽(提)水试验154.2连通试

2、验154.3水化学分析165水文地质特征及分析195.1地下水类型和赋存状态195.2含水岩组的空间分布及其富水性195.3地下水补径排特征205.4水文地质单元分区205.5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215.6地下水径流特征分析235.7 场地地下水补给量预估及存量估算245.8 周边场地对勘察区地下水影响266结论和建议276.1结论276.2建议28附图:1、 图例2、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1000)3、 水文地质分区图(1:10000)4、 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1:500)5、 水文地质柱状图(1:2001:300)6、 重型动力触探曲线图(1:2001:300)附表:1、钻孔一览表2

3、、抽水试验水试验成果表3、水文观测记录表附件:1、 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水质检测验报告毛线沟渣场水文地质勘察 1前言1.1工程概况及任务由来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下称业主)拟对毛线沟渣场区域地下水情况进行查明,同时对场地各岩土层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解,为后续环境修复治理、土体利用开发提供地质基础依据,故委托重庆南江工程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我司)对该场地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场地红线面积约559847m3。1.2渣场由来(1)基本情况本次勘察范围为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发电厂毛线沟灰场原址场地(以下简称“灰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锦龙路桃花溪桥两侧。灰场建于1984年,在建设使用之初为自然沟谷,

4、土体为农村集体用地,占地面积456669m2(合685亩),1984年由政府将该区域划拨给重庆发电厂用于储存发电厂产生的湿灰,灰场共有5个作业区(池)和1个已经填满的原石膏浆池构成,自西向东分别为1号区、2号区、3号区、4号区及5号区,各作业区均为灰浆沉淀池,粉煤灰沉积均匀,各区间无防渗设施阻隔,相互连通,石膏浆池位于4号区的东部。2017年左右渔鳅浩灰场环境整治部分粉煤灰外运处置,目前,渔鳅浩灰场区域中部为深度从6米到10米不等的基坑,暴露的基坑坑底及侧壁仍为粉煤灰。图1.1 毛线沟渣场作业分区图(2)生产情况灰场堆积的粉煤灰主要由燃煤发电过程中煤粉燃烧形成的烟气中的细灰组成,是工业固体废物

5、的一种。发电过程中煤斗中的原煤要先送至磨煤机内磨成煤粉,磨碎的煤粉由热空气携带经排粉风机送入锅炉的炉膛内呈悬浮状态燃烧,燃煤中的绝大部分可燃物都能在炉内烧尽,而煤粉中的不燃物(主要为灰分)大量混杂在高温烟气中,这些不燃物因受到高温作用而部分熔融,同时由于其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大量细小的球形颗粒,在锅炉尾部引风机的抽气作用下,含有大量灰分颗粒的烟气流向炉尾,放出热量,最后进入静电除尘器,从除尘器分离出的细灰即为粉煤灰,将粉煤灰用水冲至灰浆泵房内,再由灰浆泵送至灰场。灰场由5个作业区(池)组成,灰浆泵通过管道将灰浆输送至灰场并排放在各作业区(池)内,灰浆在池内经过沉淀后,粉煤灰和其中的部分水体分离

6、,分离出的水体由水泵提送至移动式一体化灰水处理装置处理,经处理达标后的水体排进场地西侧的排污沟排出。第1页共28页(3)产排污情况1)废水电厂内煤粉燃烧产生的灰渣和烟气中的细灰经水冲洗形成灰浆,灰浆由灰浆泵泵至灰场,并在作业区(池)内沉积,沉积过程中形成灰水,灰水即为场地内的废水。在场地正常运行过程中,将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拖拽至作业区(池)附近,通过水泵将作业区(池)内的废水提送至污水处理设备的自清洗过滤器,去除废水中的硫,再到中和槽调整水体pH值为6-9,达标后通过标准排放口排放进入西侧的排污沟,而自清洗过滤器冲洗废水回到灰水沉降池。2)废气灰场产生的废尘主要是粉煤灰尘,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

7、通过洒水抑尘的方式来控制粉煤灰尘的产生。3)固体废物灰场内存在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粉煤灰,局部区域内也堆积有脱硫石膏,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由灰浆泵通过管道输送至灰场并排放在各作业区内。1.3勘察目的和任务根据工作任务委托书,参照相关规范,本次勘察目的为在利用前期水文地质勘察资料的基础上,查明场地内地下水基本特征,并了解业主指定区域内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为土体利用开发提供地质基础依据,其中工程地质勘察部分勘察阶段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具体任务是:1、 收集分析建设工程区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划分水文地质单元,开展水文地质测绘与调查,布置水文地质钻孔,开展抽(注)水文地质试验、水位观测、压水试验、连通试验

8、等水文地质工作,2、 查明勘察周期内地下水水位及其变化情况、地下水流方向、填土的渗透系数、场地内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3、 采集地下水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查明地下水的化学特性;4、 确定填土的渗透系数。5、 同时对业主指定区域内进行工程地质钻探、取样测试、原位试验等手段,了解业主指定区域内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为土体利用开发提供地质基础依据。6、 评价地下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7、 了解场地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基本情况。1.4勘察依据本次勘察主要执行的规范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 T-043-2016)本次勘察主要工作依据及参考规范为:

9、1、勘察合同书;2、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标准(DBJ50/T-327-2019);3、地下水水质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5、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6、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7、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8、供水水文勘察规范(GB50027-2001);9、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16);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1、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2014);12、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1.5勘察范围及水文地质勘察类型1、勘

10、察范围1)本次水文勘察范围为毛线沟渣场地块及其外围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主要为北侧、东侧、西侧以地表分水岭为边界,南侧以山脊为边界,勘察区划分为重点勘察区及一般勘察区。本次勘察风险管控区为重点勘察区,其他为一般勘察区。勘察范围及重点勘察区详见图1.2。2)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范围为场地东侧槽谷部分,以场地红线范围为界。2、勘察类型与勘察阶段1)水文地质勘察:场地水位地质条件对地基评价、基础抗浮和工程降水有一定影响,故工程建设与地下水相互影响程度为中等;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其补径排条件清晰,因此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综合判定本次勘察类型为一般水文地质勘察。2)根据业主要求,本次工程地

11、质勘察为可行性研究勘察,目的是了解勘察区地层、地层构造、岩土性状、不良地质现象和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图1.2 勘察范围及重点勘察区1.6勘察方案布置1、水文勘察工作布置的原则及工作量本次水文勘察工作以一个完整水文单元作为勘察区,区内划分为一般勘察区和重点勘察区,其中本次红线范围内为重点勘察区,水文地质单元内其他区域为一般勘察区。根据勘察工作分区的不同,勘察精度按照一般勘察区主要采用水文地质测绘结合少量水文地质钻探的勘察方法进行了解,重点勘察区主要采用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等勘察方法进行查明。本次水文勘察在沿原始冲沟轴线上布置两条水文地质断面,布置水文地质钻孔18个,主要布置于场地地下水汇

12、集区、径流区。2、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布置的原则及工作量本次工程地质钻孔在业主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区域内采用7080m方格网布孔,部分基岩出露及土层较浅的区域采用地质点或轻探进行控制。1.7勘察方法本次采用资料收集分析、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多种手段。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执行,获得地质资料真实、可靠,内业资料整理的勘察成果能满足现阶段技术要求及目的。1.7.1水文地质测绘本次勘察完成水文地质测绘面积约6.4km2。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勘察范围内地形、地貌、地层、产状及出露地表水情况进行了水文地质测绘。测绘精度要求及测绘方法:图上宽度大于3mm的地质现

13、象应尽量描绘,若图上不足3mm,则应扩大比例尺表示,对有特殊意义的岩层、标准层、软弱夹层等应单独分层。测绘方法采用追索法;采用仪器法、半仪器法进行定位测绘,对重要的地质体应采用仪器法定位测量。1.7.2工程测量钻孔孔位和勘探剖面均采用Topcon102全站仪实测,测量控制点由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引测,详见表1-1。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成果,对勘探点进行定测、对剖面线实测,剖面比例尺为1:5001:1000。各孔终孔后采用仪器进行钻孔坐标及高程定测,高程误差小于 0.05m,平距误差小于0.25m。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坐标采用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质量和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表1-1 测

14、量控制点成果表点号X(m)Y(m)H(m)A2 3265529.63 355726.67249.09A3 3265952.64 355412.18 248.48A4 3265413.00 354638.53 242.941.7.3水文地质钻探本次勘察采用Y-150型钻机5台套,共完成18个水文地质钻孔,进尺深度 544.2m。钻探工艺采用取芯正循环钻进方法,在钻探工作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和规范执行。钻孔孔径开孔130mm,终孔孔径110mm。孔深根据岩性地层控制及抽水试验要求综合考虑,以能揭露主要含水层为目的,并适当考虑沉沙段,孔深进入中风化68m。每回次认真描述岩芯,描述清楚、准确无误,对一些特殊地质情况(如断层、涌水、漏水、地下采空区等)需详细描述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