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299206437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培养小学生规矩意识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北京市五一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教导,尤其是根基教导,多年来一向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展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在学校中,也往往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根本学识、根本技能的培养外,很重要的理应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

2、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材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学校素质教导的重要内容。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小学生智力、才能和身心健康全面进展的重要条件。出名教导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导是什么?往简朴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也曾指出:中小学教导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学识的时期,是对他们举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导的最正确时期。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学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根本道德观念、根基心理素质开头形成的阶段。

3、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进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可能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进展状况和学生的自我意识才能。 小学生心理发育一般处在:习惯培养初期和习惯培养的中期阶段。在这个时期提防对儿童举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促进小学生天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劳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进展需要,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确定程度的适应才能、生存才能,掌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根本技能,有效

4、服务社会的劳动者。才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具有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导的使命是扶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在素质教导中,理应使受教导者身心和谐进展。基于以上熟悉,我们认为在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理应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这三个大的方面又包括一系列根本好习惯。我校研究的是培养小学生遵守规矩的习惯。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导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规矩习惯。 二、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生规矩习惯的界定 规矩,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矩习惯即是遵

5、守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规矩习惯重要的是培养其规矩意识,规矩意识就是一个人对于社会行为准那么的自我熟悉和体验,规矩意识较强的人,自律精神也较强,较轻易适应群体生活。规矩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那么,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成肆意违背。 2知道生活中有大量事是可以做的,有大量事是不成以做的,人们只有遵守共同的行为准那么才能高兴地相处。 3当自己的需求与社会规矩产生冲突的时候,能意识到理应对自己的行为作适当的操纵和调整。 4意识到大量规矩是人为的、可变的,自己理应客观、生动地对待一些不利于自身进展的规矩,积极、主动地争取更为宽

6、松自由的进展空间。 规矩习惯可以细化为:遵守家规、遵守课堂纪律、遵守班级纪律、遵守校规、遵守交通秩序、公共场合不打闹嬉戏、看比赛和演出时文明有序等。 (二)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见附件) 三、研究方法和原那么: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查看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 (二)研究原那么: 1、系统性原那么: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主课题笼罩下,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年级、各学科,每位教师都可结合自身专长和工作实际,选择确立自己的子课题举行研究,以形成研究的系统性。 2、主体性原那么:学生是教导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崇敬、关切、保护、扶助

7、学生,引导他们形成良的好行为习惯。 3、差异性原那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要留神天性方面的因材施教,学生间存在着天性差异,研究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加强扬其长补短的训练,以达成教导效果最优化。 4、整体性原那么: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又有其个人体验、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要提防学校教导的研究,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5、时代性原那么:对于学生规矩习惯的培养要表达时代的特点和社会进展对人才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思路和操作要点 (一)研究思路 课内与课外 突出

8、课堂教学主阵地这个重点,抓课堂教学研究。课外提防研究对学生实 践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校内与校外 学校要与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共同教导学生。同时充分挖掘环境教导资源及加强三结合教导方面的研究。 内化与外化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外部客观的东西自觉内化为自己内部主观的东西。通过促进内化进程,提高内化效果,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导行与纠错 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空气,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导,熟悉自我,模范自我,完善自我。纠错要与导行相结合,实时校正学生不良习惯。 (二)研究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 习惯的形

9、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体验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其次阶段是由团体管理。结果是自己管理。 培养习惯的方法要科学, 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科、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创新。 1父母和教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几条原那么: (1)以身作那么。父母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儿童的模范。 (2)留神第一次。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其次次就轻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其次次就轻易做错。儿童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头学的时候,他们的教师或父母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起因,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其次天性;所以要教小孩

10、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 (3)不要有例外。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父母或老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坏已成之习惯。 (4)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 做这个原那么,是教学的根本原那么,一切的学习,不管是肌肉的,不管是感觉的,不管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只要学生能够自己做的,你理应让他们自己做。只要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百事情做父母和教师的,切不成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扰,应当从旁查看,相机指导。直接阅历,自己思想,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为此,应激励儿童去察觉他自己的世界。

11、(5)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情都不会告成。 (6)多接近自然和社会。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儿童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大自然、大社会是学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活教师。 2教师培养学生规矩习惯的方法 (1)严格约束,模范训练。没有法则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肃穆的模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空气,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如学校规矩的训练:在楼道里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不说笑打闹;课间不奔 跑追赶,不大声叫喊

12、,学会休息和嬉戏。 教师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矩;讲明怎样遵守这些规矩;举行右行礼让、慢步行走的训练;教给孩子一些好玩的嬉戏。察觉好的课间活动形式向学生推举。 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专心做好上课打定,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模样举手,发言时要模样端正,声音嘹亮。 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课前要求学生带齐学习用具,教师上课时就要检查学生带学具的处境,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实时指点,并转告家长促使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 (2)个别接触,个别谈话。实时了解学生的观点,知道事实的真相,双方易于接近。 规矩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处境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

13、惯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扶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合作,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专心分析,并扶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导孩子。 (3)采用强化手段。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学校与班级联合强化,小组与个别结合强化,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必能取得良好效果。强化法可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学校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规矩习惯的形成处境,确立强化训练点,班级、学校上下一致强化训练。 如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就需要

14、强化训练。一年级孩子没有规矩意识,但是学校的学习环境又需要学生尽快养成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以保证教学楼内的秩序,消释安好隐患。一年级开学的前两个月,对于这点规矩就要反复训练:知道楼道里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班主任可利用班会时间,领着队伍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矩的典型讲清危害 (4)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 科学的方法来源于教师的学习和实践,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不良行为矫正方法等教导理论和实践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留神总结告成阅历,自觉提高自己科学育人的才能。 2家长培养学生规矩习惯的方法: (1)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这

15、对子女举行家庭教导是一个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 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矩,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2)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不要认为家长说的都是权威的话、是不成以变更的。父母也是有缺点的、也有讲错话的时候。 家长对孩子的崇敬要落在实处,家长的角色更理应是知心的、可以倾诉的挚友。家长不是完人,说错话、做错事要勇于供认,孩子的观点假设正确,就要崇敬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