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周奇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9205189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周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周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周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周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周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周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周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唯一的一篇季先生的作品。本文语言朴素而又严谨,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充分体现了季先生作品炉火纯青的语言境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还能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设计理念一、关注教学实效基于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思考,本课教学注重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

2、学生的能力。二、关注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是本课教学最大的创新点。 这一设计, 源自于对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把握: (一)根据新课标精神,“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新课标还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由此可见,引领学生初步“鉴赏” ,或者说“欣赏”文学作品,是语文的教学任务之一。然而,绝大多数的语文课(即便是高年段)都停留在“感受”“理解”的层面,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评价”少有涉及。(二)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语言朴素、用词精妙、耐人寻味,而且上述语言特点在本篇课文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三)小学高

3、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只要教师善于引导、点拨,学生是可以对课文的语言特点有所感悟的。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优美的语言。(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了解作者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四)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点:读好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4、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大意。2、学习部分词语,积累优美语言。3、借助第一、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感受课文“语言朴素、用词精妙、耐人寻味”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一)讲述季羡林先生为北大新生看管行李的故事。(二)简介季羡林先生【设计意图: 文学作品的鉴赏注重 “知人论诗”。采用故事导入新课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激趣,而在于“知人”。了解季先生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为后续教学中感受朴素的语言风格作了有益的铺垫。 】二、抓“第一印象”,感受“语言朴素”(一)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强调:第一次学习、第一段文字、第一印象。)名师归纳总结

5、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二)引导感受“语言朴素” 。点拨预设:1、如果不告诉你这是季先生写的,你也能感觉到说话人的年龄吗?为什么?2、季先生是文学大师,但是,你能从这段话中找出多少非常华丽的辞藻来吗?3、出示民间文学大师钟敬文先生的评价: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4、能还原出作者本来的心情或语气,才是最好的朗读。你能试着读好这段话吗?(三)小结:季先生的作品给你的第一印

6、象是怎样的?(语言朴素)【设计意图: 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把文章分为“ 平淡体 ” 和“ 绚丽体 ” 两种风格。他认为:少用词藻、务求清真的,便是“ 平淡体 ” ;尽用词藻、力求富丽的,便是“ 绚丽体” 。季先生的作品平淡、朴素,但如何引导小学生感受这一特点呢?在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朗读, 感受“少用词藻、务求清真”, 便是化难为易的解决之道。 】三、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一)自由读课文,读准、读通。(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板书:奇丽、奇特)【设计意图: 通读课文,了解大意,是深入研读、感受语言特点的基础;“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个国家、这个民

7、族的”这一问题则是为了抓住“文眼”,让教学活动由此切入,牵一发而动全身。】四、抓“奇丽、奇特” ,感受“用词精妙”板块一: “奇丽的景色”(一)认读成语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本段的成语(课件出示: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2、指导学习生字,读好词语。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二)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1、这些成语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花的?(花团锦

8、簇、姹紫嫣红)2、初步理解两个词语的大意。 (都形容花很漂亮。)3、追问,感受“用词精妙”点拨预设:(1)两个词语都写花,这样连着用,是否感觉重复呢?(2)两个词语所描述的内容有什么细微的区别?(一个侧重于表现花的数量多,一个侧重于表现花的颜色多。)(3)连用两个词语,更突出了什么效果?(三)品“山阴道上,应接不暇”1、其实,在这个句子里面,还隐藏着一个八个字的成语,那就是“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有什么疑问吗?2、课件出示“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出处。3、追问,再次感受“用词精妙”季老先生描写德国大街上的风光,为什么要用上千年之前,万里之外的“山阴道上”呢?这样写合适吗?为什么?(强调:用词

9、精妙。)(四)朗读文段,想象奇丽的景色。(五)尝试背诵,积累精妙的语言。板块二: “奇特的民族”(一)抓“吃惊”,落实“内容”1、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作者对于德国人养花的感受。(吃惊)2、让作者感到“吃惊”的有些什么?(指导读好相关语句。)(二)抓“脊梁”,关注“语言”点拨预设:1、什么是脊梁?你的脊梁在哪里?2、人有前胸后背,但是,花有前胸后背吗?季先生怎么说“花的脊梁”呢?3、什么样子的花,才能让人感觉它是有“脊梁”的?4、进一步强调:用词精妙。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10、-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三)指导朗读。【设计意图: “一滴水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引领学生感受 “用词精妙”时,特别注重深究语言的“细节”。通过对看似平淡的“脊梁”进行“剥笋式”的追问,通过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用法质疑,学生顿悟了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妙。于是,“感受用词精妙”这一难点,在此水到渠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时,“用词精妙”这一方面应作为重点来处理。因为学生对于揣摩文章“用词”方面的认知基础相对较好,而且这一目标也更能凸显语文教学对于语言的关

11、注。】四、悟美好“境界”,感受“耐人寻味”(一)出示句子( “在屋子里的时候,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走在大街上的时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二)感受“耐人寻味”1、师生配合,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句子。2、季先生的这几句话,与前面那些语言的“味道”有什么不一样了吗?(含义更深刻,不再是平淡的叙述。 )3、你感觉哪句话的意思最值得我们细细体会?(相机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4、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领悟“境界”(1)课文中,哪里体现的是“人人为我”?哪里体现的是“我为人人”?(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养花人和看花人不同的心理感受。(3

12、)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5、小结:通过这段话,季先生的作品又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耐人寻味。)【设计意图: 对于本课的教学,有许多老师把大量功夫花在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道德教育之中。本设计同样注重对这八个字的品悟,但没有停留在“内容”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和“意义”本身,而是着眼于感受“语言的味道”。因为,除了思想教

13、育和情感熏陶,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更是语文教学的“本职”所在。】五、练笔,为课文写“评语”(一)出示“评语参考”(二)为季先生的“作文”写“评语”(三)朗读“评语”,教师点拨、鼓励。【设计意图: 就内容而言,钟敬文先生和温总理的评价,印证了教者对于季先生作品语言风格的解读,也让学生对于阅读中的“发现”欣喜不已。就形式而言,让学生给“语言大师”的作品写“评语”,极大地尊重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写“评语” ,在巩固本课学习重点的同时,也在鼓励着学生:挺起腰板学语文!】六、作业布置(一)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二)推荐阅读季羡林散文集七、板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奇丽

14、人人为我奇特我为人人语言朴素用词精妙耐人寻味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民俗文学大师钟敬文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一)巩固本课生字新词。(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感受课文语言的“耐人寻味” 。(三)背诵喜欢的段落。(四)结合课外阅读,加深对季先生作品语言特点的感悟。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