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习题共十套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298853338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习题共十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习题共十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习题共十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习题共十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习题共十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习题共十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习题共十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理论教程试卷 文学理论第一学期第一套一、 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 文学理论是一门属于 科学的学科。2、 文艺学包括 、 、 、 和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3、 提出“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情状也。”4、 “诗言志”强调文学四要素中的 。5、 在其 中提出“相似律”与“接触律”两条巫术原理。6、 德国哲学家 认为“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7、 认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的 。8、 提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得作家、理论家主要有 、 、 和 。二、 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15分选答3题,多选不给分)1、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其内涵相同。2、 经济

2、因素是文学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3、 “发愤著书”之说的提出者是韩愈。4、 物化阶段是文学活动的最后阶段。5、 文学话语与科学话语、日常话语基本相同。三、 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文学 游戏说 艺术真实 灵感四、 简述(20分,选答2题,多选不给分)1、 为什么说文学活动是一个整体?2、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3、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又什么不同?五、 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学民族化的认识(30分)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

3、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共产党宣言)第二套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文学话语活动的构成要素一般概括为五个方面,包括说话人、受话人、_、沟通和_。2、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存在方式,而 则是实现这一方式的基本途径。3、文学既是意识形态的,又是 的,这是文学的双重性质。4、折中义文学是从 视角出发对文学所作的考察。5、文学反映的能动性指文学在反映过程中所具有的 性质。6

4、、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 、审美的。7、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的作者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 。8、材料储备是文学创造的 起点,而艺术发现则是文学创造的真正起点。9、艺术构思中简化的实质目的其实还是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5分)1、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所以,生活是怎样的,文学就应该是怎样的。2、 艺术发现不改变原来的事物。3、 艺术构思中的综合实际上就是拼凑。三、名词解释(15分)文艺学 话语五要素 直觉 突出 即兴四、简答(30分)1、 为什么说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2、 为什么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但是又是有功利的?3、 精神生产有何特殊性

5、?4、 谈谈艺术构思过程中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5、 物化过程中技巧的运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五、分析(20分)1、 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艺术生产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步现象出现的原因?2、 以自己写作的经验为依据,谈谈艺术发现产生的条件。第三套一、填空(每空1分,10分)1、 最早提出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者一对范畴。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是:世界、_、_、_。3、1951年针对民族戏曲改革发展问题,毛泽东又明确提出了“ _ ,_”的文艺方针。4、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_提出的。5、 文学创造实质上就是_。6、

6、 _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7、 陆机在_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10分)1、认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的是(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里德2、主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卢卡契3、方鸿渐失作家钱钟书的两个亲戚的复合体,提现的原则是( )A、艺术真实 B、艺术概括 C、情感评价 D、形式创造4、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 )A、无功利的 B、有功利的 C、既是无功利的,也是有功利的 D、无目的的5、根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学艺术起源于() A、巫术

7、B、游戏 C、模仿 D、劳动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文学理论 2、话语 3、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4、灵感 5、含蓄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辩证关系?2、 简述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3、 简述文学话语作为言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的区别是什么?五、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1、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先判断,然后举例说明原因。2、试结合作品对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的表现进行说明。第四套一、填空:(每空一分,共10分)1、 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2、 马克思、恩格斯在_中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劳动”。后来马克思又在

8、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之为_。3、 著名符号学家 _ 提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4、 曹丕在_中首次提出“诗赋欲丽”、“文艺气为主”。5、 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可划分为:发生、_、_三个阶段。6、 在文学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的“合力”,起着终极作用的是 。7、 提出“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典型化方法的作家是 。8、根据“文学”的语义分析,文学至今仍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和_。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二至三个正确答案,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0分)1、提倡情感说的人物有() A、托尔斯泰 B、苏珊朗格 C、严羽 D、佛洛伊德2、人脑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 A

9、、理论方式 B、宗教方式 C、艺术方式 D、文化方式3、文学创造的客体是() A、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B、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C、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D、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社会生活4、主张游戏说的人物有() A、康德 B、席勒 C、谷鲁斯 D、鲁迅5、“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体现的创作状态是() A、沉思 B、直觉 C、简化 D、推敲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文学 2、生活活动 3、艺术发现 4、陌生化 5、含混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2、简述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3、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五、论述:(每

10、小题15分,共30分)1、 举例说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辩证关系。2、如何理解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第五套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是( )A、指导性和现实性 B、实践性和指导性 C、现实性和价值取向 D、实践性和价值取向2、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从实质上看是( )A、话语 B、社会 C、 活动 D、反映3、文学话语蕴藉的特点体现在本文修辞形态方面的是( )A、含蓄和酝酿 B、含蓄和含混 C、含混和歧义 D、无限和有限4、处于艺术构思阶段的心理机制是( )A、直觉和表象 B、理智和情感 C、灵感和动机 D、意识和反映5、对文学活动的主题阐释为“集体人

11、”的是( )A、佛洛伊德 B、伏尔盖特 C、荣格 D、费舍尔二、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文艺是“摹仿的摹仿”或“二度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 。2、“有意味的形式”理论是英国文艺批评家 提出的。3、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具有 性和 性。4、“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 使用的概念。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20分)文学理论 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话语蕴藉 文学创造的客体 灵感四、 判断题 (每小题2分,12分)1、文学理论具有指导性,不存在实践性。( )2、文学客体反映的职能是具有审美属性的意象,而不反映丑的意象。( )3、惯例文学包括审美文学和一切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文学。( )4、

1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具有“不平衡关系”。( )5、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应该是体现无产阶级党性的文学活动。( )6、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处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具有特殊性的艺术生产者。( )五、 简答题(每小题7分,28分)1、 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要解决好哪些问题。2、 为什么说“劳动说”在文学发生学说上具有更大的合理性?3、 解决文学界定困难的办法是什么?4、 艺术形式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六、 论述题(10分)运用学过的原理,论述“文学实现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这一文学定义的原理。七、 范例分析题(10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题画诗 “江宾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