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黄鹂(可修改)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97501594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教案:黄鹂(可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教案:黄鹂(可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教案:黄鹂(可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教案:黄鹂(可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教案:黄鹂(可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教案:黄鹂(可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黄鹂(可修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教案:黄鹂 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散文黄鹂,在孙犁的这篇散文里,黄鹂又是怎样的形象?下面是我整理了高一语文教案:黄鹂,希望对你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教案:黄鹂 高一语文黄鹂教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蕴涵的哲理; 2.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精彩语言;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的思考者。 高一语文黄鹂教案:教学过程 高一语文:黄鹂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自然中栖息着千姿百态的鸟儿,你见过黄鹂这种鸟吗?黄鹂不仅是一种美丽的鸟,而且几乎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多有描写,大家能吟出几句吗? 有关黄鹂的古代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这些诗句通过描写黄鹂的啼鸣、飞舞表现了黄鹂娇好美丽的形象,抒发了对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散文黄鹂,那么在孙犁的这篇散文里,黄鹂又是怎样的形象?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2.简介 孙犁:现代著名作家。河北省安平县人,原名孙树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创作的小说、散文结集为白洋淀纪事。其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文学

3、史上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找四位同学分段落朗读课文,尽量把文章的思路体现出来。 2.(师)概括课文内容 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熟悉了文章的内容,概括地说,叙述了我和黄鹂的几次相遇,其中有抗战时期的黄鹂,在青岛养病时见到的黄鹂,鸟市上的黄鹂,还有江南的黄鹂,通过这四次写黄鹂,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三、学习文章的思想内容(哲理)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呢?先说思想上的收获,文章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可能列举的内容与教师的分析引申: (1)要爱护鸟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分析引申:可以这样理解。黄鹂在文中是美的化身,反抗人类对美的暴力破坏。 (2)各种事物都有极致。在一定

4、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分析引申: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各种事物都有极致?黄鹂的极致是什么?黄鹂的禁锢和限制又是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 明确:说明各种事物都有极致的例子: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黄鹂的极致: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在这种环境下,黄鹂达到了它们的极致。 黄鹂的禁锢和限制:抗战时期,炮火连天的环境,美丽的黄鹂只是一闪而过,不能达到美的极致;青岛养病时,病友史同志举枪瞄准,黄鹂成了惊弓之鸟,从此一去不返,人类的射杀,是黄鹂不能达到美的极致的禁锢和限制;逛鸟市时见到的黄鹂,被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这

5、成了它们的禁锢和限制。(第三点学生一般能找出,第一点和第二点需要教师的引导) (3)(师)小结 所以,黄鹂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飞翔,自由生活,才能活出它的本性,才能现出美的极致。而且,的思索由黄鹂转向大千世界,茫茫宇宙。既然黄鹂的啼叫、飞翔要伴随着春雨、宿露,朝霞、彩虹,那么,虎、鱼、驼、雁这些更加壮观的美的极致呢?难道不需要深山、潭底、大漠、长空这样的美的极致?美的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是从平凡生活中升华出来的哲理,把人们的思想、追求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4)提到的各种事物,除了黄鹂、虎、鱼、驼、雁以外,还提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最后一自然段。 明确: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

6、的典型性格,是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由此可见,说的是黄鹂,实则讲的是艺术。把黄鹂看作艺术的化身,看作文学艺术家的化身,这种写作手法称为象征,例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只是本文叙事性更强,每个片段都蕴含着一定的意义,含蓄丰富。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四、本文的两个历史背景 1.抗日战争期间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论持久战),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论联合政府)。在文艺战线上,党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创

7、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 2.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历史背景 从1957年开始,在文艺界开展了反右派斗争和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文艺思想上机械论、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更加发展,粗暴武断、无限上纲的文艺批判几乎成为一时风尚。创作上,违背生活真实和缺乏艺术性的虚假文字和公式化、概念化作品风行一时。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写真实、写人性的作品和作家纷纷遭到批判,到1962年,由于左的错误倾向的影响,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本文就写于此时。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文化大革

8、命。 五、分析黄鹂的象征意义 1.男生齐读第一次见到黄鹂时的语段 (师)分析:第一次见到黄鹂,正是抗日战争时期,黄鹂的形象是革命文艺的象征,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在空前伟大的斗争环境中,黄鹂充满战斗的激情,展现出矫健、鲜丽、动人的形象,那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战斗作用。 2.找学生朗读第二、三次见到黄鹂时的语段 (师)分析:第二、三次见到黄鹂,正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无比欢欣地迎来了社会主义,艺术乃至一切事业都应该找到发挥极致的最佳环境,像那两只黄鹂找到深密幽静的一片树林大有安家落户的意思一样,去发挥自己的极致,但令人痛惜而感慨的是,好景不长,厄运接连不断

9、,左的错误,像史同志一样,或像那个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一样,或像那个卖鸟笼的老头儿一样,破坏了艺术发展的环境,使黄鹂一去不返,或成惊弓之鸟,或倒毙枪口,或焦黄凄惨,艺术正像黄鹂那样,需要一个广阔的天地。思索着、呼唤着,何时才能有这样的广阔天地呢? 3.女生齐读第四次见到黄鹂时的语段 (师)分析:第四次见到黄鹂的情景,热情洋溢地赞美江南,赞美黄鹂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正是寄寓着自己的探索和憧憬,理想和追求,也是对未来的乐观预示,这个预示在1987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后终于到来了,可见预示的瞻前性、准确性。 六、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与语言技巧 1.写作方法 从叙事到说理水到渠成,说理恰

10、倒好处。 (1)水到渠成:从几个片段的叙事到篇末的说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看到太湖的环境,看到黄鹂的全部美丽,联想到虎、鱼、驼、雁等各种事物的极致,已有水到渠成之势,篇末的说理真是自然而然。 (2)说理恰倒好处:说理也不宜长篇大论,只须点到为止,若隐若显,这才耐人寻味,恰倒好处。点到各种事物,点到艺术,读者自然心领神会。说理要注意说到什么地步才好,本文值得借鉴。 2.精彩的语言 (1)适当的文言句子使文章增色。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2)善用对句,语言简练,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在习作中,修改润色,用点心思,可用这样的句子。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3)还多次使用排比句。这里这里这里。 总之,整句与散句相结合,工整中求变化,长短错落有致,不呆板。 七、布置作业 文章把黄鹂在江南的极致写得非常美,请从略写的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选取一种,模仿文章的写法,扩写成百字左右的文字。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