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美学》PPT课件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297358110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6.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美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魏晋南北朝美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魏晋南北朝美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魏晋南北朝美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魏晋南北朝美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美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美学》PPT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汉魏晋南北朝美学第一节秦汉的形神论美学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淮南子论形、神、气关系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淮南子精神训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淮南子精神训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淮南子原道训淮南子论神对形的主宰故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精神训)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诠言训)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原道训)画西施

2、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君形者亡焉(说山训)第二节秦汉美术代表:画像砖与画像石画像石: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祠堂、庙阙等的建筑石材。萌发于汉武帝时期,东汉时达到高峰。主要有四个中心地区:一、山东、苏北、皖北地区;二、豫南、鄂北地区;三、陕北、晋西地区;四川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像石作品1、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内容及特点内容及特点:神话传说、天文星象、历史故事(周公辅成王、泗水取鼎泗水取鼎),封建贵族朝会、出行、迎宾、征战、献俘、狩猎、庖厨、百戏等生活场面,具有东汉早期精炼质朴的风格特点。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像石作品2、河南南阳画像石墓特点:内容丰富,有范睢受袍、晏子见

3、齐景公、二桃杀三士等历史故事。还有伏羲女娲、四神、天象、击剑等画面。布局简洁疏朗,物象鲜明醒目,具有古朴豪放、深沉雄大的风格特点。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像石作品3、山东嘉祥武氏石祠包括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四个石室。早在宋代即为金石学家重视。武梁祠最早著录于赵明诚的金石录。“良匠卫改”及隶书榜题西壁(西王母;始祖及帝王;曾母投杼、闵子骞失锤、老莱子娱亲、丁兰刻木等孝子故事;曹沫劫齐桓公、专诸刺吴王、荆轲刺秦王等义士故事)东壁(东王公;代赵夫人、梁节姑姑、齐义继母、京师节女等列女故事、三州孝人、义浆羊公、孝孙原毂等孝子故事;要离刺庆忌、豫让刺襄子、聂政刺韩王、无盐女钟离春等义士)武氏祠西壁画像石武氏

4、祠东壁画像石武氏祠南壁画像石第二节秦汉美术代表:画像砖与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像砖作品四川成都

5、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第三节魏晋玄学与魏晋南北朝美学宗白华美学散步魏晋南北朝艺术美学是一种“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美学”魏晋玄学理论:王弼:得意忘言得意忘言;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魏晋玄学崇尚三玄:老子、庄子庄子、周易世说新语对魏晋美学的映射文章蹊径好尚,自庄、列出而一变,佛书入中国又一变,世说新语成书又一变。刘熙载艺概文概通过世说新语我们对魏晋美学思潮的认识:第一,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已经从实用的、道德的角度转到审美的角度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有人叹王公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6、。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世说新语对魏晋美学的映射魏晋人物品藻从魏晋人物品藻从实用、道德实用、道德的角度向的角度向审美审美角度的转变,对中国古典艺术美学产生了角度的转变,对中国古典艺术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从重视艺术的重大影响。人们从重视艺术的政教实用功政教实用功能能转向强调艺术的转向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审美功能。魏晋之前艺术的功用美学理论: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

7、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审美认知功能审美认知功能)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洲,标镇阜,划浸流。(审美认知功能审美认知功能 王微)审美教育功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诸侯之图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此周之所以盛也。 (孔子家训观周)宣帝之时,图画汉烈士,或不在画上者,宣帝之时,图画汉烈士,或不在画上者,子孙耻之。何则

8、?父祖不贤,故不画图也。子孙耻之。何则?父祖不贤,故不画图也。王充论衡须颂篇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披图可鉴。南齐谢赫画品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繇述作.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思贤。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昔夏之衰也,桀为暴乱,太史终抱画以奔商;殷之亡也,纣为淫虐,内史挚载图而归周;燕丹请献,秦皇不疑;萧何先收,沛公乃王;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

9、乱之纪纲。是以汉明宫殿,赞兹粉绘之功;蜀郡学堂,义存劝戒之道。马后女子,尚愿戴君于唐尧;石勒羯胡,犹观自古之忠孝;岂同博弈用心,自是名教乐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审美教育功能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陆机)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纂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见放臣逐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曹植)审美愉悦功能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髣髴之哉?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呜呼!岂独运诸

10、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南朝宋王微叙画)峰岫峣嶷,云林森渺。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熟有先焉。!(宗炳画山水序)世说新语对魏晋美学的映射宗白华说:“自然美和人格美同时被魏晋人所发现”。第二、从世说新语可见,魏晋士夫文人对自然没得欣赏突破了“比德”观,开始欣赏自然山水本身的蓬勃生机。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

11、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言语)第四节魏晋著名书画家及美学命题魏晋著名画家魏晋著名画家:曹不兴佛画之祖、落墨为蝇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春蚕吐丝描”陆探微“一笔画”、“秀骨清像”张僧繇张家样、凹凸花、疏体萧绎职贡图曹仲达曹衣出水杨子华北齐校书图曹不兴曹不兴曹不兴,亦名弗兴,生卒年不详,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孙吴画家。善画龙、虎、马及人物。在当时,严武的棋、皇象的字、曹不兴的画被称为“三绝”。在吴地与皇象善书、严武善弈等号称“八绝”。时康居僧人会(即康僧会)携佛像从南方入吴,不兴曾加模写。其画迹早已散失。南朝齐谢赫曾于秘阁中见不兴所画之龙头,列入古

12、画品录,评云:“观其风骨,名岂虚成!”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后人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和师法他的地朝宋际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列女传仁智图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描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

13、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陆探微陆探微,生卒年不详,吴(今江苏苏州一带)人。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中国最早的画圣。在中国画史上,据传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可惜今已难再见到他的画迹。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他的画达七十余件,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连谢赫的古画品录中也对他推崇备至。张僧繇张僧繇(yu),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吴中(今江苏苏州)人,一说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梁武帝天监(502年-519年)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任右

14、军将军、吴兴太守。擅写真、顼道人物,亦善画龙、鹰、花卉、山水等。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张僧繇是南朝梁时代时绘画成就最大的人。他与顾恺之、陆探微以及唐代的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萧绎与职贡图萧绎(公元508554年),南兰陵(今江苏省武进县西北)人,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公元552年即位,史称梁元帝、萧绎自幼才艺过人,勤于著述,工书善画。职贡图卷系北宋熙宁年间摹本,原绘南朝梁时到中国来的外国使臣,共25人。现已残损,仅存12人。他们是:滑国、波斯国、百济国、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

15、周古柯、呵跋檀、胡蜜丹、白题和末国的使臣立像,每人身后有文字题记,记叙该国情况及历来交往史实。画像注重写实,神情自然。职贡图卷是了解南朝绘画艺术的珍贵资料,又是真实记录南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萧绎职贡图曹仲达曹仲达,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著名少数民族画家。原籍西曹国(在撒马尔罕一带),官至朝散大夫。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褶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似刚从水中出来,人称“曹衣出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无作品传世,但现存的北朝佛教造像中有与其相似的风格。杨子华北齐画家。生卒年不详,北齐世祖时(561565

16、)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据传他在壁上所画马甚至引起观者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他的人物画吸收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前代画家的长处,而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由于技艺精湛,当时即被称为“画圣”,得到北齐世祖的重视,使其供职宫廷,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成为专门的御用画家。唐代阎立本称誉他“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他的画风影响到唐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现存北齐校书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系描绘北齐天保七年(556)文宣帝高洋命樊逊等人校勘五经诸史的事迹。杨子华北齐校书图第三节魏晋南北朝著名书法家钟繇“正书之祖”皇象天发神谶碑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兰亭序、姨母帖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鸭头丸贴王珣伯远帖陆机平复帖陆机平复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中秋帖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第四节魏晋著名书画家及美学命题一、顾恺之画论一、顾恺之画论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论画1、顾恺之论“传神写照”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世说新语巧艺)凡生人无有手揖眼视,而前无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