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上传人:zhugu****g126 文档编号:297357863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PPTX 页数:76 大小:1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材 交 流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写给小朋友的话写给小朋友的话主要学习内容及目标主要活动探究技能01学情分析03一单元内容解析04课时内容分析02教材分析目录 学情分析11 12 23 3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二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

2、联系。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

3、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除了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教材分析21.1.前后前后左右左右一一 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本册共有本册共有5 5个单元,共计个单元,共计1616课。课。 二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 科学教材科学教材五五 科技科技产产品品二二 磁磁铁铁四四 动动物感知物感知环环境境三三 认识认识天气天气2.2.太阳的位太阳的位置与方向置与方向6.6.指南针指南针.3.3.我在我在哪里哪里5.5.磁极磁极的秘密的秘密4.4.认识认识磁极磁极7.7.多样多样的天气的天气10.10.怎样怎样预知天气预知天气9.9.

4、天气与天气与动植物动植物 8.8.天气天气与生活与生活 14.14.观观察蜗牛察蜗牛13.13.动物动物的鼻子的鼻子12.12.动物动物的耳朵的耳朵11.11.动物动物的眼睛的眼睛16.16.制作磁制作磁悬浮笔架悬浮笔架15.15.圆珠笔圆珠笔的秘密的秘密一一一一 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五五五五 科技产品科技产品科技产品科技产品 以动物的感觉器官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动物的感觉器官及其生活环境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通过模拟动物的感觉器官等体验活动,了解动物如何通过感官接触环境;通过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分别感受不同的食物或物体等实验,了解动物不同感官

5、的功能。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让学生意识到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舌等感知环境,为中年级了解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打下基础。二二二二 磁铁磁铁磁铁磁铁四四四四 动物感动物感动物感动物感知环境知环境知环境知环境三三三三 认识天气认识天气认识天气认识天气 二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 科学教材科学教材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人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顺序构建了前后左右、太阳的位置与方向和我在哪里3 课内容。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指导学生能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知道利用多种方式描述位置时,需要找一个固定物体作参照;用远近描述位置时,需要通过比较来完成;

6、描述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一年级上册玩磁铁的基础上,按照由浅入深的知识进阶层次构建了认识磁极、磁极的秘密和指南针3 课内容。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指导学生知道磁铁有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前两课侧重科学知识的探究,第三课侧重技术与工程的实践,前后衔接,相得益彰,密切了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联系。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天气现象为研究对象,按照从科学认识到科学实践的顺序进行了构建。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让学生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常见的天气现象,认识天气符号;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知道天气变

7、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天气是可以预知的,能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收看天气预报预知天气。本单元是学生了解大气的起始单元,为中,高年级描述天气变化的大致规律以及探究雾、雨、雪、霜、露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构建了圆珠笔的秘密和制作磁悬浮笔架两课内容。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主要是认识圆珠笔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联系;会利用磁铁、美工刀等材料和工具,动手制作磁悬浮笔架;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利用科技产品可以让人们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3一单元内容解析第一第一单元元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单元页说明单元页说明 图片:图片:单

8、元页呈现了一幅从山顶看日出的照片。 目的:目的:用美景引导学生对初升太阳的位置进行观察,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太阳的位置是确定方向的重要依据。 文字:文字:单元页还呈现了美文:“东方红,太阳升,确定方位知西东。前和后,左右中,找准参照位置定。”对本单元课程的内容要点用朗朗上口的长短句形式进行表达。 目的:目的:激发学生对一单元学习的兴趣。第一节指出可第一节指出可以通过太阳的以通过太阳的位置确定方位。位置确定方位。第二节引导学第二节引导学生利用前、后、生利用前、后、左、右来描述左、右来描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位置, ,并并指出了描述物指出了描述物体的位置时体的位置时, ,一一定要找一个物定要找一个物体

9、作参照体作参照, ,才可才可能正确地描述能正确地描述自己和其他物自己和其他物体的位置。体的位置。 本单元隶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和“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大概念:出 前后左右是单元的起始课,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直观感知、合作与交流,学习辨别、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会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到它与观察者和参照物有关。 太阳的位置与方向让学生观察、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规律,学习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会用“东、西、南、北”描述物体的绝对位置,认识到它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只与参照物有关。前后左右前后左右太阳的位太阳的位置置与方向与方向我在哪里我在哪里位置与方向位

10、置与方向 我在哪里让学生利用东、西、南、北来描述位置,知道物体的位置有远有近并能用远近来描述位置。单元教学内容l单元思维导图单元思维导图认识前、后、左、右。认识前、后、左、右。用前、后、左、右描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述位置。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变化。用太阳的位置辨别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方向。用远、近描述自己的位置。用远、近描述自己的位置。1.1.前后左右前后左右2.2.太阳的位太阳的位置与方向置与方向3.3.我在哪里我在哪里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用东、西、南、北描述自己的位置。用东、西、南、北描述自己的位置。找物品小游戏。找物品小游戏。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1.在教师指导下

11、,能依据自己的观察,描述一天中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2.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描述太阳一天中的运行规律。3.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多种方法对物体的位置进行描述。1.知道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2.知道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3.知道利用太阳位置辨认方向的方法。了解位置与方向的描述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位置与方向的描述给生活带来的便利。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的相对位置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围绕太阳一天中的视运行规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能如实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l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4

12、课时内容分析 教材解读 学情分析123 教学组织流程 教学评价 4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问题与策略65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科学1. 前后左右前后左右本课结构框架1.前后左右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拓展活动拓展活动认识前、后、左、右。认识前、后、左、右。 由由3 3部分组成部分组成 提出一定的准备范围:提出一定的准备范围:展示要准备的物品眼罩、毽子等。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将课堂探究提到课前。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准备物品。用前、后、左、右描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述位置。 教科书呈现了两个学生伸出手臂,利用自己的身体认识前、

13、后、左、右的画面。 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身体出发,认识前、后、左、右,了解生活中简单的方向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科书呈现了两个层次:一是在教室内,以一位学生为参照,其他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自己的位置;二是在校园里,以自己为参照,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目的是让学生置身不同的环境中,学会用前、后、左、右描述自己或物体的位置。 观察活动:观察活动:找一张照片,用前、后、左、右描述照片中人或景物的位置。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学生通过找照片中的人或景物,能灵活运用所学前、后、左、右的知识,学会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科书呈现了两

14、名学生玩找毽子游戏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知识描述毽子的位置。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喜欢的游戏巩固运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位置的知识。找毽子游戏找毽子游戏研研读教材教材课课标要求标要求前后左右前后左右一课是基于课标一课是基于课标物质物质科学领域科学领域“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快慢和方向来描述”这个主要概念来组织教学内容的这个主要概念来组织教学内容的。4.14.1学习内容: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学习内容: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4.14.1学习

15、目标:使用学习目标:使用前后左右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课课标提出的标提出的活动建议活动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用线绳、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位置。(学习内容用线绳、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位置。(学习内容4.14.1) 动物能适应环境动物能适应环境活动准备:活动准备: 图文解读:图文解读:图片中呈现的眼罩、毽子只是提供了活动材料的示例,教师要提示学生依据活动准备的要求在课前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相应的材料,如身边常见的玩具。 设计目的:设计目

16、的:为课堂探究做准备。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为保证课堂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多种多样的游戏物品,如眼罩(干净的毛巾)、毽子(沙包)等。活活动动目目标标:认识身体的前、后、左、右。活动过程:活动过程: 认识前、后、左、右。 图文解读:图文解读:图片中呈现了两名学生伸出手臂认识前、后、左、右的画面。男生右手侧平举,并用泡泡语“这是我的右手,这边是我的右边”引领大家认识左、右。女生双手前平举,用泡泡语“这是我的前面”引领大家认识前、后。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熟知的左、右手出发,学习以手为参照,右手的一边为右边,左手的一边为左边;正常体位下,以脸为参照,面对的一方为前面,以背为参照,背对的一方为后面的判断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前、后、左、右”是相对于谁说的。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以自己的脸或手为参照,认识前、后、左、右。教师请学生伸出双手,说一说哪是左手、哪是右手,用左手摸摸自己的左脸,用右手摸摸自己的右脸,分别指一指自己的左边、右边、前面、后面。学生根据口令“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指指你的左边,指指你的右边;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