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中考作文技法》)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295000657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PDF 页数:121 大小:2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法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中考作文技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技法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中考作文技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技法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中考作文技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技法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中考作文技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技法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中考作文技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法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中考作文技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法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中考作文技法》)(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作文技法技法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中考作文技法)(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步骤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序幕,是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重要的一环。有经验的考生,应将审题过程分作四步走完。1.扫视快速扫读文题,以明体裁,找重点,求范围。扫读的内容为:O看义题的类型一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要求自由拟题;看是材料作文、条件作文,还是想象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看文题的内容一是记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说明;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是写文,还是写信看文题的表达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看文题的多少是一个题,还是两个题;是独立的两个题,还是一材两题。2.品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

2、的重点:(D理解完整命题的含义,明确重点,确立中心。分析半命题的表达形式,理解要求,仔细斟酌之后再进行“完形填空”。阅读文题中的材料,从提炼观点、改写续写、其它用途三个角度判定其作用。体味材料的含义,初步提炼观点。观察文题中的图画,品析含义,提炼主题,确立立意角度。品读话题作文的材料与要求,确定自己的作文内容。3.补读审读构成文题的其它因素,蓿重查看:文革体裁和字数的要求。关于拟题、取材、格式方面的要求。关千材料处理的要求。作义过程中不容违反的规矩。其它特别的要求。4,深究CD对看不懂的材料再从头读过,仔细推敲。细读文题中的解释、举例、说明与提示,君其中隐含有哪些对写作构思有用的信息。研究文题

3、前后附加的成段的语言文字,看其中是否隐含有对文题写作构思的一些暗示。以上四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步的“品析。品析文题时,速度不妨放慢一点,时间不妨拉长一点,以确保真正地理解题义。为了理解的准确,除了从字面意义上直接体味之外,还可以运用如下两种方法:CD增删。或在文题中增加字词,或从文题中减少字词,从增删之后变化中体会文题的表达重点,从而强化对文题的理解。对比,将卷面上的文题与平时见过的或考前训练过的文题进行对比,从中体会到大的差别或细微差别,以防止草率套用原先熟悉的材料。以上四步,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实际上在操作上是揉为一体的,只不过是审题中要注意的四个侧面,我们在考场上一定要为自己负责,细心

4、审慎地”步步到堂”。l在“真”这个文题中,” “可用什么内容来代替,横线上可以填进那些上应的内容?用这个文题进行作文应该扣住哪个字?2读下而中考作文题,然后答题:以“冬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以冬夜中的人、事为主要叙写内容;以景物描写作必要的渲染烘托;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500字。CD题目中哪一句话对作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提示?题目中哪一句话对提高作文的档次进行了提示?3在中考作文题“可敬天下父母心一记家长对我期望的二三事”中:文题的表述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嫘的,还是含蓄的?题目中暗示的文章主题是题目中表示文体色彩的一个词是我们作文时应扣住文题中的4下面是一个很长的中考作文题,

5、你读一读,审一审。看你发现了哪些对作文有用的信息。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作文:现在社会上有种风气,父母爱孩子,真有点近乎溺爱。只要求孩子读书、升学,至于待人接物、劳动、生活等等都置之脑后了。特别是家务劳动,都由父母包了下来。小到洗一块手绢,一双袜子,都是妈妈代劳,这是不利千培养下一代的。我的父母却不然,他们严格要求我会生活,爱劳动,不怕吃苦,勤奋、节约,对我的缺点从不迁就。所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或“这样要求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夹叙夹议的文章,其中代替父母或老师,正式写文章时将它代进去。本文也可以取材千所见所闻,但要用第一人称写。(提示:l.” “可指任何一个人,横线

6、上可填任何一种性质的特点或行为;“”可指任何一件物品,横线上可填任何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词;“ ”可指任何一件事,横线上可填任何一种对事的评价用这个文题进行作文应该扣住“真”字2.以冬夜的人、事为主要叙写内容。以景物描写作必要的渲染烘托3是生动的、直露的可敬天下父母心记期望二三事4审题中发现:“学会了走路”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文题中的材料是暗示要写别人对“我”严格要求和“我”自己的努力作文时不一定要写自己的父母作文的内容也可以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举。)(二)仔细领会文题的要求为了严谨和科学,也为了考生尽量少失误,中考作文题的命题者总是要在文题前后交代儿点,并冠以“要求”、“注意”等

7、提示语。在这简短的文字中,有着丰富的、指令性与指导性兼容的信息。若不细细咀嚼、领会就匆忙者笔,可能会给考场作文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作文应试中,不可不仔细研读文题的“要求”。文题的“要求“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交代每个文题之后必有此项内容。综合起来看,大致包括如下若干方面:书写的要求;字数的限定;取材的范围;表述的对象;文体的类别;拟题的方式;写作的禁忌;违规的处理。这方方面面的“要求,具有明晰的、 干脆的指令性,只能遵从,不能违反,否则会影响得分。如某地中考作文题“告诉你我的一件新鲜事”中,有如下的作文要求:CD内容具体。以记叙为主 ,不能用书信的格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

8、、校名,否则扣分。字迹清楚,标点占格,卷面整洁。全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800字。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内容不具体者,要扣分:不写记叙文的,要扣分;写成书信了的,要扣分;写了真名的,要扣分;书写不整洁的,要扣分;字数超过限制的,也要扣分。倘若粗心大意,或以为这些规定只是小事一桩 ,也许就会糊里糊涂地丢分。2.解释这较多地用千半命题作文、拟题有特别要求的作文、记叙对象可以变换的作文以及文体不限的作文。拟题者往往用一两旬话进行解释或例说,以指导考生对作文题准确把握,灵活处理。如中考作文题“我和XX的要求中说道:题中的XX可写入和物,如妈妈、老师、同学、猫、花、邮票、足球等。此解释意在给考生开拓思维

9、空间,告诉我们要从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中撒取材料。又如中考题“一个我最CD#8习的人”,要求“要用一两个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面貌,要有生动的描写,这是在告诉考生如何组织材料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取得较高的分数。再如文题“我帮妈妈做家务”中,其“注意一”为:也可以帮爸爸、帮爷爷、帮奶奶做家务。此解释既点示文题中的叙述对象可以改变,又暗示“帮”的对象是自己家中的一位长辈,而不是几位或者其它。3,提示主要用千较为强调写法的作文。命题者用很简炼的语言,通过文题的要求,或提示写法,或指导构思。考生对此多加品味领悟,必有好处。它们之中,有的提示比较直露,如中考题“微笑”,要求写成记叙文,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或接

10、触过的人,在记叙中适当穿插抒情或议论。这个要求直接指导怎样取材,提醒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的提示则比较含蓄,有“暗示”作用。如中考题“家庭的乐事”,要求以“乐”字贯穿全文,写一篇反映家庭生活之乐的记叙文。这个要求既明示“乐”是文草的线索,又暗示要记的不只是一件乐事,而是几件乐事。又如中考题”这是真的吗,要求中说“可以加副标题”,这即是暗示考生利用副标题将写作对象具体化,使写作集中目标,集中力量。由以上所述,我们知道,在中考作文时,一定不要淡漠了对文题“要求的审读。l说明你怎样掌握下面文题中的“要求”。题目:我在父母心目中要求:通过记叙二三件具体的事情表现家长对你的期望,以及教育的方式方法

11、;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点明其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表明自己的看法。字数600左右。2下面文题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题目:忘不了您的教诲要求:0“您必须是长辈或老师。如果涉及学校名、老师和自己的姓名,一律分别用刘老师、王斌、红星中学来代替,否则扣分。要写成记叙文,具体写出一件事来表现中心。要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不少于600字。3下面文题括号中的内容起什么作用?题目:我有这样一个好要求:O在题目的横线上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老师、叔叔、伙伴、邻居等),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悄等表达方式。字数600900,不足或超出部分,每50个

12、字扣一分。(提示:1(D用两三件事写父母,文中一定要穿插议论2.只能记叙一件事,要有描写、议论和抒情,要注意保密3仅起举例的作用,并不是一定要求写这些内容。)(三)认真品味文题的“导语“除了材料作文,在一般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之前,有时也会出现一段较长的文字。它们不是据以作文的材料,也不是进行限定的条件,而是语言优美精粹的窜千理性或激情的导语,非常类似千语文课中教师设计的“开讲语”。作为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者非同小可的作用。既然”导语”作为某些文题的组成部分出现,那么就必然有其独到的作用。品味”导语”的语言,揣摩其蕴含的意图,也就成为审读中考作文题的必要过程。下面,我们结合文题,分别领会

13、“导语”的基本作用。题中打浪纹号的部分,即为我们所说的文题”导语”。文题一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 。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闵被消除。)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此导语中含了一组排比句,暗示了这篇考场作文立意的某些侧面,并用省略号暗示考生去进行发散联想。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是:ZZ6点示立意角度ZZ6开拓写作思路。通过抒写“笑声”可以表现怎样一个有恋义的侧面呢?你可以写“友情在加深”或“学业在长进”,可以写“困难被克服”或“隔闵被消除“,还可以写自己由此而联想到的某个方面。文题的”导语“用“友情

14、在加深”这组排比句,既激发考生多角度地选材,又指点了考生立意的具体侧面,隐含的内容相当丰富。文题二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原野,吹开了满园的鲜花。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诸以“我在春天里”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此“导语“富有情感,它的作用是:激发写作情感,创设写作情煤。其优美的语言,能调动考生的回忆,铺设作文情感的基调;一句“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设置了特定的写作情炽;“想”和“做”则暗示在写作中如何选材,选什么材。文题三同学们,近来全国都在开展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活动,牢记中华民族受欺淩的苦难

15、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家都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请以“给同学的一封信”为题,谈谈你从中受到的教育,以互相鼓励。此导语的作用是:显示写作背景,强调把握主题。考生要写自己受到的教育,不能离开“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活动”;考生的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离不开牢记中华民族受欺凌的苦难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背景和主题,通过导语巧妙地表达出来。文题四我们都曾路过许多地方,如商店、市场、田垄、公园、运动场、图书馆、电影院、舞厅、教师的窗前、爸爸妈妈的办公室等等,我们也一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的。请以“我从走过“为题,先将题目填写完整,然后写一篇有叙有议的文章,以叙为主。此“导语”的作用是:提示选材范围

16、,指点行文布局。其罗列的“许多地方”,意在让考生展开联想,选择一个最有利千表达的“地方”,以便顺利成文。”所见所闻所感”一语极为巧妙,暗示出写这篇“有叙有议”的文章应该如何布局:先写所见,穿插所闻,然后表达所感。以上“导语”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基本作用。而实际上,上述每个导语都不仅仅只有一个“基本作用”,只有认真阅读,揣摩品味,才有可能对其隐含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挖掘。所以,我们在遇到有“导语”的文草时,一定要对其多读几遍。l说说下面文题导语中最关键的一个旬子是什么?文题“我恤得了珍惜“下面这样一段”导语”:“当青春微笑着向你走来的时候,生活也时时给你教益。有那么一次,它让你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请用上面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2简析下面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文题:生活中难免发生些不如意的事,如自己的愿望、要求未能得到满足;考试成绩不好或是有错误受到了家长的指责、批评;或是受到误解、委屈等。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人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受磨练,从而重新奋起。许多有成就的人是都是这样,但也有人从此一踞不振。所以青年人必须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请以“在错误、挫折面前“为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