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安全技术基础典型事故案例 例1.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脂(MIC)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19日深夜11时,美国设在印度的博帕尔农药厂的由于240加仑水被错误地倒入45吨甲基异氰酸脂(MIC)储罐内,使罐内温度突然升高至38度,压力从5磅升至355磅维修工试图手工操作来减压,但因罐内压力太大而未成功3日零时56分,一股浓烈、酸辣的乳白气体(剧毒物甲基异氰酸脂)从一个出现裂缝的安全阀泄漏出来,四处扩散,120名工人纷纷逃离,只有1名工长在孤军作战中死亡整个事故造成2500多人死亡,12.5万人受害,30万人撤离,印度方面估计损失20亿美元事故的教训是:1)对剧毒物甲基异氰酸脂泄漏防护措施不当泄漏后长达3个小时没发出报警;2)厂址选择不当处在密集居民区,有1.2万人居住在距工厂只隔一条马路的地方; 3)雇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甲基异氰酸脂沸点在39℃~44℃,而事故时罐温达到38℃;此时自动安全阀失灵;洗涤器正在检修,不能经洗涤器排放气体;临时接通软管排放气体燃烧,但持软管者临阵脱逃,只有一个工长坚持工作,但其中毒失去点火能力 例2. 深圳安贸公司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1993年8月5日13是15分,深圳市安贸公司清水河危险品仓库4号仓因违章将过硫酸铵、硫化钠等化学危险品混储,引起化学反应而发生火灾和爆炸,火灾蔓延导致连续爆炸,爆炸又促进火势蔓延,共发生2次大爆炸和7次小爆炸,有18处起火燃烧。
未扑救火灾,共调动9个城市132辆各类消防车,1100多名消防人员,直到8月8日22时才完全扑灭残火事故造成18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损失2.5亿元事故的教训是: 1)违反消防法规存放水泥、煤炭、木材的丙类仓库当成存放危险品的甲类仓库,并成为深圳市最大的化学危险品储存中心;单体仓库改为联体仓库;防火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 2)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落实没有称职的防火安全干部;危险品进库没有安全检查和技术监督,帐目不清;仓库职工没有经过上岗培训;没有消防应急予案,无事故自救准备; 3)消防监督力度不够由于安贸公司与公安局的“特殊”关系,致使消防队的《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被长期置之不理,而且消防执法还受到行政干预; 4)消防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与扑救特大火灾要求不适应仓库内消火栓压力不到1公斤;消防人员缺少隔热服和防毒面具;消防车机件老化;消防员编制严重不足 例3. 金陵石化公司南京炼油厂油罐燃烧事故1993年10月21日18时15分,金陵石化公司南京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无铅汽油罐区发生空间爆炸,引起罐区地面及310号油罐起火经156辆消防车、1323名消防人员17小时扑救,大火于22日11时扑灭。
事故操作工、拖拉机驾驶员2人死亡,直接损失38.96万元事故的教训是: 1)误操作导致油品泄漏操作工在对310号油罐进行加剂循环调和作业时,本应打开310 罐的副出线主控制阀,却错开了311号罐的副出线主控制阀,导致311罐装满的汽油泵入310罐并外溢,在罐区内外大面积扩散,形成爆炸气体; 2)安全系统报警没注意310罐油品外溢后,曾发生声光、计算机报警,都被操作员忽视; 3)交接班没到现场操作员在15时15分发生操作错误,16时并没有按规定到现场进行交接班,错过了发现泄漏的时机; 4)拖拉机进厂没被制止拖拉机进入一级防火防爆区,严重违反安全规定;拖拉机防火安全帽形如虚设,不能起到阻火作用; 5)消防设计、审查、施工、验收管理混乱,有些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半固定的泡沫灭火线底阀未装,延误了救火时机 例4. 北京东方化工厂油罐爆炸事故 1997年6月27日21时,北京东方化工厂操作工开错阀门,将本应卸入B罐的轻质柴油错误地罐到已经满载石脑油的A罐中,导致大量石脑油溢出,挥发形成可燃性气体,遇火引起A罐爆炸,并引起乙烯罐的爆炸和整个罐区的大火事故造成9人死亡,39人受伤,20多个1000~10000米3装有多种化工物料的球罐被毁。
直接损失高达3亿多元 事故的教训是: 1)安全教育不够,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与责任心不强,导致操作失误; 2)安全设施存在问题设备在设计没有防止误操作的技术措施;在发生误操作时,缺乏及时发现和信息反馈的技术设施; 3)安全管理不力安全监控、检查机制不力,对企业内各个关键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安全监控和检查 例5.2000年我国气瓶爆炸事故情况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统计 ,2000年共发生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爆炸事故 155起 ,严重事故151起 ,死亡175人 ,受伤368人,直接经济损失4503.23万元现将2000年与1999年“气瓶”类事故统计比较如下(气瓶包括 :液化气钢瓶、工业气体钢瓶、液氯钢瓶等 ): 名称 2000年 1999年 增减 (%)爆炸事故 (起 ) 41 31 +32.3严重事故 (起 ) 2 3 - 3.3死亡人数 (人 ) 39 29 +34.5受伤人数 (人 ) 70 107 - 34.6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333.78 1544.95 - 78.4 在气瓶的41起爆炸事故中 ,12起因违章充装;5起因错装;7起因使用不当;2起因制、改装质量低劣;3起因在检验、修理过程中违章操作,4起因腐蚀;3起因违章自行装卸;1起因使用判废的气瓶;4起因其他原因造成泄漏引起。
典型事例有:(1 )山东平度某村个体修理户,所用氧气瓶腐蚀严重,爆炸死亡 1人 ,受伤 4人;(2 )青岛某仪表公司 ,所用氧气瓶腐蚀严重 ,爆炸死亡 2人 ,受伤 4人 ,直接经济损失 3 0万元;(3 )江西南昌某医用氧气厂 ,操作不当 ,氧气瓶混有油脂 ,发生爆炸 ,死亡 4人 ,直接经济损失 6 0万元 ,并造成停产;(4)吉林松原某气体公司 ,充装操作不当 ,氧气瓶内混有可燃介质 ,产生爆炸 ,死亡 2人 ,受伤 2人 例6.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编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在化学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应急方案处理事故;建立一种应急系统,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或消灭事故,保护职工和附近居民的健康与安全,将事故对环境和财产造成的损害降至最小程度由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在制定救援计划时,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如企业内部和周边环境,过去经验和将来状况,工厂生产特点及工艺过程的前后变化,产品特性对装置的影响,报警信号的传递,气候与风向,毒物的泄漏量等等主要由如下项目构成: 一、要明确危险目标无论做什么事情,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重大工业事故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可燃性物质泄漏引起的火灾或爆炸;另一类是化学危险品大量意外泄漏,造成大面积的人员伤亡、中毒和环境污染重大危险目标是指制造、加工、贮存或处理超过临界量的特定物质的设备和设施,这些特定物质是指被确认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物质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生产、使用、贮存化学危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特性以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确定危险目标 二、要明确危险目标周围的一些基本情况化学品的危害程度,不仅取决于化学品本身,还取决于事故的过程和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周围的环境状况要使员工预先了解这些情况,根据工艺状况,判断发生化学事故后,可能发生的灾害程度,可能影响的范围及人员;掌握危险设施的具体位置和性能及材质特点,还有贮存量;预先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平均风速,危险设施周围有哪些其他产品和副产物等同时还应了解道路交通情况 三、要组织落实发生化学事故时人们的恐慌心理和混乱状态是可以理解的,这时有组织出面,人们就有了主心骨,就能稳定军心,保持镇定同时,化学事故的有效处理,要求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建立以应急救援指挥部为核心的应急反应系统通过平时模拟演练,当化学事故发生时,能够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明确各自的责任。
成立相应的救援专业队,如防化学专业队,治安和消防专业队,通讯联络队,医疗救护队,抢险抢修队,后勤运输服务队等;通过采取快速的协调一致的控制行动来减少事故的影响 四、要落实必要的救援装备,进行事故分级及相应的报警信号当发生化学事故时,很多事情单靠人力是无法完成的或者说完成的非常缓慢,配备各种救援装置是及时消除化学事故危害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要预先根据危险目标的实际需要,将抢修抢险设备(消防车、消防器材、消防水枪、指挥车、起吊车等)、个人防护用品(氧气呼吸器、长管式和过滤式面具、特种服装)、检测仪器(测爆仪、测毒仪、分析器等)、医疗救护器械(救护车、担架、药品)、通讯联络器材(机、、广播电视等)配备齐全,平时派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上述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对事故进行正确分级,可以迅速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节约宝贵的时间,避免无效劳动可以根据化学物质危险等级、泄漏量大小及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特种事故(危险目标为运动状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发生化学事故的过程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任何贻误时机的行为都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化学事故初期的信息收集、处理、评估和传递,对于应急反应系统及时有效地运行至关重要。
根据事故级别的不同,发出的报警信号也不同,一般分口头通知、通知和广播电视通知 五、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规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无数事例和经验证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是随时存在的,但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前面讲过,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有两种:一是大量泄漏,二是火灾爆炸造成泄漏的情况一般有腐蚀、仪表失灵、外力碰撞、填料受损等,这时减少容器内的贮量,防止液体大量流淌是主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留出一个空罐做备用罐(最好低于地平面),或设防护沟墙,以防蔓延引起火灾爆炸的情况有工艺失控,超温超压,高压气窜入低压容器 ,遇到明火、雷击、静电放电产生火花等 ,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在规定范围内 ,对一些安全阀、减压阀、放空阀、仪表报警、连锁装置、防雷击装置、防静电装置、安全水封、阻火器等进行定期检查校验 ,对槽、罐腐蚀情况定期检测 ,对压力容器要进行定期探伤测厚并建立严格的检测制度杜绝人为火种 ,使消防器材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对于强酸性物质的贮存 ,要预先设立中和池 ,同时设立地沟将泄漏酸液导入中和池进行酸碱中和 六、要制订化学事故处理的主要步骤 1.要尽快报警 2.岗位人员要迅速戴好防护器具,切断与生产系统相联的有关阀门 ,特别是发生火灾时,与生产系统隔绝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发生。
3.火势初起时 ,先用岗位消防器材灭火,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用沙土大量撒向泄漏处或火源进行吸附或灭火 4.命令事故发生部位及一定区域内停业一切可能产生明火的作业 ,所有电气设备及照明保持原状态 ,有组织地撤离多余人员 5.要根据风向、风速、对毒物扩散区加强监测 ,视情况疏散人员 ,同时设岗封锁现场 6.消防及抢险人员不仅要用水稀释及灭火 ,还要对周围各罐进行喷水冷却降温 ,同时注意有些化学品忌将水打入槽内 7.对于泄漏液伴有一定压力 ,遇常温迅速气化的化学品 ,要迅速加入氮气或二氧化碳等隋性气体抑爆 8.抢险与抢修都要严格遵照《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防止因铁器碰撞等原因放出火花 ,产生二次事故 9.视灾情转移周围其他化学危险品 由于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