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93963701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北部湾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西北部湾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西北部湾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西北部湾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西北部湾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北部湾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北部湾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北部湾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日:“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日:“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

2、不能知,安可 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致治者:使国家到达大治的人。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故虽有名马 *B.正患已不能知C.而伯乐不常有 *D.虽有千里之能A.故虽有名马 *B.正患已不能知C.而伯乐不常有 *D.虽有千里之能名之者谁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德彝惭而退上诘之C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安可/诬一世之人(D )10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11 .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3、为哪一项(2分)A.甲文屡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 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贷”“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 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假设渴的人物形象。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 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 乙文那么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12 .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马之千里者,一

4、食或尽粟一石。(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13 .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锦 彝存在哪些问题? (4分)14 .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家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 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3分)【参考答案】15 B10.C11.D12. (4分,第小题2分)(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13. (4分,句子2分,问题2分)句子:其真不知马也。(2分)问题:不能知人善用、 善取其才;(1分)不善于自省,遇事推责。(1分)14. (3分,

5、推荐人物1分;理由2分,“德”“才”各占1分)例如一:我推荐唐睢,因为唐睢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有一颗爱国之 心;而且他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处事不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例如二:我推荐范仲淹,他忧国忧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他军事才能卓越,镇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立功。【参考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 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 太宗说:君 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自古治理国家到达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 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忧虑自己不

6、能辨识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德 彝惭愧地走了(2020广西北部湾)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 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节选自诗话总龟)【注】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7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2分)(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2)又欲作“推”字 18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19: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

7、角度比照“敲” “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2分) 【参考答案】17、(1)在 (2)想要18、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19、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参考译文】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 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 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2019广西北部湾)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

8、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 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 也。可以一战。战那么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岁U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注】(遍)也有版本写作“偏”。13 .以下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9、A.齐师伐我B.忠之属也有C.遂逐齐师D.公问其故伐薪烧炭南山中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温故而知新答案:B (A中“伐”前者为“攻打”,后者为“砍伐” ;B中“属”,二者均为“类” 之意;C中“师前者为“军队后者为“老师”;D中“故前者为原因后 者为“旧的”。)A.何以战B.战那么请从C.公与之乘D.吾视其辙乱 答案:B (A中“C14 .以下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以塞忠谏之路也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何陋之有其真不知马也”前者为“凭”,后者为“以致”;B中“那么二者均为“就”之意;C中之前者为代词,指“曹刿后者为句式倒装的标志;D中“其前者 为“他们的”,后者为表强调的

10、语气词。)15 .以下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 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 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 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 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答案:D (不是一概不提,而是略写)16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

11、谋(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答案:(1)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 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2019广西北部湾)田猎之获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那么愧其家室,出那么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 那么狗恶也。欲得良狗,那么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那么家富,家富那么有以求良狗,狗良那么 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注释】州里:乡里。惟:思,考虑。疾;奋力,用力。17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题1分,共2分)(1)齐人有好猎者好:(2)狗良那么数得善矣贝IJ: 18 .把文中

12、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译文:19 .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参考答案】20 . (1)喜欢,爱好(2)就21 .不只是打猎,各种事情都是如此。22 .原因:“于是还疾耕,疾耕那么家富,家富那么有以求良狗,狗良那么数得兽矣。(奋 力耕作富裕起来,然后买到好的猎狗。)启示: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具备必要的条件;否那么,美好的愿望就难以 变为现实。【参考译文】齐国有个喜欢打猎的人,花费很多时间却得不到野兽。回到家愧对家人,出外又愧对朋 友邻居,(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狗不好。(他)想要得到好狗,但家里贫困

13、无钱买 猎狗。于是(他)回家奋力耕作,奋力耕作就家庭富有,家庭富有就有方法买到好的猎狗, 有了好狗就经常捕到野兽。(他)打猎获得的野兽,常常超过其他人。不只是打猎,各种事 情都是如此。(2018广西北部湾)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珊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蟆,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14、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13 .以下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伐竹取道策之不以其道B.全石以为底一食或尽粟一石C.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D.不可知其源林尽水源14 .以下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调素琴B.似与游者相乐至于负者歌于途C.潭西南而望思而不学那么殆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15 .以下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 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B.第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饱满灵动,表达游鱼怡然自得的同

15、时, 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激,二者各尽其妙。C.第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 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 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道的忧伤悲凉之情。16 .把第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参考答案】17 . D14. B15. C16.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 不见。(2)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2018广西北部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