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对早期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93962733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疗法对早期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运动疗法对早期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运动疗法对早期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运动疗法对早期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动疗法对早期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疗法对早期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运动疗法对早期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运动训练,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经3周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关键词】:运动训练;脑血管病;功能恢复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脑血管病导致的偏瘫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负担,

2、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减轻患者家庭负担。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脑血管病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中医传统治疗,治疗组在传统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运动疗法。两组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1.3纳入标准符合初发或复发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有肢体功能障碍者;生命体征平稳

3、;可配合运动疗法,年龄18岁;病程30天;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1.4排除标准血压较高(BP180/100mmHg);严重的认知理解障碍和交流障碍而不能配合运动疗法;发病时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依从性差及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方法2.1传统治疗2.1.1针灸治疗取穴:四神聪、百会、神庭、印堂、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太溪、太冲手法: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分钟。2.1.2推拿治疗以揉法、滚法、拿法、点穴为主,对偏瘫侧肢体行推拿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2.1.3中药外敷活血化瘀中药外用方,湿敷肢体偏瘫侧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2.2运动疗法

4、2.2.1手法治疗根据不同时期给予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训练,核心肌群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下肢肌力训练,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包括Bobath技术关键点控制及反射抑制模式的运用;Brunnstrom技术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逐步脱离痉挛模式,向正常运动模式转变;Rood技术通过感觉刺激、肌肉牵张、关节挤压负重等缓解肌痉挛,改善运动的控制;PNF技术中的下肢屈肌模式。2.2.2器械治疗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功能性电刺激、主被动训练仪、减重步行训练仪、电动起立床等治疗。2.3治疗周期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连续治疗3周即21天。3.疗效观察3.1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

5、评定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FMA),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改良Barthe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3.2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在进行t检验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组别例数(n)Fugl-Meyer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照组治疗前2029.6321.51ac31.5717.56ac治疗后2043.025.03bc52.6318.88bc治疗组治疗前2031.7522.45ac

6、32.2516.5ac治疗后2051.4526.15bc61.2521.93bca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4.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经过运动疗法训练后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是脑梗死康

7、复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2,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并加速脑侧支循环建立,能促进病灶周围组织和健脑细胞重组或代偿,可最大限度挥发脑可塑性,同时有效防止肌肉挛缩,可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异常运动造成的意外损伤,可改善肢体功能。脑血管病所导致的偏瘫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许多患者因此而致残,从而失去了劳动能力。大量的临床报导3-4已证实了脑血管病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周治疗,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且疗效优于单纯传统中医治疗组,说明运动疗法可以显著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5。脑血管病的治疗既往多以传统中医治疗为主,传统中医治疗对脑血管病可有一定程度的

8、改善,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如:方法较单一,对患者功能恢复方面的帮助较少,且传统中医治疗中,患者多为被动活动或者被动接受治疗,主动参与较少,因此恢复程度有限。从良肢位的摆放,改善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训练,到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如此循序渐进,针对患者卒中后不同时期的特征,给予不同的康复治疗可以全面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良肢位的摆放可预防或减轻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可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早期良肢位摆放可为后期康复打下良好基础,可有效地预防误用、废用综合症6,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足内翻、关节半脱位等。功能性电刺激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提高肢体肌肉

9、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早期使用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7-8,增加组织血流量。另外功能性电刺激可通过改善肌肉力量纠正足下垂、踝内翻、外翻,以及行走步态9。关节活动度训练,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以防止关节挛缩。肌力训练可改善肌肉力量并且增加肌肉耐力,为平衡、协调、步行做准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肌张力训练,可缓解肌肉痉挛,为患者功能恢复打基础。从坐位平衡再到立位平衡的训练,可为患者独立行走做准备。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建立或维持或者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使其生活自理,降低生活依赖程度,并且可以改善病人的躯体功能,如灵活性、协调性,增加活动能力,使其能独自或借助最少的帮助,完成各种体位转移,完成社区内活动。

10、减重步行可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增强下肢运动功能10。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源于人类大脑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组11。研究证明12丰富的外部环境刺激及功能训练可以促进脑卒中所造成的各种功能缺失的恢复。康复训练使大脑接受外周传入的信息及向外周传出的冲动增多,一方面可以增强梗死侧皮质的输入刺激而维持、调节皮质对外周的最高中枢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皮质促进其代偿损失的功能,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13。因此在脑卒中后运动训练不仅能改善患侧肢体功能恢复,还能促进损伤大脑的神经恢复。参考文献: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2Jamn

11、esf,Daniellel,Brandonw,etal.EffectsofearlyexerciseengagementonvascularriskinpatientswithtransientischemicattackandnondisablingstrokeJ.JStrokeCerebro-vasc,2013,22(8):388-3903朱琪,乔蕾,羊健中,等.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8,23(1):26-17.4WinsteinCJ,RoseDK,TanSM,etal.Arandomizedcontrolledcomparisonofup

12、per-extremityrehabilitationstrategiesinacutestroke:apilotstudyofimmediateandlongtermoutcomesJ.ArchPhysMedRehabil,2004,85:620628.5韦坚.脑卒中偏瘫患者规范化康复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8):1014-1017.6马兰,张秀萍.脑卒中急性期良肢位摆放的指导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234-2357王国宝,鲍勇,丁旭,高怡,谢青.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及进展J.中国康复,2012,27(5):373-3758PeckhamPH

13、,MoreimerJT.MarsolaisEB.AlterationintheforceandfatigabilityofskeletalmuscleinquadriplegichumansfollowingexerciseinducedbychronicelectricalstimulationJ.ClinOrthopRelatRes,1976,46(114):326-333.9刘忠良,关爽,宋琳,郑伟.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积分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824-6825.10张丽华,赵连成.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3):221-222.11郭旭,张晋,郑春莉.脑卒中康复治疗进展A.C2013:133-134-135-136.12刘罡,吴毅,吴军发.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13李玲,袁华,牟翔,等.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后Fos和HSP70表达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901-90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