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文学 伍尔夫、波伏娃和朱迪斯巴特勒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93961040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权主义文学 伍尔夫、波伏娃和朱迪斯巴特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女权主义文学 伍尔夫、波伏娃和朱迪斯巴特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女权主义文学 伍尔夫、波伏娃和朱迪斯巴特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女权主义文学 伍尔夫、波伏娃和朱迪斯巴特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女权主义文学 伍尔夫、波伏娃和朱迪斯巴特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权主义文学 伍尔夫、波伏娃和朱迪斯巴特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权主义文学 伍尔夫、波伏娃和朱迪斯巴特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权主义文学伍尔夫、波伏娃和朱迪斯巴特勒女权主义及性别问题是的兴起是人文学科内可以说是最引人注目的 浪潮了,我个人对女性主义是很有好感的,也会自我成认自己是个女 权主义者,认为女权主义的某些观点应当成为我们现代人常识的一部 分。如果说任何文化都可以引以为阐释作品的背景的话,那么女权主 义的文学批评似乎是可行的。尽管如此,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中那些过于激进的思路依然会引起我的 反感,我甚至觉得有些已经开展到了仇男症的地步。当理论只是为了 发泄的工具,而非认知和描述的时候,它就已经异化到丑陋的地步了。还是要温和,温和最好了。I女权主义基本观点及其重要人物女性主义,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女性在社

2、会地位上的受 压迫情况。对这种情况的解释一开始是自由主义式的,那就是不归咎 于制度,而倾向于在具体的形式中考察对女性的偏见,比方在法律制 度或者日常表达中有意无意地将女性排除出特定活动领域之外,等等。 后来女性主义在结构主义浪潮中对女性受压迫的情况进行了更深入 的解释,比方所谓的激进主义女权,有一个父权制的社会体制在结构 性地压迫女性,这个制度通常是一种话语体系。开创时期的女权主义代表人物是伍尔夫和波伏娃,在女权思想尚未达 到独立自觉阶段的时候,首先提出了传统上男性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 偏见。1928年,伍尔夫提出“莎士比亚的妹妹”这个故事来揭示女性地位 问题,她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假设莎士比亚有

3、一个妹妹,虽然和 兄长一样天资聪颖,却因为社会上普遍对女性才华和自由的压制,而 沦落自弃,最终自杀身亡。这把对女性的压迫问题引入公众视线之中, 影响不小。伍尔夫认为女性的文学批评家应当为了莎士比亚妹妹的到 来而奋斗,争取不让这种女性陷入贫困和无名的境况。1949年波伏娃出版了第二性,引发轩然大波。第二性揭示了 这样一种状况,不管是在知识和学术中,还是在现实生活的各个职业 领域中,还是在整个历史中,女性都是相对于男性的“第二性”,也 即次等的身份。波伏娃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来解释这个境况,她认为 男性是主体,是可供参照的自我,将女性定义为他者而确定自身的本 体地位。就此状况是如何形成的,她分析了女

4、性从出生到衰老的各个 阶段里,是如何被规训为具有女性内在气质的人的,女性气质与其说 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女性承当的生育和抚养活动 史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那么是父权制度和父权意识。至于怎样获 得独立地位,波伏娃提出了女性获得独立经济地位的重要性,强调女 性经济地位上的变化能导致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而女性也应该改变 对自身的看法,这样才能实现男女平等。女权主义的兴起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密切相关,我没有专门做过了 解,不过女工的盛行总是知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女权史上一个重 要转折点,比方说在美国,女性战时承当了工厂的很多生产工作,这 对于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有决定性作用。再加上社

5、会生产结构的转型, 体力劳动占比逐渐降低,女性能更深地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当中,这 对女性意识的自觉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女性主义的学术化是在6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这时建立了学院派的 “性别批评”。在其中有英美学界和法国学界的区分,人物很多,观点趋于杂乱,我在其中就只介绍朱迪斯巴特勒这个美国女权主义理论 家好了。朱迪斯巴特勒的女权理论是一整套关于“性别操演”的理论,其有语 言哲学(当时语言哲学还是挺火热的,现在语言哲学与已经被蓬勃发 展的语言学研究所压过去了,毕竟说服力和思想深度都和一门成熟学 科没法比)和结构主义思想的背景,其观点开展完善了波伏娃确定下 来的一些基本观念。性别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

6、话语机制中形成的, 性别的表达并无确定的实体依据,主要是被表达行为本身所操演出来 的。人在出生就面临了身份区分的话语,并且沉浸在无所不在的话语 体制之中,被确保遵守文化仪式的操演和文化规范的反复。这样一来, 性别就成了先天存在的东西,使得人们相信自我当中存在着一个性别 内核。如果说关于性别的现实是在社会表演中被创造出来的,那么这 场盛大演出的最大剧场就是消费,这就把女权主义和后现代资本主义 批判接合到了一起。朱迪斯巴特勒的“扮装”概念很有意思,扮装本来是指男扮女装或者 女扮男装。这种性别错位的行为看似是颠覆性的,但朱迪斯巴特勒却 认为这正显示了性别机制的运作模式,扮装使得指意(辨识性别身份)

7、的过程戏剧化,进而更加确立了性别自身。巴特勒认为扮装机制展现 了性别机制的模拟结构,扮装是对所谓“原初性神话”一一也即社会 话语体系内被建构的关于性别的真理一一的模拟。I女权主义文学理论60年代之后的美国女权主义者凯特米勒特是女权主义文论正式学科 化的关键人物,这一阶段的女权运动和美国的公民权运动,反战运动 等同期发生并交织在一起。著名著作有女性的奥秘性政治妇 女:最漫长的革命等等,还有妇女杂志和出版社的出现,于是学院 派和社会联手推动了女权主义的第二次浪潮。女权主义文论开展到中期以后,英美批评和法国激进女权分化愈加明 显。英美的女权批评强调对社会历史和制度现实的关心,法国女权那么 对抽象概念

8、和写作实践等更加关心。法国女权主义受到解构主义的影响,倡导女性专属的言说方式,这种 言说方式被认为是跳出性别对立的,其来源于对女性唯一不可取代的 自我资源一一身体的言说。埃莱娜西苏创立了法国第一个女性理论 研究小组,强调女性通过白色墨水来进行抗争性写作,使得“女性写 作”问题得以占据70年代法国文化讨论的中心。这一学派的观点非常诡异,把性别差异推导到极端的程度,把艺术的 创新和颠覆完全解释为性别问题,在刻意营造的对立中树立自己的狂 热信仰,而且还继承了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臭毛病,把语言和文化混 为一谈。现存的压抑秩序表现为女性被驱逐出写作领域,这背后是受男性控制 的语言状况。类比于“父权的xx制

9、度”,这一派人认为现存的语言是 男性语言和男权话语,女性要与这种语言决裂,利用反叛性的行为写 作,开展出另外一种专门适用于女性讲述的性别语言。其中的极端者 比方露丝伊利格瑞,她认为要通过独特的女性口吻建立女性语言, 为了反对男权中心的话语,就要反对那些理所应当的语言风格,比方 清晰明确之类,女性口吻必须要回避准确性,可以是非理性无逻辑反 思维的散漫表达,宁可使听者无从理解,也不要落入旧有的叙事圈套 中。妇女写作缺乏可以凭借的知识资源,甚至有时时刻刻滑落男性话语圈 套的危险,所以她们把女性身体确定为立足点,因为这是从来没有被 男性话语占领的领地,有属于个体妇女的私密的身体经验。在此基础 上,写作

10、被视为全然的颠覆,女性写作以经验语言颠覆了男权语言, 以至于颠覆了父权制度,从而承当起人类的救赎使命。有中国妇女、诗学语言的革命等著作的女权主义学者茱莉亚克 里斯蒂娃,对上述智障分子有过批评,她对所谓女性语言能否成立持 否认意见,因为“这种语言的存在很成问题,而且它显而易见地把语 言的差异比之性别象征差异,这或许是更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 克里斯蒂娃担忧女性主义会在这种理论下变成狭隘的性别主义,并不 赞成妇女摆出与社会对峙的姿态。美国女权文学批评开始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比方吉尔伯特和格巴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和19世纪文学想象,其中认为 由于创造力被定义为男性才具有的品质,女性的文

11、学形象就成了男性 想象力的产物,女性创造自己形象的权利被剥夺,必须和父权制标准 保持一致。19世纪的女性形象回荡在两个极端,一端是温顺内向的 理想型“永恒女性”,另一端是恶魔般的根据自我意志行动的女性。 这表达在简爱等作品中,而简爱那么利用伯莎梅森这个人物,这个 表象上是父权制女性形象的真实女性,打破了男权表达的规制,实现 了作者自我和人物角色的重叠。还有肖瓦尔特,她把被拒斥在正统文学史之外的女性创作称为“女性 亚文化”,指出有存在一个不同于主流正统文学史的女性写作文化传 统,代表作有她们自己的文学。不过可笑的是,对本书的非议集 中在她“忽略了黑人女性写作,更不曾注意到同性关爱问题”上,政 治

12、正确的求全责备实在是令人暗笑不已。更啼笑皆非的是,肖瓦尔特 后来还真转向黑人女性写作研究上去了没有图作为总结,理论性不够。|女权主义常识本文第一小节介绍的内容比拟重要,我个人甚至认为,这些观点理当 成为我们当代每个人都应当成认的常识。不过第二小节的内容,大多 数当个乐子看就好了关于什么是能接受的温和女权,什么是不能接受的激进女权,我认为 有一个简单的标准,那就是强调共通性还是差异性。在成认差异的基 础上,着重强调男女之间的共通性,男女性别之分理应消融在其他具 体领域内,这一般是有建设性意义的温和女权。顺着差异性的路子并 将差异性绝对化的,基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在后一个立场上,极端 激进的女权主义和极端保守的大男子主义、还有小女子主义(当代常 见的消费主义女权)完美地狼狈为奸。当然我这个区分方法比拟幼稚朴素,也只是个人意见,实用性还有待 读者朋友们自己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女权主义的思潮在走向性别身份研究和性取向研究之后,开拓了自身 的视野。男性气质和男性研究虽然很少有人做,但确实是一个颇有潜 力的领域;同性恋-异性恋问题也逐渐脱胎出来,形成一股很有影响 力的社会浪潮。在介绍完这些关于文化身份的当代思潮之后,最后我们还是要保持一 些基本的态度:开放、共识、温和。我们虽然受益于那些激进思潮确 定下来的常识,但一定要保持最基本的理性和克制,不要让怨气控制 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