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备课教案(2008年修订版一总复习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93875047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备课教案(2008年修订版一总复习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备课教案(2008年修订版一总复习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备课教案(2008年修订版一总复习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备课教案(2008年修订版一总复习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备课教案(2008年修订版一总复习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备课教案(2008年修订版一总复习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备课教案(2008年修订版一总复习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备课教案(2008年修订版一总复习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第2课时 鲁晓洪荞田完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练习十九3-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倍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复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九第5、7、8、9、11、12题。 独立完成。 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交流, 2、练习十九第6题。 生独立完成。 比一比,看谁对得多

2、。 反馈 三、介绍数学知识“”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数学实践活动庆祝元旦 白腊苗族乡新店小学朱容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2-113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巩固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同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教学准备

3、挂图, 一、活动引入 元旦快到了,圣旦老人也来了。 l观看元旦庆祝,你看到了那些活动场面?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2展示学生准备的活动图片,观察图片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3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二、看图提数学问题 1、整体认识这幅图画面上是一所学校的小朋友庆祝元旦时开展的一些活动。小朋友开展了那些活动?根据他们的活动可以分成几个大组? 2、独立看图的每一块,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组内交流,把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乘法问题,合唱队站了4排,每排9人,共有多少人?除法问题 有36人平均站成4排,每排几人? 倍数问题 跳舞的人数是伴奏的几倍?交流

4、的过程中要求语言叙述完整,用自己的语言来说。 三、课堂小结 元旦快到了,我们学校也安排了丰富的庆祝活动,希望我们把今天学到的观察方法用到活动中去,一边欣赏节目,一边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六总复习表内乘法和除法(一) 六总复习表内乘法和除法(一) 高峰四新小学李平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5117页第17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和除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认识乘除的联系。 2. 熟记全部乘法口诀,提高表内乘、除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口诀表,巩固100以内

5、数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用乘法口诀求商,会解答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理解“平均分”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能力。 3. 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一复习导入。 1. 让生归纳各单元的知识点。 2. 全部反馈。 (1)表内乘法、除法。 表内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 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 (2)角的初步认识。 (3)测量长度。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指导复习。 1. 第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6、,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 第2题 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集体读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3. 第3题 师引导背诵乘法口诀,同桌互背。 全班反馈,对口令。 4. 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 同桌之间议一议怎么分。 反馈结果:把15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桃子。 出示题目:把54平均分成9份,1份是多少?54里面有几个9?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反馈时指名学生回答结果,并说明列式依据,用哪句口诀口算的?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5. 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6. 第6题 让学生回忆在乘法口诀表中,哪句口诀比较特殊。(只能写出一

7、个乘法和一个除法算式) 学生合作加流完成。 全班反馈。 7. 第七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说说用哪句口诀算的。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高峰四新小学李平 教学内容 教材119120页练习二十二第17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和除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认识乘除的意义。 2. 熟记全部乘法口诀,提高表内乘、除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和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二指导练习 1. 第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

8、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2. 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3. 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4. 第4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要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5.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填的必须是+、-、*、/这几个运算符号。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6. 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生独立完成,再同桌合作分类。 全班反馈。反馈时说说分的依据 7. 第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8. 思考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在小组内发现算式的特点,并试着完成。 全班反

9、馈 (1)7+7+7+7+7+5,列成乘加算式是:7*5+5;列成乘减算式是:7*6-2 (2)9+9+9+9+9+4,列成乘加算式是:9*5+4;列成乘减算式是:9*6-5 三课堂小结 师对生的复习情况进行小结,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 板书设计 用除法口诀解决问题 高峰四新小学李平 教学内容 教材117118页第8.9题及练习二十二第8.9.14.15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掌握用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2.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 4. 让学生感

10、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认识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计算乘、除法计算题,提高计算能力。 理解倍数问题,解决倍数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二指导复习 1. 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生共同分析图中的信息,解决相对应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2. 第9题 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生共同分析图中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3. 练习二十二的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生共同分析图中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4. 练习二十二第9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反馈时,可用开火车的形式,并说说口算的结果分别是哪句乘法口诀得到。对于乘加、乘减的算式,要让

11、生说说运算的顺序。 5.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生共同分析图中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6. 练习二十二第1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生共同分析图中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与测量长度 高峰四新小学李平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8页第10.11题及练习二十二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cm,m的含义,建立cm,m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 能熟练地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进一步认识直角,熟练地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3.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几何初步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加深角和直角的认识,会辨认钝角和锐角。 体会cm,m的含义,建立1cm,1m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本位换算,会用学生用尺、米尺、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正方形白纸 一引入二指导复习 1. 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判断角 师在黑板上画几个图形,让生判断那些是角,那些不是角。 指名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判断哪个是直角? 提问: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师演示。 (2)角的各部分名称 (3)第10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