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292641786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学习交流法治思想。2020年x月x日至x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明确提出法治思想。这不仅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而且对于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今天,我围绕法治思想跟各位主要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第二,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这是我们学习交流的重点内容;第三,贯彻落实好法治思想。一、深刻认识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而生,是在新时代波澜壮阔

2、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创新发展、日益成熟完备而确立的。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第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第三,是党领导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第四,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的十九大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之后,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

3、案)的决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式载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x宪法修正案。这是我们对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改。在这次修宪中,一项重大的成果就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非常丰富。这一思想在各个领域中都有体现,在法治领域也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法治,对法治进行了一系列阐述分析。2018年8月24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

4、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我们梳理发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综合的经济社会分析中涉及法治,比如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党的_,是在一个全面的报告分析中涉及法治;另一方面是专门讲法治。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讲的次数之多、涉及内容之广,是前所未有的。2014年10月23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强调:“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5、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用规矩、准绳来定性法治,同时又指出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对法治的定位也作出了阐释。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旗帜鲜明地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必须面对,那自然我们今天要选择的是法治。我们理解对法治的定位

6、,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第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构成了我国建设发展中的两个层面的问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解决建设什么、发展什么的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怎么建设、怎么发展的问题。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是其中之一。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全面辩证地梳理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的发展目标。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

7、社会”。党的_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述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明确了我们新的发展目标。第二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这是我们发展的动力。第三个“全面”:全面依法治国,这是我们发展的保障。第四个“全面”: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发展的领导力量。作为执政党,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清楚地看到,全面依法治国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第二,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基本方式这样的概括,在党的十九大中也

8、清晰地呈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在这样一段精辟而简练的讲话中,把党、党的领导、人民、治理、法治浓缩在其中,指出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第三,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2020年2月5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用“三个最”来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强调我们今天应当高度重视法治。我们可以看到,在高度重视法治的情况之下,关于法治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法治思想。而以“思想”来命名的法治思想是第五个,前面几

9、个是强军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外交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这足以看到法治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家、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至关重要的。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治领域也一样,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需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不断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治思想是以同志为核

10、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相结合,在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宝库。比如,实质法治。指出:“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我们从数学公式中显而易见“100-10”。如果从概率上来说,100个案件中错一个,这是1%的小概率事件,而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失误这个概率就更低了。这样的失误在工业产品生产中是允许的。但是,指出,这在法治领域是

11、决不允许的,因为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实际上阐述的是实质法治,要实质公正性,这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极高要求。这个公式也被概括为法治公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就包括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清晰地阐明了对公正、公平、正义,特别是对实质公平的重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三)党领导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在根据地时期就有局部的执政经验,那时候就有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在废除国民党旧法统的基础上开启了社会主

12、义的法治建设。“五四宪法”的颁布以及之后的一系列法律的颁布,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法治思想正是对于我们党领导法治建设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对法治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创新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是重大理论创新。法治思想的基点是对于我国法治阶段的判断,即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依法治国的阶段。法治思想就是针对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的深刻的创新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

13、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这就是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它既对我们党领导法治建设的经验、规律进行了科学总结,同时,对新时代法治建设如何推进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论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进行顶层设计,并且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个成果是前所未有的,具有历史意义。(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思想从三个维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两大基本问题。这三个维度是:第一,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第二,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第三,理论

14、和实际相结合。两大基本问题是:第一,为什么要进行全面依法治国;第二,怎样进行全面依法治国。同时,还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国法治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既有对重大意义的深刻阐释,又有对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是我们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推动法治建设就要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深化,用法治思想作为指引、作为根本遵循,推动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二、准确把握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我们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如何把握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是我们的重点内容。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前面我跟大家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法治论述之多、涉及内容之广,是前所未有

15、的。我们把握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准确把握2020年11月16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的“十一个坚持”。这是法治思想的最新、最重要的成果,它精辟地概括了法治思想的主要方面。接下来,我们围绕“十一个坚持”来理解和把握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十一个坚持”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强调:“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指出:“

16、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在我国,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是重大问题,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虽然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是重大问题,但是不能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这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试图设置的一个陷阱。“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为什么不存在?因为在我国,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1.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第一,是党执政领导应有之义。在我们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所以,党的领导要贯彻到各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