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球化理论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92209902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球化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球化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球化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球化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球化理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球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球化理论:一个阐释 卢荻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1873) 本文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是一个理论建构,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体系。这两者的分野,一方面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具有普遍性或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体系的运作并不依赖单一逻辑。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年代,资本主义体系的运作逻辑表现为金融化和掠夺式积累,这其实是代表了部分资本的利益,对于全部资本或整个体系而言甚至具有毁灭性趋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体系;全球化;后进发展 Marxist Economy Theory of Globalization: An I

2、nterpretation Dic Lo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1873) Abstract: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primarily a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 is not identical to the actual system of capitalism.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 two categories is accounted for by the fact that the mode of production d

3、oes not have universality and that the system does not have a uniform logic of operation. In the era of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the operation of the logic of the system takes the form of financialization and 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 This logic represents no more than the interests of individ

4、ual capitals, and is of a destructive tendency for total capital or the capitalist system as a whole. Key words: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capitalist system; globalization; late development 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全球化的实质,可以概括为资本主义体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也就是一个将世界各独立半独立经济体陆续纳入体系的过程。这样的概括势必带出两个范式意义上的理论问题,即:第一,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普遍存在(

5、universal)还是历史特有(historical)?第二,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是单一化还是多样化? 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文献,正是围绕着这两个理论问题展开的。 1“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依附理论 可以从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依附理论的争论入手,展开对相关文献的评述。这场争论发生在1970年代末至11010年代初,既是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内部理论总结,也与更普遍范围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发展经济学或发展理论的清算并行,可以说,这场理论争论正是现实上的全球化进程的反映。 争论的要点之一,是关乎资本主义的特性,究竟是体现在生产领域还是交换领域。众所周知,依附理论将分析重心放在交换领域

6、即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展,认为所有的被卷入世界市场的经济体都变成资本主义的组成部分;由此,Baran 1、Gunder Frank 2、Wallerstein3等的有关论著,以至Emmanuel 4的不平等交换理论,都强调资本主义体系的空间范围扩展势必导致外围经济体的剩余向中心经济体转移,也即势必导致普遍的不发展趋向。作为对这些理论的批判,Brenner5、Laclau 6、Warren 7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特性在于生产剩余价值而非剩余一般,也就是说惟有在存在着自由雇佣劳动(无产阶级)的条件下相应的体制才算得上是资本主义性质上的,因此,依附理论其实是混淆了资本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体制不够发达的

7、后果。 争论的要点之二,是关乎对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理解,即,后进发展(或不发展)路径的决定因素,是以内部体制为主还是以世界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为主。这里牵涉到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一般而言,对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的把握,究竟应该以社会阶级还是以民族国家为分析单位;第二,从外围经济体的角度看,相对于世界市场的制约,在后进发展途径的选择或塑造上究竟有多少自主性。就此而言,依附理论及其相近论著因为专注于考察交换领域而非生产领域,确实倾向于分析国际关系而非阶级 1收稿日期:2022 12 12 作者简介:卢荻(1963),男,广东潮州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博士

8、,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全球化以及经济学理论的比较 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球化理论:一个阐释 卢荻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1873) 本文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是一个理论建构,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体系。这两者的分野,一方面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具有普遍性或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体系的运作并不依赖单一逻辑。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年代,资本主义体系的运作逻辑表现为金融化和掠夺式积累,这其实是代表了部分资本的利益,对于全部资本或整个体系而言甚至具有毁灭性趋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体系;全球化;后进发展 Marxist Economy Theory of

9、Globalization: An Interpretation Dic Lo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1873) Abstract: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primarily a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 is not identical to the actual system of capitalism.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 two categories is accounted for by the fact that the m

10、ode of production does not have universality and that the system does not have a uniform logic of operation. In the era of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the operation of the logic of the system takes the form of financialization and 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 This logic represents no more than the i

11、nterests of individual capitals, and is of a destructive tendency for total capital or the capitalist system as a whole. Key words: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capitalist system; globalization; late development 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全球化的实质,可以概括为资本主义体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也就是一个将世界各独立半独立经济体陆续纳入体系的过程。这样的概括势必带出两个范式意义上的理论问题,

12、即:第一,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普遍存在(universal)还是历史特有(historical)?第二,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是单一化还是多样化? 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文献,正是围绕着这两个理论问题展开的。 1“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依附理论 可以从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依附理论的争论入手,展开对相关文献的评述。这场争论发生在1970年代末至11010年代初,既是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内部理论总结,也与更普遍范围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发展经济学或发展理论的清算并行,可以说,这场理论争论正是现实上的全球化进程的反映。 争论的要点之一,是关乎资本主义的特性,究竟是体现在生产领域还是交换领域。众

13、所周知,依附理论将分析重心放在交换领域即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展,认为所有的被卷入世界市场的经济体都变成资本主义的组成部分;由此,Baran 1、Gunder Frank 2、Wallerstein3等的有关论著,以至Emmanuel 4的不平等交换理论,都强调资本主义体系的空间范围扩展势必导致外围经济体的剩余向中心经济体转移,也即势必导致普遍的不发展趋向。作为对这些理论的批判,Brenner5、Laclau 6、Warren 7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特性在于生产剩余价值而非剩余一般,也就是说惟有在存在着自由雇佣劳动(无产阶级)的条件下相应的体制才算得上是资本主义性质上的,因此,依附理论其实是混淆

14、了资本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体制不够发达的后果。 争论的要点之二,是关乎对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理解,即,后进发展(或不发展)路径的决定因素,是以内部体制为主还是以世界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为主。这里牵涉到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一般而言,对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的把握,究竟应该以社会阶级还是以民族国家为分析单位;第二,从外围经济体的角度看,相对于世界市场的制约,在后进发展途径的选择或塑造上究竟有多少自主性。就此而言,依附理论及其相近论著因为专注于考察交换领域而非生产领域,确实倾向于分析国际关系而非阶级 1收稿日期:2022 12 12 作者简介:卢荻(1963),男,广东潮州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全球化以及经济学理论的比较 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