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2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附录7 120个常见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92062871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22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附录7 120个常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附录7 120个常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附录7 120个常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附录7 120个常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附录7 120个常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2022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附录7 120个常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22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附录7 120个常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山东专用)2022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附录7 120个常见 附录7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集解 文言实词(一) 爱 词义提示: “爱”在古代常有“热爱”的意思,“热爱”自然就会加以“保护”,“舍不得”。 成语对照: 爱才若渴 爱屋及乌 爱不释手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安 词义提示: “安”的本义是“稳定、安定”。“安定”了就会感到“安逸、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定”,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

2、、抚慰”等义。 成语对照: 居安思危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容身立命 (1)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那么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 (3)沛公安在( )(鸿门宴) (4)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 被 词义提示: “被”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笼罩”在身上取暖的吗?由“笼罩”义引申出“遭遇”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笼罩”在身上吗? 成语对照: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赤壁之战) (3)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4)被箠楚受辱( )(报任安书) 倍

3、词义提示: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对照: 事半功倍 倍道而行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2)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本 词义提示: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义为“根基,本原”。事物的“本原”不轻易弄领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对照: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无本之木 (1)盖亦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 (2)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并序) (3)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

4、我所欲也) 鄙 词义提示: “鄙”的本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成语对照: 肉食者鄙 贵远鄙近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人贱物亦鄙( )(孔雀东南飞并序) (4)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书) 兵 1 词义提示: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役”当然跟武器有关。由“军事,战役”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成语对照: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

5、城下 厉兵秣马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六国论)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 病 词义提示: “病”本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惦记、忧虑”。 成语对照: 病入膏肓 无病呻吟 同病相怜 (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向吾不为斯役,那么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3)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 察 词义提示: “察”本义为“查看、留心观看”,这样便能“看领会”;“看领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领

6、会、明白”。 成语对照: 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1)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赤壁之战)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 (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屈原列传) 朝 词义提示: “朝”本义为“早晨”。古代大臣在早晨须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的使动义即“使?朝见”。 成语对照: 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不保夕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读cho: (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过秦论) (3)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4)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

7、读zho: (5)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 爱:(1)保护 (2)热爱,爱好 (3)吝惜,珍爱 (4)倾慕,赏识 安:(1)安好,稳定,安定 (2)安抚,抚慰 (3)哪里,什么地方 (4)养生 被:(1)表示被动 (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3)通“披”,披散 (4)遭遇 倍:(1)通“背”,背叛,违背 (2)加倍,更加 本:(1)根本,根基 (2)本来 (3)本来的,原来的 鄙:(1)边邑,当作边邑 (2)庸俗,浅陋,鄙俗 (3)轻贱 (4)平庸 兵:(1)兵器 (2)军队 (3)战役,战事 病:(1)有疾病 (2)困苦,困乏 (3)惦记,忧虑 察:(1)详审 (2

8、)考察和推举 (3)察察,清白的样子 朝:(1)朝见,朝拜 (2)朝见,朝拜 (3)朝代 (4)使?朝拜 (5)早晨 文言实词(二) 曾 词义提示: “增加”义,后来写作“增”;隔两代的亲属叫“曾”。虚化为“曾经”(念c?ng)。 成语对照: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读c?ng: (1)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并序) 2 读zng: (2)那么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乘 词义提示: “乘”本义是“驾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

9、便有了“凭借,依靠”。作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成语对照: 乘人之危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 读ch?ng: (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 (2)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读shang: (3)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诚 词义提示: “诚”本义指“真心,真诚”。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确实”“果真”等义。 成语对照: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1)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10、赤壁之战) 除 词义提示: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举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清洁,故又引申出“除掉,去掉”之义;岁月“去掉”,那么是岁月“流泻、过去”了。 成语对照: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除暴安良 (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苏武传) (2)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 (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 辞 词义提示: “辞”在古代有两种根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那么由于“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

11、“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成语对照: 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微旨远 义不容辞 (1)未尝稍降辞色( )(送东阳马生序)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并序) (6)归去来兮辞( ) (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 (8)近者奉辞伐罪( )(赤壁之战) 从 词义提示: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逐”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是较亲近之人,引申出

12、“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成语对照: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用作动词: (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2)臣从其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弟走从戎阿姨死( )(琵琶行并序) 用作名词: 3 (4)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5)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 殆 词义提示: “殆”本义是“危害”,它与“精神疲惫”“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 成语对照: 百战不殆 殆无虚日 (1)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 )(秋水(节选) (2)思而不学那么殆( )(论语) (3)且燕赵处秦

13、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当 词义提示: “当”的根本义是“适应,相称”。有“相称”的才能才能“掌管,担当”。“抵御”时当然要“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面对”对方。 成语对照: 锐不成当 当仁不让 独当一面 当机立断 当之无愧 首当其冲 安步当车 (1)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 (3)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赤壁之战) (4)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 )(鸿门宴) (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 (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7)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过秦论) 道 词义提示: “道”的本义是“大路”。路的

14、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值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成语对照: 道听途说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分道扬镳 安贫乐道 津津乐道 用作名词: (1)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2)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3)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4)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 (5)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 用作动词: (6)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得 词义提示: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