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诗文十四篇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292049111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诗文十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课外诗文十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课外诗文十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课外诗文十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课外诗文十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诗文十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诗文十四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课外诗文十四篇 课外古诗文十四篇汇编 (以2022版义务教导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说 明 1. 课外古诗文十四篇汇编是课外古诗文,汇编的依据是2022版义务教导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2. 所选材料由教研员分工整理。十五从戎征、论语12章、富贵不能淫由榆社教研室杨海燕整理。登幽州台歌、虽有佳肴由祁县教研室高艳珺整理。卖炭翁、伯牙善鼓琴、送东阳马生序由介休教研室张蕊云整理。渔家傲、南乡子、与谢中书书由灵石教研室张艳整理。河中石兽由太谷教研室李慧整理。满江红、逍遥游、湖心亭看雪由平遥教研室张宏杰整理。 3.课外古诗文十四篇汇编材料来源不一

2、。片面录自苏教版普遍高中课程标准测验教科书必修五、人教版普遍高中课程标准测验教科书必修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2022修订版八年级上册。片面来自网络和各版本教学参考用书、学生学习参考用书。汇编选材料仅供教学参考,在教学过程中务必举行再次审校。 4.时间仓促,如有排版失误,请教研员和老师们校对并修正。 张宏杰 2022年3月28日 目 录 诗歌片面 十五从戎征 登幽州台歌 卖炭翁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江红(小住京华) 文言片面 论语 孟子一那么 庄子一那么(逍遥游节选) 礼记一那么 列子一那么 与谢中书书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湖心亭看雪 河中石兽 1 诗歌片面 十五

3、从戎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戎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解释】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君:你,表示敬爱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 柏(bi):松树。 冢(zh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u d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窟窿。 雉(zh):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野的 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

4、的谷叫“旅谷”。 旅葵(ku):即野葵。 舂(ch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 羹(gng):糊状的菜。 一时:一会儿就 贻(y):送,赠送 沾:渗入 【理解参考】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土家中。 路上碰见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望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围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

5、,松柏冢累累。”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研讨与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确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戎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戎,“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戎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戎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戎征”时间之久;“始得归”

6、与“从戎征”相响应,那么说明他中途一向未能回来。 十五从戎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楚。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仆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田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忙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开展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仆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幸运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

7、复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成能!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萧瑟凄楚的景象。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肆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感激的“家”的面前,站在渴望了六

8、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可能还抱着梦想,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可能看到了久别的亲人?可能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空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 “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 仆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衬托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

9、牲的士卒;作品概括写的是仆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遇到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诗的结果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伤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

10、五从戎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萧瑟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他向远方望去,莫非自己的祖国里,只有自己一家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其凄凉的遇到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那么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役,造成了该老兵的凄凉遇到。反映该老兵的凄凉遇到,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凄凉遇到,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体验及其情感变化谋篇布局,高明自然。其返乡

11、体验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弥漫与亲人团聚的梦想(归途中)梦想落空彻底消沉(返回家中,景象萧瑟,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清晰,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表达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八十始得归: 采葵持作羹: 兔从狗窦 入: 不知贻 阿谁: 2.说说以下诗句的意思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十五”“八十”是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仆人公归

12、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 5.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表达出来的? 6.诗中仆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7.用诗中的句子回复:仆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8.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 1.才 菜汤 洞 给 2.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好多,坟墓一大堆。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伤),眼泪就流了下来。 3.十五、八十 4.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役的残酷无情,也表达了人民对战役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6.夸诞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

13、理。 7.兔从?葵。 8.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在兵役严苛的封建社会,这首十五从戎征里道不尽的心酸与批判。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解释】 选自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在四川 人)。唐代诗人。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立的。 悠悠:形容时间的长久和空间的宏大。 怆然:凄怆的样子。 涕:眼泪。 【理解参考】 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敬仰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慨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研讨与赏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但是,像燕昭王那样的前 代贤君已经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啊!登台远眺,只见天地茫茫,宇宙浩渺,不禁感到寂寞落莫,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大气悲凉的调子,表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