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精神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292047806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科学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科学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科学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科学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科学精神(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论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伴随近代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从前思想遗产的根基上,逐步进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是科学文化深层布局(行为观念层次)中蕴涵的价值和模范的综合。它主要生发于科学信念、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学识,并在科学活动和科学建制中力行和发扬光大。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的自然流露或延迟,表达了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是科学的根本、真诠和灵魂。通过科学传播、科学学习、科学训练、科学研究,它能够内化为人的科学心态即科学的心智框架(scientific frame of mind)或科学的心智习惯(scientific habit of mind)、科

2、学思维方式与科学良心(scientific conscience),外化为人的科学态度(scientific attitude)、科学道德与社会的科学心理风气(scientific mental climate)。科学精神充分表达了科学的优良传统、自方法识、价值取向、精神气质、认知模式、道德律令和行为准那么。它是科学家理应具有的精神,是多数科学家事实上或多或少具有的精神,也是非科学家能够领悟和习得的精神。人们既能够从科学的告成、健康进展中洞悉科学精神,也能够从科学的失败、病态停滞中窥见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往往“一分为二”,具 有某 种 张 力 性 质,如 隐 含 性与显在性

3、、可变性与稳定性、习得性与难获性。 科学精神具有隐含性与显在性。科学精神属于科学的“上层建筑”,是科学文化的深层底蕴,从我们日常接触的科学学识、科学活动中难以立刻觉察出它们,它们也没有以正式的条文写进科学的法规之中,因而具有某种隐含性。但是,人们无意又可以从下述处境窥见科学精神的自然流露:在科学共同体的一些不成文的惯例中,在有道德修养的科学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行中,在古今中外的科学经典著作中,在众多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论著中,在科学界对不端行为的严肃批评和道义谴责中。 科学精神具有可变性与稳定性。科学精神伴随着科学进步和时代精神的进展而变化,这种变化在平日那么是缓慢的,不易觉察的,表现出相当的稳

4、定性。在近代和现代罕见的两次科学革命中,科学精神的变化才对比明显一些。巴切拉德指出,现代科学的革命性特征将对科学精神的布局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在,说科学精神的布局的变化,恰恰是说学识具有历史的另一种方式。不过,他同时认为,科学精神尽管变化最深刻,但总是保持根本一致。理由在于数学在科学思维的真实作用受到普遍赞美。 实际上,理由绝不像巴切拉德所说的这么简朴的,还可以便当得列举出其他理由:譬如科学精神高度的抽象性和涵盖性,它的较强的生动性和宽容性,观念层次的东西较大的惰性和时间延滞性等。 科学精神具有习得性与难获性。科学精神对比集中地搜集、提升和创造了人性中美好的东西,人人都可以习得。但是,它与习得科

5、学学识、科学方法不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智力学习过程和技巧的把握过程,依靠记忆和模仿是不行的,而是要用“心”学习,用“心”体会。而且,获取科学精神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有在较长时间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熏陶、浸淫过程中,才能逐步对比全面、深刻地体悟和践行科学精神。 皮尔逊言之有理:“科学的心智习惯是人人均可习得的习惯,达成它的最现成的手段本应在人人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达成它的最正确途径是,留心研究自然科学的某一分支。甚至从了解某一小范围内的自然事实的科学分类开头,即可得到不带偏见研究的方法和习惯。细心而持续地学习某一自然科学分支,每周学习几小时,假若专心地举行两三年,不仅能充分地对科学方法给以彻底的洞察,而且也能使人变成用心的查看者,乃至变成该领域里有独创性的研究者,从而给他的生活添加新的乐趣和新的热心。他还建议人们阅读“宏伟的科学经典”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