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35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92047104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35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35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35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35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35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35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35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第35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35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文艺复兴 1 2 3 意义,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进展,催生了_科学 2使人们从_中解放出来,重新开头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3适应了萌芽中资本主义进展的需要,为后来资本主义制度确实立开发了道路 【点题训练1】 如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 ) A 表达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B 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C 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 D 否决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考点二 宗教改革 【点题训练2】如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 A路德否决了对上帝的信仰 4 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操纵 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 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强烈 要点一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不同, 对人的 熟悉,人是宏伟的,断定人的价值及尊严,强调神的宏伟,以神为中心 借助形式,文学艺术,宗教 表现领域,思想文化领域,政治运动 参与阶层,社会上层,社会各阶层(群众根基广泛) 对宗教 态度,熟悉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对教会抱和解态度,直接否决教皇权威 5 【

3、典例训练1】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要点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典例训练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根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 A变更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想象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6 史料研读 通向告成的试金石 史料一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

4、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宏伟,并由对人的才能的充分断定进展到对个人的完备化即个人的充分进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测验、理论与实际开头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史料二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猛烈的,而用来得志这种激情的手段那么往往是犯罪的有猛烈的心绪而无法操纵是由于他是产生自性格薄弱;但是在意大利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由于强有力的性格堕落这种性格的根本缺陷同时也就是构成它的宏伟的一种条件,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看到

5、别人利己主义的告成,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据史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人主义盛行,其中分析了利弊。 (1)据史料一概括“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核心内涵,并分析“个人充分进展”的意义。 7 (2)据史料二分析极端“个人主义”对当时社会的危害。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考点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导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大量探讨“新教导”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说明“新教导”() 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 B消释宗教对人的影响 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反

6、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2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映照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映照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 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8 C阐述王权与教权对等 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3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根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采纳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高级神职人员。这一现象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 A缺乏广泛性的群众根基 B资本主义尚未展现萌芽 C社会上层热衷古典文化 D封建保守势力奇怪

7、强大 考点二宗教改革 4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在上帝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提出了人只要信仰上帝,“全体的信徒都是牧师”的新理论。旨在( ) A断定教皇的中介作用 B稳定民众的宗教信仰 C否决教会的神学权威 D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 5“这是很紧要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测验哲学,下启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所以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能为17世纪成为“很紧要的一个时期”奠基的是( )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展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进展 6(德)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

8、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一个人是虔诚的信徒,首要条件就是他务必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劳动,只有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荣耀上帝。”这一观点的实质是( ) A提倡努力工作 B宣传新教地位 C简化宗教仪式 D激励发财致富 7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和欧洲文艺复兴同属早期启蒙文化,有着好像的历史使命。阅读下 9 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使命之一是摆脱宗教教义的束缚,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烦琐和空疏,把人们的视线由虚渺的“天界”拉向真实的“人间”从这一意义上说,由“虚”走向“实”,是欧洲文艺复兴展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动向。无独有偶,在中国的明清之际,也兴起了清算明代学术的空疏。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

9、到近代新学 材料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鲜明不太恰当。假设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对比,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都以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结果几个世纪(1417世纪),即严复说的西方“古学”转向“新学”的阶段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完成以下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学识指出文艺复兴和明清之际思想家针对“空疏的学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思想看法? (2)据材料二,结

10、合所学学识分析指出“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对比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的理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试从影响角度加以说明。 10 11 12 第35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主干学识梳理】 资本主义萌芽古代希腊罗马 资产阶级人的学问人文主义之父 人类对等达芬奇哈姆雷特 近代封建愚昧?资本主义?文艺复兴?赎罪券?九十五条论纲?圣经 ?国家权力?路德?资产阶级?罗马教会?人文主义 【点题训练】 1B 【解析】此题主要测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历史影响。文艺复兴强调天性解放,突出人的价值,将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从神转移到世俗的人身上,这就在确定程度上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B

11、项正确;“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指的是雅典自然哲学的产生,发生在约公元前7世纪,A项错误;“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指的是十九世纪六十年头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C项错误;“否决了罗马教会的宗教权威”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的重要成效,D项错误。 2D 【解析】此题测验宗教改革。材料中“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理应是旧教派的攻击,故D项正确;路德要求改革教会,并非否决上帝,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猛烈共鸣,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大量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操纵的基督教派,但材料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无法说明已经摆脱了教皇的操纵,故B 项错误;马丁路德

12、的说法引起人们的猛烈共鸣,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大量地方兴起,故C 项错误。 【典例训练】 1B 【解析】此题测验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一致看法。文艺复兴强调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实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力,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故B项正确;古希腊泰勒斯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故A 项错误; C项只符合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才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故D项错误。 2C 【解析】此题测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作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在思想领域和宗教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没有变更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并未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故B项错误;想象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是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 13 【读史用史】 (1)内涵:以人为中心,断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自由、学识等。 意义:冲破传统束缚,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推动近代科学诞生。 (2)危害: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引发社会问题。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