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有感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292045509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有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读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有感 读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有感 园林堪称文化的大熔炉,园林本身就是要赋予自然一种文化的形式,尤其是在读了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这本书后,更是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书的开篇的一段话就深深的引起了我的留神,写道:“现代日本出名诗人、作家室生犀星曾说,纯日本美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日本的园林。日本园林能够跻身于世界园林大国之林,与其表现出的纯日本美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紧密相关。而当人们从文化的角度去扫视日本园林时,惊疑地察觉,无论从置景、点景,还是整个园林的创意布局,随处都带有中国文化影响的明显痕迹,隐含着大量中国文化的基因。略微留心一下日本的古典园林

2、,便可寻觅到白居易、李白和陶渊明等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踪迹,找到孔子、老子、庄子等圣哲的“学说”,还能看到岁寒三友、龟鹤两岛、蓬莱三岛、菩萨罗汉、普陀山、西湖、竹林七贤等的影子。” 由此可见日本园林艺术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自己的文化却是在别人的手里得到发扬光大,当然,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讲,这是对我们文化很好的宣传,而反过来再留心想想,就像我们四大研发之一的火药一样,当别人拿着炮火送上门来时,别人还会说:“这玩意儿是根据你们的东西做的,来,给你试试”吗?可能到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被作为一个弱者来鄙视。当然,现代的科学技术进展也相当超前,好多优秀的研发创

3、造都不止于传统了,但好多国家在不断叫嚣和实践着“人定胜天”、战胜自然的“真理”时,骨子里更藏着可持续进展的观念。我觉得中国文化是一个可持续进展的风向标,其所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后人应当谨记和发扬的。因此,从园林艺术这一角度去看去反思,也是加强自身修养和技能的一个途径。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这本书中所讲的园林造园方法、技巧等实用学识并不多,它更多是从一种“意匠”的角度来看日本园林里所包含的中国文化。磨刀不误砍柴工,就如课上老师所讲的,园林造景“神仪在心,意在笔先”。因此,我觉得先从思想的角度去提高自己,可能更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努力。 书的第一章的标题是日本园林的中国“文心”,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

4、日本已故园林史大家外山英策认为,“赋予日本园林巨大影响的仍是文学的气力。”外山英策所说的“文学”主要理应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传入日本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公元5世纪初,王仁等从朝鲜带去论语和千字文,天皇特地令太子拜其为师学习包括论语在内的中国典籍。从公元513年开头,百济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相继赴日,为朝廷和贵族讲授五经,日本朝廷内形状成研习中国典籍的风气。 从这一章中,不难看出日本园林的冠名、点景、立意、置景与中国古典文学有着紧密的关系,江户时代的出名文学集和造园家石川丈山的诗仙堂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他还有好多,如桂离宫、成趣园、银阁寺、依水园等等,它们好多景点的起名来自于李白

5、、苏轼、杜甫、陶渊明等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文中。不仅如此,东渡扶桑的西湖被屡屡借鉴和模仿,其中有银阁寺的“银沙滩”京都涉成园的十 三景、江户时期的小石川后乐园、广岛的缩景园等等。 看完这片面之后,我深受触动。中国的历史文化分外深厚,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应接不暇。每个民族、每个人又有多少时间用来蹉跎,我们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跟多的吸收学识、掌管技能,才能在此根基上创造出更多精彩,厚积而薄发。想到日本孜孜不倦的学习我们的古代文化,而后又在各方面跃居我国之上,感慨良多。我们也应当不断学习他人,从精神上向那些奋力拼搏的人看齐,然后寻求我们的前进方向。 在后面几章中,又向我们阐述了日本园林的自身文化特点,如日本

6、园林中的缩小志向、崇石心理、恋海情节、尚武精神、稚拙之美、幽玄之美、“道”与文化的兼容等,不一而足。园林之美是一种自然人化之美,是利用山石、水体、植物和建筑等造园手段创造的美。由于历史上一向受过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日本园林尤其是江户时代修建的一些大名园林更是洋溢着中国式园林的风格。尽管中国文化影响无处不在,四处彰显,但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晶和精神产品,日本古典园林依旧无时无地不在彰显出自己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典型的日本美。正如室生犀星所说:“庭园是日本礼仪服饰的表现,即使在贫瘠狭窄的庭园中也有日本肌体的存在。” 日本文化的这一独特现象在园林中叶得到了充分表现。在古典园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日本

7、固有的迷信思想和神道的存在,而且随处可见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找到中国的古代诗歌文学和传闻典故。日本园林正由于具备了这种一体兼容的特点,才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园林文化,才使其貌似中国园林,却本质相异,别具一格,在世界园林中大放异彩。 数十年前,鲁迅先生提倡“拿来主义”,呼吁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应当有选择性的吸收;而几年前,季羡林先生又提倡“送去主义”,呼吁我们的中国文化传颂出去。园林作为璀璨浩瀚的中国文化中的一名小卒,其作用也不成小视。对于吸收外来文化,现在是相当火爆的一个场面,可以说现在我们从来不缺乏对外来文明的崇敬和学习。在此方面,我们理应学习日本,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学习,就像中国道教的传

8、日一样,道教思想在日本受到排斥,但其阴阳五行思想却得到了广泛的采纳,并非全盘否决道教。 现在的造园革新好多展现在材料上,假设我们一味学习外来文化,无论我们怎么追逐,都是落后的,相反我们理应在思想上有所留存,在技术不断学习个提升,这才是进展自身的有效途径。至于传颂我们的优秀成果,现在可能说起来有些力不从心,终究现在我们的园林比起国外来还是有些差距。我觉得这也不确定是坏事,外国的园林大多不同于我们传统的自然山水园林,有明显的人为气息,可能我们理应给世界呈现的是我们自己传统的园林模式。属于一个民族的本地成就才能够为人们认可和采纳。所以我们觉得我们也理应努力学好我们传统的园林学识,在此根基上革新和创新,走我们自己的路,这才是将中国园林发扬光大的方法。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