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技术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5100字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91354519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生产技术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51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食用菌生产技术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51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食用菌生产技术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51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食用菌生产技术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51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用菌生产技术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51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生产技术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5100字(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食用菌生产技术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5100字 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20xx-09-27 15:13:2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42大连全禾菌业 刘永昶 王德林摘要:黑木耳是中华民族食之瑰宝,人工栽培起源于我国。地栽黑木耳十年发展成就辉煌。科技含量低、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产业的发展。黑木耳市场前景广阔,液体菌种标准化生产是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方向。黑木耳俗称细木耳、光木耳、黑菜,我国古文献中称之为木枞、树鸡、木蛾、木栭等。现代生物学分类中,黑木耳属于担子菌纲木耳科木耳属,木耳有毛木耳、皱木耳、盾形木耳等十几个亲缘种。野生黑木耳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的东北亚,尤其我

2、国北方地区。南半球、北美与澳洲温带地区很少见,仅在澳洲东南发现,欧洲温带木耳多生于接骨木、栎木上,但黑木耳较罕见。寒带没有黑木耳,热带和亚热带(除高山地带)也少有黑木耳,?只有其近缘的毛木耳、盾形木耳等高温品种。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黑木耳是特定的气候、生态、树种条件下,大自然孕育的“精灵”。我国野生黑木耳分布在东北、华中、华北以及西南各个省、市、自治区,以东北黑木耳为最好。一 黑木耳中华民族食之瑰宝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是我国特产,也是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倍受亚、欧、美洲各国市场的青睐。我国人民对黑木耳认识、采集和食用的历史悠久。远在周、秦之前,我国的祖先就懂得采食黑木耳,周礼记载国宴功臣时3

3、2种美食中就有“芝”、“栭”,“栭”即木耳。礼记中称“木栭?皆人群燕食所加庶馐也”。北魏齐民要术有“木耳菹:取枣桑、犹软湿者?柞木耳亦得”的黑木耳烹饪方法的记述。唐宋时木耳即成馈赠佳品,有很多赞美黑木耳的诗词名篇。作为药用,早在20xx多年前的我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唐本草注、本草纲目等重要医药学著作中都有记述, “木耳?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并有治疗痔疮、血痢等作用。中医学认为黑木耳有滋润强壮、补血活血、镇静止痛、崩漏虚弱和润肺、清涤胃肠的作用,是纺织、矿山、理发工人传统的保健品,用以清除人体污染,是难以替代的特殊医疗保健品。黑木耳滑嫩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被誉为“含铁食

4、品之冠”,其含铁量是牛奶的1850倍,含钙量是稻米的6080倍,维生素B2是米、面的10倍,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干黑木耳蛋白质含量占1216%,有“素中之荤”之美誉。国外食用黑木耳的习惯都受到我国的影响,所谓“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黑木耳”。据张树庭先生引证资料介绍,明清时期,华人大批涌向南洋,大量采集当地的毛木耳,并从我国大量输入黑木耳。十八世纪末,西方殖民主义者从我国和东南亚大量贩运黑木耳和毛木耳,从香港集中运往欧美各国,从而黑木耳名扬世界。19xx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教授海斯特研究表明,黑木耳能降低人血凝块,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有奇效;而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表明,黑木耳多糖类物质对

5、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黑木耳腺苷等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他们声称找到了中国人长寿的秘密,因中国产黑木耳,从而在欧美公众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木耳”热。在国际市场上优质黑木耳售价可达68万美元/吨。在德国鲜(水发)木耳售价达40马克/公斤,而瘦猪肉才卖到14马克;美国鲜(水发)木耳810美元/磅,一市斤优质黑木耳、香菇在美国可换回一吨小麦;日本每年消费黑木耳2.3万吨,其消费量xx年增长223.2倍 。建国后,我国出口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就是黑木耳。我国制定的第一个食用菌标准是19xx年商业部制定的黑木耳标准。近年来,我国著名医学家洪昭光、齐伯力等专家的健康讲座,面向大众介绍黑木耳是“人类不可多得的保健

6、品”,“每人每天吃上5克黑木耳,可防治血栓”。这在我国大中城市人们的餐桌上,刮起了一阵“黑色旋风”,使黑木耳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二 黑木耳的栽培是我国特色产业木耳是世界著名的四大食用菌(双孢菇、平菇、香菇、木耳)之一,木耳栽培主要是东亚、东南亚。日本、菲律宾、泰国以及我国南方主要栽培毛木耳,黑木耳大规模商品化栽培只有中国,是我国特色产业,没有国际竞争。黑木耳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6xx年前后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菌品种,到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本草注有“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蕈即是木耳)”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食用菌栽培方法的记载。唐朝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

7、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直到清代,大巴山东段成为木耳最主要产区。这种方法也逐渐传到我国南北各地,清朝我国东北长白山也开始大量种植黑木耳。这种粗放原始的方法,或依靠黑木耳孢子自然传播繁育,或将浸木耳的孢子液浇在砍下的木段上,靠天收耳,产量极低。解放后,我国科技工作者培育出了黑木耳固体纯菌种,发明了段木打孔接种法,这种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产量大大提高。但是两三年完成一个周期,绝对产量仍不高,每根1米长、直径为1013厘米的优质木段,3年仅产100150克黑木耳,还常受自然灾害的侵扰而减产。这种方法至今还被林区耳农延用。70xx年代后,上海农科院以及河北、黑龙江、福建等地科研部门

8、开始用木屑、棉壳、玉米芯进行黑木耳栽培的研究,并仿照菇类栽培尝试用瓶栽、块栽、床栽、袋栽等不同模式,取得一定成就。xx年代初,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总结十几年科研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理论技术体系。经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有“五大发明突破”、“六大技术改进”;以木屑、秸杆为原料,每袋装1斤干料,产干木耳4050克,是木段产量的7.9倍;周期仅23个月,是木段的1/10;效益是木段的24倍;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走向了田间大地。这项技术很快得到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xx年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国重点推广计划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获两项发明专利,20

9、xx年被中国菌协授予“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优秀科研成果”。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香港大公报、美国侨报、日本朝日新闻等国内外上百家新闻单位进行了专题报道。三 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19xx年南北水患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护木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始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砍伐木段栽培食用菌明令禁止,成为木段栽培黑木耳终结与地栽黑木耳发展的转折点。截止20xx年,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列入国家计划整十年,地栽黑木耳推广到全国除西藏、台湾外所有省市自治区,有20多万栽培户,年栽培量突破25亿袋,年产干耳10万吨左右,年产值约达50亿元。东北林区和秦巴山区地栽黑木耳产业发展最快。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是地栽

10、黑木耳项目的发源地,目前已成为地栽黑木耳最大产区,东宁、林口、海林已成为全国生产大县。19xx年东宁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开始到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考察引进地栽黑木耳项目,技术培训1000多人,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全县主导产业,被中国食用菌协会确定为“全国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之一。创办了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批发市场“绥阳木耳大市场”,今年全县黑木耳栽培2.4亿袋,产量近万吨(约占全国10%左右),居全国之首。黑龙江伊春、黑河、大兴安岭等地发展势头都很强劲。吉林省近年来地栽黑木耳发展迅速,吉林黄松甸镇今年发展到8亿袋,遍地都是黑木耳,成为与东宁县绥阳镇齐名全国黑木耳大镇。在陕南、鄂西北、豫西南地区,年生

11、产已达1亿袋以上,仅次于东北林区的第二大木耳生产基地。该地黑木耳多以林下地摆栽培、全光育耳为主,以适应当地温湿度高的特点。我国山东、江苏、湖南等产棉区,人们用棉杆、棉壳为原料地栽黑木耳;吕梁山区用玉米芯、果树枝条地栽黑木耳;在甘肃、新疆地栽黑木耳作为旱地节水农业项目大力推广,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列入西部开发重点工程项目,在广西、云南的老少边穷市县,地栽黑木耳使许多农户脱贫致富。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形成了林地木耳、玉米套种、果园木耳等区域化栽培模式。人们把地栽黑木耳在南方的推广称作是“北耳南移”。四 地栽黑木耳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所有的新技术一样,地栽黑木耳在其发明推广之初是先进领先的,但

12、面对今天的科技进步与市场变化,就显示出许多的不足:科技含量低、组织化程度低(两低)是其不足的主要根源。目前地栽黑木耳和我国其它食用菌生产一样,采用手工作坊、分散无序的小农生产方式。全国20万户耳农,家家搭灶、代代转接,拼劳力、等季节、靠经验,都在无标准地低水平重复。成本高、风险高(两高)是其不足的主要表现,落后的生产方式,都是靠原料与劳动力的累加,扩大了规模,提高了产量,但其结果如同锹镐锄镰种地一样,耳农忙了大半年,还要面对菌种风险、技术风险、气候风险、污染风险的步步困扰。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差(两差)是其不足的最终后果。非标准的生产,非人为控制的气候,再加上大量农药的薰蒸,挫伤着菌体活力,损

13、害着劳动者的健康,更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有的连无公害标准都达不到,别说绿色标准、有机标准,怎能通过国际市场的个个 “壁垒”?20多万耳农都在忙栽培,谁在搞加工、搞品牌?产业链条短得可怜。入世以来,许多人原以为食用菌出口迎来了机遇,但据中国菌协报道,近5年来食用菌出口创汇损失近50亿元。面对国际市场高出我们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耳农收入的还只是原料钱和辛苦钱,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效益空间我们没有占据。针对目前地栽黑木耳产业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抓住症结,打开瓶颈,找到出路,明确方向迫在眉睫。地栽黑木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在于提高科技含量和拉长产业链条(一提一拉),只有这一提一拉,才能

14、和国际大市场接轨,和国际要求的标准化接轨。五 地栽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生产栽培的科技含量,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机械化自动化设施提高生产水平,改变生产方式,是广大耳农最期盼的事情。而“液体菌种标准化生产”正是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方向。液体菌种标准化生产是我们近两年主攻开发的食用菌科研项目。建立标准化菌包(种)厂,采用以液体制种为技术核心的整套机械化制袋、灭菌、接种、养菌的一条龙“液体菌种菌包机械化生产线”,可像工厂中生产工业零部件那样快速、大量、高质量地制作和培养高质量的菌包(种),然后将菌包分散给农户出耳。黑木耳生产的特点是:主要劳动、技术、时间、风险都集中在前期制种、做袋、养菌环节,而后期出耳则

15、粗放简单、占地较多。该模式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前端由企业组织生产,通过标准化生产线,化解了烦琐、复杂、长时间、高污染的制种、做袋、养菌风险,并且克服了化学农药消毒造成的污染;后期由千家万户承担,回归自然环境下出耳,从而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优质黑木耳。龙头企业还可以利用生物保鲜技术进行加工,直接供应国内外精品超市。该项目是农业产业工业化生产的典型,尤其适于政府“公司加农户”方式发展。和普通地栽黑木耳比表现出六大优势:1、周期短:从制种到采收前后不超60天。其中液体制种仅3天(是传统固体菌种的1/10),养菌需20天左右(是过去的一半),出耳仅30天左右。2、成本低:生产中降低菌种成本(用种成本3分钱

16、/袋左右)、劳力成本(省一半以上),简化了工序。3、污染少:黑木耳菌丝比一般菇类弱,因此传统的栽培方法污染率高,而液体菌种萌发吃料快(24小时菌丝布满培养料面);液体菌种自动接种机可在百级无菌环境下,整筐快速接种,能有效控制污染。4、出耳齐:栽培黑木耳,菌龄比其它菇类更敏感,菌龄越长,形成子实体能力越差。液体菌种使黑木耳养菌加快一倍,袋内菌丝上下菌龄差异小,上下出耳一致,因此,黑木耳最适于液体菌种栽培。机械化制作菌包,拌料匀均含水量精确,装袋标准一致,所以出耳整齐, 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产量提高11%左右)。5、标准化:机械化与自动化、工厂化使该生产可控性提高,生产质量有保障,能够确立制定和执行生产标准、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生产的黑木耳产品整齐一致,生产全过程不施化学药物。6、产业化:该项目既可投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